徐雷 王珊珊
【摘要】舞蹈表演藝術在快速、持續的發展進程中,為觀眾帶來一場場生動的視覺盛宴,不管是技巧、服裝,還是動作都體現出較強的藝術性,而表情藝術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藝術。在幼兒舞蹈中,豐富的表情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妥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舞蹈的感染力。分析舞蹈中藝術表情的意義和特點,并從舞蹈演繹、動作協調、表情訓練、基本功練習等方面分析表情藝術在塑造舞蹈過程中的應用,以增加舞蹈內涵。
【關鍵詞】表情藝術;幼兒舞蹈表演;應用
【中圖分類號】J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教育舞蹈是面向大部分人的、說明舞蹈教育在培養創造能力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重要作用的一種教育思想。在幼兒舞蹈表演過程中,觀眾經常能看見部分小演員肢體動而精氣神不動的現狀。作為幼兒園素質拓展教育的舞蹈,怎樣在培養小朋友一技之長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表情培訓和感情教育,讓幼兒“以情蹈、用心舞”,是值得每一位幼兒舞蹈教師研究的課題。
一、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的特點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舞蹈屬于是肢體語言藝術,此言論沒有對舞蹈中面部表情的作用予以應有重視,事實上舞蹈表演離不開豐富的面部表情,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者往往借助肌肉與面部表情的變化向觀眾傳遞優秀舞蹈形象。在舞蹈表演中,不管是面部表情,還是音效、燈光都是舞蹈藝術的有效表現方式,該方式能夠充分體現出舞蹈意義。在幼兒進行舞蹈表演時,語言表達和面部表情具有不一樣的表達效果,面部表情能夠向觀眾傳遞更真實、更直觀的思想,能夠引發觀眾的心理共鳴,并非只是借助語言進行單純的表達,表情體現出的情感因素一般具有很強的傳染力。
就幼兒來說,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所運用的表情體現出下列特點。首先體現出感性特點。對于大部分幼兒而言,他們的年齡較小,沒有深入了解社會,所以在進行舞蹈表演時難以通過肢體表現心境,盡管幼兒在表演時不會體現出很多深刻的內涵,但此時他們的面部表情是最直觀、最充分的表達形式;其次,類型多樣化特點。在幼兒舞蹈表演過程中,他們主要表現悲傷、歡喜兩種情緒的相關表情。幼兒還能借助化妝和動作體現出自己細微的情緒變化,此情緒變化通常是頻繁的,這和幼兒不斷波動的情緒有直接關系。最后,幼兒體現出明顯的虛擬性特點。幼兒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舞蹈表情是最關鍵的表演形式,他們一般對舞蹈有片面性的理解,難以揣測人物內心,只能在臉上體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導致幼兒表情體現出較明顯的虛擬性和隨意性。但是因為幼兒舞蹈特別簡單,缺少深刻的內涵,表現出的視覺效果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二、在幼兒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重要作用
首先,兒童舞蹈以表情為有效載體,借助不同樣式的肢體動作,幼兒能夠充分體現人物性格,肢體動作本身就是舞蹈藝術的基礎性特有語言。就幼兒而言。沒有表情則無法有效感染觀眾,如果只借助自身動作,則難以充分體現出藝術的靈魂所在,唯有將完美肢體動作和豐富表情妥善結合,才能提高整個舞蹈的形象性和藝術性,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感染觀眾。在舞蹈表演中,表情是能夠全面體現舞蹈表演者喜怒哀樂的有效方式。成功的幼兒舞蹈表演者能夠借助肢體來彰顯出舞蹈形象,借助面部表情感染觀眾,表情往往能夠表現舞蹈的內涵與感情。
其次,舞蹈形象以舞蹈表情為主要靈魂。“相由心生”是耳熟能詳的古代成語,其充分闡述了情緒表達過程中面部表情的作用。另外,就心理學層面而言,“相由心生”中人物心情和外在相貌是非常對應的,體現出人物的心中情緒。當觀眾欣賞幼兒舞蹈表演時,他們的目光并非只停留在表演者的身上,舞蹈動作往往是前奏,觀眾更能夠通過觀察表演者面部表情獲得更豐富的內容,表情讓舞蹈更加有感染力、更能直觀地體現思想。
最后,表情能夠更好地渲染舞蹈氛圍。在舞蹈表演時,舞者多元化的表情能夠促進觀眾快速進入欣賞狀態。對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說,也許無法深入領悟舞蹈技術性。但幼兒表情通常能夠實現傳神的效果,讓一般觀眾能夠清晰、準確的看到目前兒童的思想,能夠認識觀看舞蹈表演本身就是在欣賞、享受藝術。
三、表情藝術在幼兒舞蹈表演中的應用
(一)重視練習表情基本功
面目表情是舞蹈表情的一部分,與人體動作彼此協調一致。借助某種節奏體現自身的情感。節奏的幅度、力度、快慢都能夠充分體現出幼兒情感與思維變化。所以,要特別重視練習表情基本功。首先。對幼兒開展肢體控制練習,經常督促其練習各種舞蹈元素,既能增強幼兒的肢體控制能力,提高其肢體表現能力,也能夠讓幼兒在未來的舞蹈表演中奠定堅實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平時練習的時間不應該過長,防止幼兒出現疲勞感,進而出現厭倦情緒;其次,重視舞蹈過程中呼吸的練習,此是舞蹈藝術進行表情塑造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幼兒對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呼吸節奏進行協調,不但能夠提高面部沉穩性,也能增強舞蹈表演的效果。例如幼兒在表演古典舞時,要面帶淺笑,不應該有夸張的面部表情,但幼兒無法嚴格控制自己的表情和情緒,經常高興得哈哈大笑,因此采取呼吸訓練方式能夠引導幼兒對自己的表情進行有效控制,既讓動作表現得更加連貫,也能有效提升舞蹈表情的美感。
(二)加強表演者表情訓練
表情并非想如何表達就如何表達,未必都能用動作全面表現出角色的情感和內心所想,因此要重視對舞蹈表演者進行表情訓練,此訓練既要針對專業舞者,也要將其列為幼兒舞蹈的一項基本功。所以,一方面要提升肢體動作訓練和表情訓練的妥善結合,讓雙方不斷協調進而實現彼此統一;另一方面,舞蹈表演者要積極轉化表情,盡管不會改變角色,但角色情緒會因劇情的發展變化而出現相應變化,演員要有效體現此變化,選擇面部表情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排練舞蹈《龜兔賽跑》時,扮演兔子的演員開始的情緒是志在必得、洋洋得意,而后由于偷懶和大意被勤奮不懈的烏龜趕超,此時舞蹈者采取緩慢的肢體語言和沮喪失落的表情,甚至小演員還會通過紅了眼圈,彰顯出小兔子的懊悔心情。
(三)加強表情和動作的協調練習
任何舞蹈表演者,都要重視動作和表情的協調,如果表演悲傷的舞蹈,而演員卻無法帶入悲傷的情感,面無表情甚至面帶笑容,都會導致舞蹈的失敗,演員并非只是單純的跳一支舞蹈,而是進行藝術塑造,體現作者創作舞蹈時的心情與情感。僅就哭這個表情而言,也許是傷心哭泣、也許是悲痛大哭,也許是喜極而泣,所以幼兒在進行表演時不應該選擇機械式假哭,這樣難以感染觀眾、打動觀眾。舞蹈演員只有轉化角色情感,才能有效轉化表情,例如一個幼兒要表演主題是為媽媽生日送上禮物的舞蹈,開始扮演媽媽的舞蹈演員只是通過柔和的神態注視著孩子,沒有設計很多肢體語言,但當扮演女兒的幼兒拿出送給媽媽的圍巾時,母親開始有節奏的做肢體動作,抱起女兒轉圈,兩人開心歡笑,最后母親被深深感動,嘴角上揚卻落下淚來,從笑到哭體現出喜極而泣的情緒和表情變化,媽媽的內在情緒始終是喜的,要求扮演媽媽的舞蹈演員有效的轉化表情,經常對此類動作與表情進行協調性練習,進而更深刻、全面地表現舞蹈藝術。
(四)提升幼兒對對舞蹈的認識與理解
對于任何舞蹈表演而言,塑造表情藝術都是特別重要的,但此類表情藝術塑造的重點與難點是怎樣增強塑造的成功率,在表情藝術塑造時要積極配合舞蹈意境以及服裝、音樂、燈光,深入體會所有外在因素,使其在傳承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接下來,舞蹈表演者不斷提升對舞蹈風格、音樂節拍、舞蹈節奏的要求,很多表演者會結合自己的技術能力與情感體會對舞蹈進行創意改編,此過程中將自己情緒融入舞蹈角色中,增強情緒感染力。很多舞蹈都使用帶有歌詞的背景音樂,所以演員一定要了解歌詞的內涵,幼兒缺少較高的感悟能力,而幼兒舞蹈教師在此時就發揮出關鍵作用,他們可以詳細的向幼兒解釋歌詞的意思,并結合每一句歌詞的含義指導舞蹈行動作,舞蹈動作質量的優劣很大一部分是由細節所決定的,充分的解釋歌詞也對幼兒能否準確的作出動作有決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排練幼兒舞蹈《司馬光砸缸》時,飾演司馬光的小朋友舉起砸缸的石頭道具時,為了體現司馬光的年紀小和內心的堅定,要表現出顫顫巍巍的緩慢步伐和特別吃力的面部表情,并要掌握好丟石頭時的受力點。同時,扮演落水孩子的小朋友既要與司馬光的表演相配合,還要按照歌詞彰顯出自己當時的狀態,開始和伙伴一起玩耍時的神情是輕松、開心的,當他掉入缸中就要使用驚恐的神態和夸張肢體動作,看到司馬光拿起石頭的時要表現出期待的表情,當缸破他得救時要表現出劫后余生的欣喜表情,通過充分地詮釋歌詞,做出的表情和舞蹈動作才會相符,才會將最佳的舞蹈效果展現給觀眾。
四、結束語
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舞蹈表演能夠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通過恰到好處的表情藝術對舞蹈形象進行塑造,能夠充分彰顯出所表達人物的性格與內涵,體現出人物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這既要求舞蹈表演者具備較強的表演水平,也要求掌握扎實的表情技術,通過長時間的表情訓練,逐步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表達形式,為觀眾奉獻一場場內容各異的視覺盛宴。幼兒舞蹈也是這樣,只有重視練習幼兒的表情基本功,加強幼兒表情訓練、加強表情和動作的協調練習、提升幼兒對對舞蹈的認識與理解,才能提高舞蹈的整體效果,增強幼兒舞蹈的藝術性與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黃素華.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特征及作用分析[J].戲劇之家,2018(27):131.
[2]劉翩翩.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運用的有效思考[J].大眾文藝,2018(20):143.
[3]沈琬茹.關于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運用的有效思考[J].戲劇之家,2018(8):158,160.
[4]劉怡.談如何提高幼兒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現力”[J].西部皮革,2017,39(20):112-113.
[5]陳奕文.淺析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特征及作用[J].音樂時空,2013(5):189.
作者簡介:徐雷(1988—),男,漢族,江蘇省射陽人,學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舞蹈;王珊珊(1996—),女,漢族,江蘇省阜寧人,研究方向:幼兒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