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李小華
摘 ? ?要: 在英語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考慮到獨立學院以專業和職業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以徐海學院為例,探討如何立足于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改變教學觀念、規劃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形式、完善課程評估方式等措施,在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中采取EGP和ESP的混合教學模式,更好地助力學生專業和職業發展。
關鍵詞: 大學英語 ? ?教學模式 ? ?EGP ? ?ESP
一、引言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及“雙一流”學科建設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需求的擴大,以及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學習形式的興起和蓬勃發展,大學英語教學發展面臨新的方向和探索途徑,大學英語正經歷一個重要的轉型和發展時期。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及大量網絡資源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心應該及時向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向度做出調整。大學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簡稱EGP)和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簡稱ESP)是英語語言教學的兩個層面。掌握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的基本技能是通用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我國,中小學直至大學的英語課程設置基本屬于通用英語的范疇。二十世紀中期,隨著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全球化的發展,專門用途英語這一教學理念逐步發展而興盛起來并日益受到重視。主要指根據學習者未來從事職業的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能力。專門用途英語是為了滿足具體的學習目的和實際的交際需要而開設的課程,對學生將來就業或學術深造具有重要的價值,在英語教學中必須更重視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大學英語教學屬于通用英語教學,教學重點主要是大綱范圍內英語基本知識技能,并且現在一些院校傾向于把通過四級考試作為衡量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指標,學生僅把通過四級考試作為前兩年大學英語學習生涯的唯一目標。通用英語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但難以充分滿足學生今后踏入職場和深入專業學習的需求。中小學到大學一以貫之以通用英語教學,沒有形式和內容上質的變化,對學生缺乏一定的認知挑戰。因此,很多教育界專家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亟待改革,耗費大量時間卻效率較低。學生處于懈怠狀態,部分基礎好的學生不認真學,基礎差的學生不愛學,基礎中等的學生被動地學。
二、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以徐海學院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23份。有41.2%的學生認為當前教育模式一般,沒有對提高英語水平起到作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明顯存在目標不明確、動機不足、學習興趣不濃的問題。73.1%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以后工作做準備。34.5%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是通過考試,33.6%的是順利畢業,18.8%的是學習專業課程,58.2%的是提高個人素質,20.2%的是出于個人興趣。由此可見,學生學習訴求存在差異。在被問到對英語教材內容的期待時,58.3%的學生認為應包含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30.5%的認為應該包含各個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在調查問卷“你較為喜歡的教學方式”中,部分學生優先選擇風趣幽默的教學環境,將近75%的學生認為增加教材趣味性最重要。由此可見,現代大學生更期望多樣化、生動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材料。
在此次調查問卷問及專業英語課程學習目標時,選擇本學科專業交流常用英語詞匯的占74.4%,學術論文及報告的寫作模式占50.2%,學術閱讀的方法占54.3%,本學科專業文章的語言特點占47.3%,專業知識占56.5%,近半數學生認為當前沒有能力學習ESP(44.4%)。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專門用途英語有著極大的學習需求,但由于缺乏有效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設置、教學目標設置,對于如何有效學習,并且使英語與自己本專業,或者未來職業相結合而感到迷茫。從上述調查可以看出,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調整教學思路,制訂合理的符合獨立學院發展的教學方案。突出問題有:(1)需要改變傳統大學通用英語教學造成的應試教育傾向及學生普遍的學習懈怠狀態,不能以通過四級為英語能力考核的終極目標,而應該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發展實際應用能力;(2)需要解決大學英語教學難以與高年級英語專業課有效銜接的問題;(3)需要解決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發展訴求不能被同時滿足的問題;(4)需要解決傳統單純以教師為主導、滿堂灌的非互動教學模式問題;(5)需要解決EGP教學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問題;(6)需要解決學生英語學習環境單一的問題。
三、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發展的建議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立足EGP教學,拓展ESP教學,謀求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EGP教學與ESP教學的聯合效應,力求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全方位、立體化地搞好大學英語教學,為學生高級專業學習做好有效銜接。
1.在教學觀念上,樹立現代教學觀,認清目前EGP教學的不足,積極探索當前學生大學英語學習的需求。以語言學習理論為依據,以學生的特殊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或專業學習中運用英語進行口頭或書面交際的能力。改變傳統的學生觀,尊重和鼓勵學生全面有效地發展。明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夯實基礎,開闊眼界,學以致用。考慮到英語學習已經提前到小學,經過中學基礎性英語教學后學生的水平已經有很大提高,常規詞匯量增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必要花兩年時間學習EGP打基礎,并且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不甚理想。如果學生在基礎階段進行一定的ESP課程學習,會有效增強學生未來專業學習效果,對于切實提高其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具有深刻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在教學內容上,完善教學內容,充實大學英語課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采用EGP教學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引入ESP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考慮到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基礎階段的ESP課程定位為通用學術類和專業基礎類課程知識,以培養學生用英語傳遞和表達專業信息的能力為目標,專業性不宜太強。在大學英語中融入簡單一般性的專業知識,既能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又能對專業知識略有所涉獵。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用EGP繼續鞏固學生語言基礎,培養學生口頭和書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第二層次蔡基剛教授認為英語學習的工具性應該在國家教育發展的新時期有所偏重,應開設以通用學術英語和職場英語為導向的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第三層次:英語學習的人文性對于當代大學生學習英語來說應同時兼具,學習英美文化類的課程,培養跨文化的同理心,如開設報刊選讀,英美概況、英美文學選讀等;第四層次,學生為了將來求職及進一步學習深造,會想通過考試考取一些學術或者職業資質證書,因此開設考試技能課程很有必要。
3.在教學形式上,立足EGP,拓展ESP,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及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從強調學習結果轉向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積極利用網絡平臺及網絡資源,實現從封閉教學形式轉向開放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綜合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集體教學、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組教學和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形式。
4.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學效果的方法,如PBL、合作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改變學生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以學習者為中心”是ESP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體現“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統一”的特點。
5.完善課程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不同專業可以制訂大學英語的個性化評價方案,因為不同專業對于語言能力權重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不應該仿照英語專業大綱要求,盲目追求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平衡發展。徐海學院有雖參加高考但沒有聽力且平時很少有聽說的省市地區的學生,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考查或者期末考試中,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學生的聽說必須達到大綱水平,顯然是不現實也不公平的,這會導致這些學生產生挫敗心理。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學習焦慮與恐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獨立學院應致力于構建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變當前只把教學重心放在通用英語教學模式而引致的應試教育傾向,以及學生因為學習目標過于籠統、不明確而出現的學習懈怠狀態,為學生高年級專業課的學習做好有益的輔助工作。
參考文獻:
[1]Krzanoswki,M.. EAP Draws on Mixed Methods as Holistic View Incorporated[J].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 Opening Doors across the World, 1999,230(3):9.
[2]Hyland, K..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3]Marion W. & Robert L. B.. 語言教師心理學—社會建構主義模式[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4]蔡基剛.對公共英語(大學英語)再認識:論公共英語的專業化屬性[J].外語電化教學,2018(12):3-7.
[5]蔡基剛.中國高校實施專門學術英語教學的學科依據及其意義[J].外語電化教學,2018(1):40-47.
[6]蔡基剛.高校外語界“金課”打造的標準和內容探索[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6):1-5.
[7]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基金: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獨立學院ESP教學需求下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以徐海學院為例”(課題編號:YA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