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陳平
摘 要:我國是個禮儀之邦。祖輩世世代代傳下的文明禮儀規范是我們的驕傲和財富。可如今,在孩子們心中,這一寶貴的財富已蕩然無存。“尊師重道”這一被人引用了一千五六百年的成語,在孩子們的心中已經無足輕重。很多學生不喜歡向老師問好,甚至故意不向老師問好。作為中隊輔導員,我們可以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開展多層次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增進隊員對“文明禮儀”“尊重”的了解,激發他們熱愛同學、老師、校園的真情,引導他們用實際行動爭做一個四品八德好少年,讓文明禮儀這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靈里生根,在青春花季結出豐碩的果實[1]。
關鍵詞:文明禮儀 四品八德 主題教育 中隊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2
“國尚禮則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明禮儀,一直被中華兒女所弘揚,也正因為此,中國被冠以“禮儀之邦”的美譽。可如今,在孩子們心中,這一觀念已蕩然無存。“尊師重道”這一被人引用了一千五六百年的成語,在孩子們的心中已經無足輕重。校園里,看到老師,有的學生繞道而行;有的學生低頭裝作若無其事;有的學生干脆就大搖大擺地走過,視若無睹。原本一個莊嚴的隊禮,一句親切的“老師好”是那樣簡單,那么容易,又是那樣暖人心。現在,卻時常看到這樣令人心寒的行為,更有甚者,不少孩子身上還出現了諸如與人為善、孝敬父母、勤勞儉樸、熱愛勞動等文明意識十分淡薄的缺陷[2]。
一、打好基礎,營造氛圍
1.宣傳動員,輿論引導
為了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活動,學校可以開展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制定和出版《校園文明公約》和《學校禮儀歌》等形式召開學生代表大會。通過班會、晨會、校園廣播、全國旗幟下的講話、墻報、專欄、文明標語、文明禮貌的展板等形式形成輿論,使少先隊員認識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領帶。這樣,文明禮儀意識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成為全體隊員的自覺行動,形成了人人文明、人人有禮貌的良好氛圍。
2.始業教育,不容忽視
每當新學期開始,我就先為學生進行文明的禮儀教育,先上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氣氛。具體做法: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慣例,讓每個學生都知道。然后注意第一次文明禮儀的訓練。
一開始,我們要重視禮儀修養,打好基礎,開展學生禮儀教育。學生不僅要了解“真理”,還要學會“儀器”,學會結合,主要是實踐。做示范,教表演,讓學生知道怎么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運動趨勢,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我要求學生站在講臺上做老師。我在講臺上做學生。我做了一個標準的45度的敬禮,然后喊道:“你好,老師!”舞臺上的小老師說:“好同學。這時,教室沸騰了。有些人想當老師,有些人想當學生。我用這種情況把學生分為性格訓練組和評估組。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需要加強?有些學生站不直,手來回,聲音很小,我去鼓勵他做第二次,第三次,我指導,并給這個學生示范同時,直到他站直,聲音很大。最后,課堂培訓,你通過了。教師的認真示范提高了培訓的力度,學生也引起了關注。每個學生都非常認真地練習,形成良好的禮儀氛圍。規范的教育和培訓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文明禮儀的象征[3]。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強調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直堅持自己的格言“教別人自學”,對自己一向嚴格。縱觀古今,所有著名教育家都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紀念碑,成為“歷代之師”。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教師是直接模仿的對象,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執行者。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以身作則是十分重要的。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看到老師打招呼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揮手向學生打招呼;當老師錯了,他也敢于向學生道歉。這樣的一節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在微妙的教育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二、了解“文明”,普及知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文明禮儀的必備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的基礎。 人們對書籍的理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 目前,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相對較弱。 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從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開始。
1.了解文明禮儀知識
分發《文明禮儀教育讀本》,結合品德與生活這一門課程,向學生介紹文明與禮儀的知識。例如,禮儀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這是生活的基本要求。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倡導禮儀,被稱為“禮儀之州”。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就,他必須從儀式開始。此外,我們必須告訴他們,學習“儀式”始于學會尊重他人。禮儀本身就是對人的外在尊重。 “儀式”來自言語,言語來自內心,人們只受到靈魂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與適當的禮儀和行為的必要和主要態度。說“我很抱歉”也是最常用的儀式術語之一。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幫助我們與他人相處,讓別人相信你,接受你,讓自己更接近別人[4]。
2.學唱文明禮儀歌曲
向隊員們推薦精心挑選的文明禮儀歌曲或童謠,要求人人學唱、學念。利用音樂課時間和課余時間,學會《文明禮儀之歌》《三字經》《文明禮貌歌》等歌曲。在歌聲中,讓隊員體會到: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禮儀的好少年。生活在這樣一個文明的大家庭里,充滿著快樂,充滿著溫暖。學唱文明禮儀歌曲,給隊員們營造了一個生活在集體中的良好氛圍。
3.摘錄文明禮儀格言
要求隊員結合平時的課內外閱讀,堅持進行文明禮儀名人名言、格言的摘錄。如“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永遠的介紹信——培根”,號召隊員們對人對事都要有一顆和善的心,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告訴隊員們要做一個講禮貌的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否則你自己將是丑陋的,痛苦的;冰心老人曾說:“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體中,創造了人類的美麗; 當事物表達時,事物的美麗就會產生; 融入環境創造了環境之美。 “文明的禮儀巧妙地進入了球員的心中[5]。
4.講述文明禮儀故事
放學后,分組上網或去圖書館收集有關文明和禮儀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表明,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成功地走向事業。周恩來同志一生致力于黨和人民的事業。然而,每次他外出檢查時,他總是在離開該地區時與服務員、廚師、保安和醫務人員握手。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楷模,是少先隊員的楷模。有一次,列寧同志從狹窄通道的樓梯上下來,看見一個女工人手里拿著一盆水。這個女人一到列寧,就必須回去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要這樣做。你帶著什么走了一半,我空手回家。請先去!”他大聲和藹地說“請”。然后他靠在墻上,讓女仆上上下下。這不是禮貌的表現嗎[6]?
三、圍繞主題,開展活動
1.開展文明禮儀主題隊會
舉辦了以“文明禮儀教育”為主題的團隊會議,“校園文明天使”,“文明花開”,“我先行文明”,“文明互聯網”,“儀式鮮花盛開”,接近少先隊的實際主題團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團隊成員必須參加,他們在準備團隊會議和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接受文明禮儀。
2.征集禮儀文章
組織者以文明禮儀為內容,開展童謠、兒歌活動,開展文明禮儀作文比賽。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成為宣傳和教育的對象。
3.評選文明禮儀小標兵
以具體的行為規范要求隊員,以明確的標準衡量隊員,達到操練隊員行為、規范隊員行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
評選的標準如下:
3.1儀表整潔,穿著整齊,講述文明,具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并且精通在不同情況下使用禮貌語言和肢體語言。 學校主張講普通話,培養自尊和自律的心理素質。 自我修養行為的要求被內化為學生的個人素質。
3.2學生和同學在課堂上非常尊重老師;遵守校規并珍惜學習、活動和學校設備、設施;集合集會“快、靜、齊”,升旗儀式的標準化要求已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3.3尊長、忠賓、孝順、好鄰,了解家庭成員的道德價值,初步養成家庭禮儀習慣。
文明禮儀小標兵的評選給予學生良好的行為指導,糾正不良行為,使學禮儀、用禮儀、講文明、有禮貌在隊員中蔚然成風。
4.成立不文明“曝光臺”
動員所有青年先鋒隊成為“文明禮儀督導員”,調查監督與之接觸的同學、教師、家長等,并將這些不文明現象告知師生,并在上午的會議上通知學生,以提醒他們的同學。禮儀和禮節。鼓勵學生積極發現自己的不文明現象,互相監督,從細節入手,養成文明禮儀的良好習慣。
5.家校互動
如今,在校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追求分數,養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棄。通過寄信給家長,送禮物和儀式,舉行家長會議等,動員家長和少先隊員學習禮儀,將校園文明禮儀練習的成果推廣到家庭,將家庭教育的成果推廣到學校家中。學校互動的目的。
6.社區實踐
學校在調查中發現,周邊的社區居民反映:學生在校園內不亂扔雜物,一走出校門口,就開始有亂扔現象。在這方面,組織社區成員到社區做文明禮儀宣傳,實踐,示范。 他開展了一些實踐活動,如“我為社區增添新的綠色”,“做一個小小的干凈衛士”,“建立社區參與”,“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垃圾革命倡議”。 并培養學生的禮貌和禮儀[7]。
少先隊員是人生美麗的春天。春天的天空,湛藍明亮;春天的太陽,燦爛輝煌;春天的微風喚醒了一切;春天的草發芽了。文明禮儀教育是活生生的種子。只要及時播種種子,就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在幼季結出果實。希望那一句句甜美的“老師好”再響校園;希望那一聲聲“請”、“您好”、“對不起”能重新回到孩子們的口中,成為他們的口頭禪;希望他們能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那樣就可以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孩子們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
參考文獻
[1]蔣蘭波.中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意義和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7).
[2]奚路漫.國外中小學生文明禮儀規范解讀[J].思想理論教育,2013(22).
[3]李悅芬.文明禮儀之花遍菁園:以“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2).
[4]鄧嬋,朱紅華,賴漢佳,等.以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為引領的校本德育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5).
[5]乙粵.文明之風沐學子 禮儀之花遍校園[J]. 廣西教育,2012(5).
[6]侯愛霞.抓文明禮儀教育 促學生行為轉變[J]. 中國德育,2011(2).
[7]李濤.中小學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