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琳
摘 要:在信息技術的引領下,教育行業必將發生重大變革。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存在學習動機弱、時間管理差、自我效能感差等問題,研究發現,教師應從幫助學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注重對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良好的網絡學習平臺、及時準確的進行學習評價等角度去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網絡;自主學習;策略
在信息技術革命的引領下,人類迎來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這對教材、教師、教法、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環境等基本的教育要素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當今社會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應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學生主體性參與和能動性學習;利用網絡技術、教師充分優化教學方法,增強師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問題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2]。人們比過去任何時代更加需要隨時隨地的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趕上時代的腳步。如何充分利用網絡,提高學習效率是當今時代的重要命題。
1 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
有關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最早源于美國認知派心理學家bandura,他認為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行為和環境三方面交互作用的結果。Holee第一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將自主學習的概念定義為: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負全部責任,就是可以對任何與學習方面相關的問題進行取決。[3]Winne把自主學習視為個體為自己設定目標,并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采用多種策略,在過程中不斷的監督學習活動,并不斷評價任務進展的過程。鮑明捷等認為自主學習的過程為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四個維度,分別為心理素質即態度和動機、基礎能力即知識背景、智力品質即記憶、理解等能力、方法要素即策略習慣等。陳順立指出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各種能力。[4]
不同學者對于該概念認知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劃分、不同緯度的理解上。同樣這些對自主學習的定義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特征:第一,自主學習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第二,自主學習是由認知、動機、策略等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第三,學習者有明確的目標,不斷調整的計劃,并愿意付出時間和毅力去完成它;第四,在過程中不斷的評價監控這些學習行為。
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筆者認為是指學習者利用網絡,主動為自己構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采用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進度、選擇合適的學習環境、不斷評價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
2 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
結合班杜拉的自主學習理論,本文嘗試從學習動機、時間精力、策略、環境、自我效能感及歸因這五個維度查找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是學習動機維度,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它能夠指引和激勵學生學習。二是時間精力維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做好時間管理,是否有效的利用時間。三是策略維度,學生能否運用科學知識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取相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四是學習資源維度,學習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文資源,物質資源為文字、圖像、聲音、影響等資料,人文資源為學生、教師、機器相互之間的溝通是否順利。五是自我效能感維度,包括學生對學習情況的了解、學生能否正確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生能否長久堅持主動學習幾個方面的內容。
1)學習動機弱:目前學生的學習動機均為近景性的動機,主要為了獲得更高的分數去學習,如果所學與分數無關則容易失去學習動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制定目標和計劃的習慣。
2)時間管理差:互聯網提供多種認知工具的同時,附帶了各種鏈接與誘惑性信息,學生在搜尋信息過程中,容易沉溺于網絡空間,時間利用率低下。
3)缺乏有效策略: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習慣于教師組織教學內容,聽從教師的安排。當讓學生自主尋找資料解決問題時,學生對于如何檢索有效信息、加工信息、如何利用信息解決問題均缺乏認識。
4)學習環境有待提升:很多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學習平臺,但是對于教學資源的建設還較為缺乏,大多數時候教師是將自己的教學課件、相關視頻傳送到平臺上,缺乏針對性、趣味性。網絡平臺為學習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目前同學和老師還沒有深刻挖掘這類平臺的好處,使用率較低。
5)自我效能感不強:學生在學習完成后,教師不能及時有效的對學生進行評價,造成過程性評價難以實施,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監督,對自己的學習流于形式,更多的時候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而不是真正的去探索學習。
3 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提升策略
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著天翻地覆的改變,知識的獲取不僅僅通過教師課堂授課或者書本,學習的內容也不僅僅限于記憶知識點。現在是一個你可以接觸最優質教育資源的時代,如何獲取優質學習資源、從學習資源中真正的學有所獲是當前擺在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在當前情況下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是解決這道難題的良藥。現從獲取知識、加工知識、個人行為等幾個方面提供相應的策略。
1)提升學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網絡基礎設施逐漸健全,手機功能愈加強大,各類信息在網上可以隨意獲取,各類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開始,但學生們的學識和學習能力并沒有明顯改善,相反往往迷失在網絡空間中、沉溺于游戲中、限于不斷地鏈接中等等。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學習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提升的重要一環,首先應幫助學生確定目標,讓學生明確每次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的具體目標,其次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和形式,讓學生分享搜集信息的成果案例,提升學生主動搜集信息的興趣,并經常性的總結和點評。最后注重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不斷肯定和激勵學生自主利用周圍資源學習的行為。
2)注重對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面對紛雜的網絡世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始終保持高質量的學習,學習者需要有較強的自我監控能力。教師應該從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反思等幾方面給與指導,學習動機方面,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習動機,并引導學生認識到高質量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習慣方面,應指導學生如何應用各類媒體進行學習,并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學習反思方面,應教學生學會如何利用反思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3)充分利用良好的網絡學習平臺。當前網上有很多的學習軟件、自主學習平臺、學習資源給予學習以強力支持。但是,多數網絡學習平臺不夠成熟,存在學習資源少、交互平臺不完善、不易操作、頁面較復雜等情況,教師需要幫助同學篩選良好的學習平臺,并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平臺各個界面的應用,最終達成讓學生獨立通過平臺與信息資源、同學、老師完成交流,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結果。
4)及時準確的進行學習評價。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注重終結性評價,對于及時性評價往往不太完善。網絡環境的優化讓及時準確的評價成為了現實,網絡平臺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細致分割,并對每人每個知識點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將教學與網絡平臺相結合,能夠細致的考察學生在學習進程中的表現,從而更好的有的放矢的指導學生完成學習。
4 小結
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自主學習扮演的角色將愈來愈重,從目前研究來看,我國師生還不太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為了適應將來教育的變革,教學實踐必然會與自主學習更多交集,也才能更有效的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網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6-13.
[2]教育部網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7-29.
[3]周云.淺析網絡環境下如何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經營管理者,2015,(2):377.
[4]陳順立.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