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敏
摘 要:“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反映了數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要求,但教師們在實際的教學中面臨著較多的難題與困惑。通過對小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提出改善“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策略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積極的、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及趣味性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推進,國家日益重視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社會也需要具備綜合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為了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增加以及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需要加強對“綜合與實踐”的關注。但事實上 “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實施情況并不盡人意。
1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1 功用主義的教學目的觀
“綜合與實踐”在新課程標準中是明確提出的,也是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的領域。它與數學其他三大領域相互聯系的和相互促進,關系很是緊密。但“綜合與實踐”是沒有與其他領域那樣可供參考的具體標準,即使口號喊得再響,在實際教學中也沒有受到其他領域同等的重視。“綜合與實踐”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它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然而從一些教師的訪談中,體現了是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存在狹隘的功用主義教育目的觀。即有用的采用價值,而對有用又持一種狹隘的迎合考試的取向。
1.2 學校缺乏必要的教學資源
當談及教師實施數學“綜合與實踐”比較困難的主要是學校欠缺相應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盡管任課教師有很好的教學理念,但是教學資源的缺乏,勢必會影響教學效率。并且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發現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而學校缺乏優良的教學資源,學生由于沒有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綜合素質的沒能得到全面發展,究其原因,學校對此模塊的內容不重視,進而使得相關教學資源匱乏。
1.3 數學“綜合與實踐”相關的培訓欠缺
新的事物出現,不同年齡的人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與年輕教師相比,年長的接受起來就會困難。同樣在面對“綜合與實踐”課,年輕教師很容易接受,并能盡量保證課程的實施效果;但對于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教學模式的年長教師來講,他已經形成了習慣,更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特別是需要改變慣用的教學模式的課程就會引起年長教師本能的排斥。這時候加強教師培訓就很有必要了。
1.4 教師不適應“綜合性”教學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對教學活動的主題設計主要依賴于教材或教參。教師們選擇的主題都是教材上的內容,只有極少數的教師愿意自行開發。但人教版教材在“綜合與實踐”的內容編排上趨向于安排具有針對性且知識覆蓋面少的專題,因此對圍繞專題展開的活動勢必會比較單一,忽略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聯系。“綜合與實踐”的“綜合性”沒能得到體現,學生對數學知識就會比較片面,不夠全面。在進行“綜合與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喜歡采用板塊化的知識教學模式,從而學生知識建構不夠全面。
2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改進策略
2.1 學校要推進課程開發
由于與其他三大領域相比,“綜合與實踐”沒有具體的考核方式,并且單一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制度對活動課程的開發產生了不利的制約。另外,“綜合與實踐”目標的多元,形式的多樣以及內容的開放決定了評價主體、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因此,評價內容應當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核:1)對學生的態度評價: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進行判斷;2)對學生的活動體驗評價:對包括成功體驗在內的在各個活動環節中學生的體驗質量的檢測;3)對學生技能與方法獲得的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生活動過程中數學實踐能力表現的檢測;4)對學生創造意識的評價:特指對學生問題解決過程中獨創性表現的評價。5)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是指對包括內容和形式多方結果的考察。對實踐多動多方面的評價,目的在改變以往只對結果的單一評價,也是教師以人為本的教育目的管的表現。
2.2 學校要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與其他直接課堂講授的課程相比,在開展“綜合與實踐”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構建自由開放的環境,教學形式應根據實際進行選擇,例如課外調查報告、數學實驗、數學游戲、小課題研究、課堂模擬情境教學以及校外實踐活動等等。因此要提高對場地、教具、設備、經費以及學具等相關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的要求。另一方面,從“綜合與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學校應該改善教學資源配置?“拖累”教學改革步伐的現狀,積極改善教學設施,加大開展“綜合與實踐”的資金投入,保障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學校作為數學“綜合與實踐”實施的中心環節。同時,為了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真實的校外研究,拓展“綜合與實踐”的場地。學校應當主動與周邊相關社區和單位溝通。最后,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鼓勵學生和教師開展活動課得到研究成果,“綜合與實踐”的專項基金的設立以及相關條件的設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2.3 開展專題教師培訓或競賽
作為數學的新興領域,“綜合與實踐”對教師的知識儲備以及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師對其在課程的理解、教材的把握、內容的鉆研、課堂的實施、教學的評價等方面均有著不同程度的困惑,因此教師培訓十分有必要。而學校為了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和“綜合與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應該有目的地收集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問題,有依據地開展“綜合與實踐”方面的培訓。為了能動員教師,順利實施課程,需要加強領導階層課程的內涵的理解和理念的認同。
2.4 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以生為本開發內容
“綜合與實踐”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與其它學科的聯系,以及數學知識體系的內部聯系的特點體現了它的“綜合”。然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雖然也有少數教師關注到數學與生活、其他學科以及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但從整體教學上還是沒能體現綜合性。所以教師學會挖掘和提煉除了教材中的例題外,蘊藏在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活動素材。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載體的,因此被選取的素材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可研究的,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題材的選取局限于教師選擇,還可以由學生選取,后者更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肯定自己學習數學的價值和能力。另外教師在內容的選取和教學設計上,都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多學科的知識經驗去分析問題,將多方面的數學知識聯合起來去解決問題,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數學學習和應用能力。
通過這段時間的研究,筆者深刻地體會到“綜合與實踐”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與前景:“綜合與實踐”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有利于學生對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新課程改革。“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新能量,改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拉近了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從知識和技能上改變了學生,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一領域的教學也將成為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金曉玲.淺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策略[J].學周刊,2019.04.
[2]王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華夏教師,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