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連榮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人們對于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脫節的現象在逐步改進中。當下教育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切合與生活的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師生所接受,但部分教師扭曲了數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不能客觀的認識數學教學在現實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使小學數學生活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正確運用;并且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沒有得到學生和家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生活中就不能積極主動去運用。那么,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身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探索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實踐與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1 緒論
數學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源于生活、發展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實踐中。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數學的運用已經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對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世界范圍內數學教育一直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公式化的數學無法與生活相貼合。在課程改革前,數學教學以應試為主,數學教育在嚴謹性和理性思維的訓練上,以灌輸知識為目的,切斷了與生活的聯系。脫離了生活的數學,教育也就偏離了學習數學的初衷。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素質要求主要體現在應用的意識、實踐操作的能力和不斷創新的精神上。因此當下的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才是教師關注的重點。那么教師就需要改變慣用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得小學數學的教育能夠貼近與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運用數學才能夠真正體現到數學教育的生活化,也正是本文的主題思想。但在小學教育的實際過程中,實用性數學教學有著諸多的缺陷,并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數學生活化”成為空談和口號,究其主要原因和教師的固有的教育觀念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內容、手段等都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素質教育本質。學生也只能被動的學習和模仿。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與此同時,也能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望此份研究能為新課程改革的更好落實出一份綿薄之力。
2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有效的推動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進程,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優點,并能繼續發揚。近幾年,教育部及各省各地區的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參加新課標與理念的培訓或是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競賽,有效的提升了教師的參與熱情,并從說、研、講、評及課后的反思中不斷提升教師在“教學生活化”中的教學水平。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雙方面不斷拓展各自的生活經驗,積極主動的把數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學生活化”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趨勢。然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以下從二個方面具體分析:
2.1 數學內容缺少生活元素
教學內容生活化,是為了使學生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對數學產生真切的認同感。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將枯燥乏味簡單重復的教材內容,如計算、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等內容,設計成生活中能看見、能摸著、能聽到,既有價值又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生活化素材,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但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所引入的生活化素材出現了形式化的問題。
2.2 教學手段單一和封閉
運用語言、實物演示、多媒體、游戲、活動等形式創設包含這些生活化元素的多層次的生活情景,并通過比較、交流、反思、抽象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理解數學、運用數學。如某教師在一節公開課教學中,課一開始就繪聲繪色地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喜羊羊嗎?今天喜羊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學生非常開心,興致很高,可后來的過程中卻令人感到乏味。整個課堂上只是用喜羊羊的頭像伴隨著復習題、例題、練習題和總結。就能叫情境嗎?這種所謂的“情境”是沒有價值的。教師雖然想通過動畫形象喜羊羊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這種脫離了形式。
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改進策略
3.1 創設多層次、高效的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設多層次、高效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即利用生活素材對書本知識進行“生活化”處理的基礎上,需后續進一步深化展開的工作。目的主要是將書本上單個概念或知識點用生活元素來“替代”,要創設多層次、高效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情景,最重要的是著眼情景本身服務于數學教學的基本價值,另外還需把握兩個重點,一是語言、實物、多媒體、活動、游戲等“教學形式”的運用,二是比較、交流、反思、抽象等“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師是教學的實施者,素質教育的目標能否實現,與廣大教師的教學素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教師的教育觀念又是教師教學素質中首要的最關鍵的環節。因此,教師必須由傳統的由“由知識到學生”轉變為素質教育下“由學生到知識”的觀念,用發展的、開放的、互動的生活化的教學觀對待教與學,才能真正保證從思想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目的上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融合,用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方式培養成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3.2 探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義務教存數學課祝標泄》指出:“義務教存階段的數學課程將致力于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通過生活化教學必須使學生所具有的數學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二是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三是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四是適應未來社會和進一步發展的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思想方式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4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也逐漸得到了數學教育界的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生活化”理念已慢慢成為教師的自覺實踐行為。但在新課改中要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貫徹到位,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看見效果的,需要致力于小學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改進。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的分析研究,找出教學實際中的不足,
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改進方法。希望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為新課改的實施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包小峰.淺析數學教學與生活的關系[J].吉林畫報新視界,2012.
[2]徐傳富.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新課程下,2012.
[3]仲志清.新課標下應注重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J].少年智力開發報,201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