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學習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還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也需要進行改革,其中包括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實現從技術層面到思維層面的全方位革新,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14-02
引 言
現代信息技術既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教育行業面對日益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革命,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命題,即如何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信息技術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當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從課本設計到課堂教學處處都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另外,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積極性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教師不僅要從范圍入手,還要著眼于整合的深度,深化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群,包括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我們所要學習和運用的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予以支持的相關內容,包括教育教學資源的下載、辦公系統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本文將以初中數學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如何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多樣性、內容性等功能,以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微課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和回顧學習的知識點,是學生重要的課堂學習工具之一。“洋蔥數學”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軟件,其可以融入互動視頻,建立互動模式,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單向型教學、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思考等問題[1]。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先帶學生回顧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即在簡單的導讀后,詢問學生是否還記得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給出“記得”或“不記得”兩個選項。之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讓選了“記得”的學生通過幾道題進行測試,讓選了“不記得”的學生簡單回顧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然后再進行接下來有關“二元一次方程”內容的講解。
2.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互動性的特征。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虛擬機器人,并在課上讓學生回答相關的問題。例如,在教學“求不同大小的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學生每答對一道題,虛擬機器人就說一句“太對了”,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沒有答對,教師可以再給學生兩次機會,并讓虛擬機器人說出“錯了呢,沒關系,我們再試一次”,給予學生重新嘗試的勇氣。
人機交互的關鍵就是虛擬機器人的設置,教師需要明確對虛擬機器人的操作,讓虛擬機器人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起到鼓勵學生、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2]。
二、巧借現代信息技術多樣性,幫助學生獲取知識
1.化無形為有形
部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強,但是想象力薄弱,而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綜合能力全方位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進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在腦中建立圖片式思維方法。例如,在學習“點、線、面”章節時,學生對“點、線、面”概念的想象力不足,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幾何畫板》的方式解決。它可以將“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同時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線”動態起來也有形地組成了面,“面”旋轉起來也可以成為有形的“體”。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
2.化抽象為直觀
概念教學一直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并不完善,很難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往往都是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的。這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復雜的概念。例如,“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因為學生很難理解“X本身可以是任何實數”,更別說理解“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了。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函數公式,利用建模軟件,隨意改變公式中的數值,畫出對應的圖像,讓學生取X為任意值,計算是否存在兩個Y值[3]。
3.化靜止為運動
因為運動的圖像能更好地刺激視覺神經,并在腦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并增加動態圖像變化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打破傳統教學完全依靠想象力的教學方式,在白板上制作一個圓形,讓學生自主探究同一個圓的半圓、扇形的面積、周長等知識點,在已知圓的面積公式是S=πr?、周長公式是 C= 2πr的基礎上,獲得半圓、扇形的面積、周長公式與整圓的關系。
三、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內容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擴充了教學資源的內容,教師在課件制作時,應多引用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內容,這既能起到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又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每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制作PPT,并在班級內講解,以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4]。
以“三角形”“四邊形”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預習內容制作PPT演講文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分工不同,有的學生負責收集資料、有的學生負責制作PPT、有的學生負責演講,但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完成預習任務,同時還能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一方面適應了教育行業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致力于培養高素質人才。從當前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成果來看,大多數的學校都實現了信息化教學,充分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教師也能有意識地從應用信息技術角度出發,增強教學效果。但是部分教師仍未建立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結合的思維,這也是學校之間教育教學差距的原因。因此,教師要豐富自身內涵,積極地應對新挑戰,學習新技術,增強課堂掌控能力,提升專業素養,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何虎山.淺析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64.
張松齡.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04):79-81.
曲秀娟.淺析初中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內蒙古教育,2019(02):76-77.
全青云.淺議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6):73.
作者簡介:呂娟(1981.3—),女,本科學歷,江蘇金壇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