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滿達
摘 要: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從小抓起。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啟蒙時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階段。小學科學又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是教師應該做到的重要教學任務。本文主要就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科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興趣 能力
人才是保證一個國家發展與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他們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具備很高的社會價值。小學科學主要涉及的是科學探究,并輔助相關的實驗,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加強的時期,他們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利用科學實驗,可以不斷地啟發學生思考,開啟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一、小學科學課堂實踐的教學策略
(一)通過創設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做好相關的調查分析,研究學生對于科學課的態度。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諸多學生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學生將科學課當作是興趣課程,尤其是在中低年級這種趨勢就會越明顯。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態度,充分激發他們對于科學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科學的教材內容,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為教學的順利開展而服務。比如,在三年級“誰流的更快一些”這節課中,如果設計相關的對比方案,對學生來說可能有點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跑步的相關比賽,里面將統一跑道、同時出發、不同選手的現象給學生展示,突破實驗方案中唯一變量這個難點,完成食用油、洗潔精、水的流動速度比賽,幫助學生觀察和理解液體黏度,讓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教學情境的創設,應該是在安全的基礎上,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各種活動。
(二)提出科學問題,促使學生探本求源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課程的開設,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奠定了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連續提問,來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塑造學生進行再創造的思維定式。比如,在“做框架”的課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橡皮筋與筷子,做出具有美麗外形的框架,并讓他們對自己做的框架進行承重測量,其中承重能力強而用料又比較少的框架,得到了學生們的推崇。教師這時候就可以進行提問:這些框架之所以能夠承重,他們遵循的原理是什么?應該如何做才能加大他們的承重能力?是否還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利用最少的材料來搭建承重能力較大的框架呢?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會不斷地去動腦并且動手實踐,通過不斷地觀察與對比,進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框架的結構特點與三角形的穩定性,逐漸開拓他們的求異思維與創造性思維。這里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這是幫助學生增強創造性思維的重點。
二、小學科學教學工具的使用策略
(一)科學合理地利用課本資源
根據教學經驗,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對于教材的關注程度會變得高些,但是占有很大比例的學生還是將小學科學教材當作是興趣讀物來閱讀。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能夠自行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所以,小學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規律作為基礎,來確定使用的教材,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完成閱讀。比如,在“巖石與礦物”這個單元中,關于巖石和礦物的介紹比較多,學生需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認真的閱讀,還要結合單元資料庫中關于巖石特征卡等相關內容。對于常見的幾種礦物巖石具備的典型特征進行詳細了解,科學合理地利用好課本資源,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地整合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教育的開展搭上了時代的快車,作為小學科學教師,也應該充分地利用和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讓其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輔助工具。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但又具有感性特點,利用趣味橫生的多媒體資源,能夠很好地集中學生的無意注意,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小學科學中關于“地球的運動”“地球表面及其變化”等相關單元,里面的科學知識就非常的抽象難懂,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語言和教材講解,學生很難獲得深刻的認識,他們會覺得這些知識比較朦朧,不懂里面蘊含的知識真諦。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網絡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太陽、月亮、地球等星球的運動,觀看火山、地震等地質活動的活靈活現的場景,他們就能直觀地理解課本內容,學生學習起來也會變得相對容易。現代小學科學的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充分整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將抽象知識學習困難的僵局打破。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利用互聯網收集信息,提高他們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學生科學素質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小學接收的是最基礎的教育,在這個階段讓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祖國培養創新型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華.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J].科教導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