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惠
(信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音樂藝術的改良和新形式,與音樂變革期間所處的時代特征,具有密切關聯。古典主義時期,整個西方音樂文化的結構,逐漸朝著追求優雅形式的方向發展。優雅似乎成為了音樂發展的核心元素,每一種音樂都需要做到優雅、規整和精致,才能成為“完整”的藝術。古典主義時期,室內樂成為藝術表演的主要形式,而大提琴是室內樂的“常客”,不斷隨著人們變更審美,而改良演奏技法。
古典主義時期的大提琴技法改良者,均為在音樂方面具有造詣的音樂家。貝多芬為人熟知的身份雖然為鋼琴演奏家,但貝多芬在弦樂器領域所創造的價值,同樣不容忽視。貝多芬以浪漫主義為創作思路,前期階段多創作風格簡單的大提琴曲目。但在后期階段,貝多芬逐漸對弓法進行改良,利用自身獨特的個性化創作方法,逐一攻破以往的演奏技法。而爆發力是后期作品中,比較突出的技法改良特征。觀察琴譜可知,古典主義時期內琴譜中逐漸產生大量的力度表現記號。這些記號分別代表意識提前、集中發力等技法。也有一部分技法呈現出持續爆發的狀態。室內樂的特征為在小型室內演奏,多以獨奏或小型器樂合奏為主。室內樂規模較小,但常在貴族城堡中的音樂室內或裝修豪華的大廳中演奏。演奏者需要隨時保持狀態,才能呈現出穩定的表演效果。即演奏者在操縱右手臂演奏時,需要在發力之余保持肢體的放松狀態。既要呈現出飽滿的演奏狀態,也要維持音頭重音的連續性。這種演奏方式,能夠令聽眾的聽覺產生一種反差美。
演奏型音樂的節奏,能夠決定整個表演的基本形態。古典主義時期,大提琴右手演奏技法逐步出現時值音符。時值音符的出現所帶來的改變偏隱性,即演奏難度較大,演奏者要精準將曲譜中音符一一呈現,需要盡可能的控制右手演奏速度。為達到相對較好的控制效果,演奏者將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右手技法的精準度。在每一個弓壓弓段的分配過程中,均需做到嚴謹分配。一旦出現不嚴謹分配現象,將影響整體表演效果。室內樂以獨奏為主,大提琴單獨演奏時,每一個不和諧的指法都將影響表演節奏,影響音樂藝術的呈現狀態。因此,在古典主義時期內,大提琴演奏者會將演奏節奏控制的更加嚴謹,這也成為該時段內比較突出的大提琴技法形式。
大提琴技法中,左手技法的難度較高。進入古典主義時期前夕,大提琴演奏者基本會使用同一個手指進行移動,手指把位基本不超過第四把位,橫跨四個把位屬于普遍現象。但在進入古典主義時期后,隨著樂曲風格的改變,指法也產生改變。例如,當音程關系發生轉換時,大三度多會使用兩指進行演奏。但在模進狀態中,把位的幅度應逐漸減小,再度變更為一指把位。指法的改變相對突出,在當前的大提琴演奏進程中,仍有部分演奏者會使用該指法。
雖然多數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都會以“還原”作為主要目的,但仍有部分演奏者,也會適當進行改良,令曲譜的呈現狀態,更加適應自身的演奏習慣。同時,多數的演奏者都會盡量避免在過程中使用空弦。以貝多芬奏鳴曲為例,部分演奏者會調整演奏力度,用對比形式呈現出精妙的演奏狀態。例如,選擇快慢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演奏,而演奏低把位音符需要進行變更,使用同音但把位不同的位置,將曲譜進行再度呈現。這種演奏方式可提升大提琴演奏的藝術感,但音域跨度較小,表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早在進入古典主義時期之前,大提琴演奏中已出現應用裝飾音的現象。但前夕階段應用過程中,裝飾音的呈現狀態與回轉音比較相似,也未能占用節奏時值。進入古典主義時期后,一些創作者無法在相對受限的狀態下繼續創作,于是部分演奏者選擇探索其他把位。探索把位時,演奏技法也需要做出改變,例如左手拇指的固定位置改變,從下方移動至上方。拇指在演奏過程中直接充當移動琴枕的作用,手指之間的距離也逐步變更為八度。事實上,應用裝飾音并未促進技法改革,但手指位置的改變卻起到了促進作用。大提琴曲譜中逐漸產生三種譜號,拇指和內部骨骼的力量需要同步發揮作用。該技法對演奏者的意志力和演奏技巧提出挑戰,演奏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承受力。相同音符也可以用不同的琴弦演奏,具體的演奏方式會隨著演奏者的習慣,以及手指的跨度進行調節。簡言之,在古典主義時期中,音調平穩,音符清晰為主要特征。
在古典主義時期的后半階段,表情語言的應用次數逐漸增加。室內樂形式特殊,室內樂僅為少數觀眾表演,觀眾離演奏者的距離較近。演奏者使用豐富的表情語言,能夠增加大提琴表演藝術的觀賞性價值。貝多芬是應用表情語言最多的演奏者,貝多芬所編寫的曲譜中,嚴格和詳細的標定了每一個語言要求。這些語言要求,能夠令演奏者以更加投入的狀態,進入演奏進程中。同時,演奏者在熟悉曲譜的過程中,也可快速洞察整個樂曲的基本脈絡。
綜上,文章以古典主義時期為主,以室內樂大提琴作為形式,對大提琴演奏技法的進程,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指法發生改變、音域跨度降低、裝飾音出現頻率提升、增加表情語言,這四個元素可構成完整的技法改變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