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事教育行業的人數逐年增多。藝術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高校,都開始強化對學生的藝術教育,以增強學生的體魄,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審美觀。高校民族民間舞是高校舞蹈教育課程中的一種,而在學習民族民間舞時,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敏捷度、接受能力等存在差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高校民族民間舞教學的整體質量,成了教師廣泛探討與研究的話題。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獨具特色,都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高校舞蹈教師只有深入了解每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并將其應用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才能使舞蹈教學工作更上一個層次,進而提升舞蹈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基于此,本文根據筆者的經驗,探討了當前提升高校民族民間舞教學質量的措施。
“素質”這兩個字有很廣泛的概念,人的神經系統、先天器官,以及思想意識、心理活動等,都在素質的范圍內。身為高校舞蹈教師,我們不僅要采取措施提升學生的素質修養,還要時刻提醒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
舞蹈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意境和舞者內心豐富世界的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首先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扎實的舞蹈技能。對于民族民間舞而言,文化才是民間舞的“根”,教師要想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首先要學習相關的民俗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教好學生。例如,有些教師在教授傣族舞步伐時,會講述和示范上身和手臂的“三道灣”,在教會學生腳步的正步位前行和后退等動作后,會順勢教會學生所有的動作要領。讓原本在學生眼里比較好笑的動作變得有趣、生動,從而漸漸被學生所接受。從教學實踐中可知,優秀的舞蹈教師不只是教會學生舞蹈動作,更會教學生怎么去學習舞蹈,發現民族民間舞蹈的精髓。其次,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要對舞蹈事業無比熱愛。只有擁有一顆熱愛的心,教師才能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全身心的投入,并且獲得自豪感和成就感,為我國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最后,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標榜,成為學生的指路標。榜樣是學生模仿的最佳模板,也是學生追求的對象,教師在教學時,示范必須要做到位,要成為學生的標桿,在課堂上和課后都要做到嚴于律己,言行舉止要體現出一名舞蹈教師應有的素質,以提升與學生之間的親和感。
科學、系統、規范是我國民族民間舞教學的三個要求。科學的規范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做好三點。第一,教師要合理地選取民族民間舞教學的舞蹈教材,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靈活選取教材并且組合,在教學時還要結合自身的能力,選取擅長的舞蹈進行教學;第二,教師要規范地進行示范,因為教師動作的規范性將會對學生的舞蹈動作學習產生直接影響,一旦教學過程中動作不規范,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嚴重的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教師要規范、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師要松弛有度,有條不紊地組織課堂紀律,采取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來調動課堂氣氛,要盡量避免乏味、呆板的教學方式。
其一,講述環節。口傳身授是民族舞教學的重要方式,大概占全部教學行為的85%左右。教師要注重講述環節的技巧,不要在教學剛開始時就出現大量的專業用詞,這樣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如東北秧歌里的“點繞起范兒”、維吾爾族舞蹈中的“碾步”等。教師講解時要注重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對所教動作的上肢和下肢動作進行分開講解,并對每個動作加以示范,將生澀、難懂的專業用詞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記憶。
其二,示范環節。每位學生對舞蹈動作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對此,教師在進行示范時需要做到“因人而異”,但也一定都要做到標準、到位,讓學生一開始就把握規范的舞蹈風格。在教會學生一個新動作后,教師需要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消化新的動作,在學生休息的間隙,教師可以親自示范,讓學生逐漸掌握民族民間舞的舞蹈要領。
舞蹈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人們精神需求日益強烈的今天,舞蹈表演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作為舞蹈教師,我們一定要深入認識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獨特蘊含,通過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質量,為舞蹈教育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