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立
摘要: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進一步促進了軟包裝行業的發展,根據《關于加快我過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我國將有超過15家以上的軟包裝企業或集團生產產值達到50億元,包裝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2.5萬億元。在包裝企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企業間的競爭也在加劇。由于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普遍規模較小,且大多企業缺乏創新能力,難以自主地進行研發和生產制造以及銷售,而主要的成本投入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產品附加值較低,導致企業整體的利潤率不高,盈利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有必要對現行的成本控制體系做出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以促進企業實現長遠的戰略發展目標。
關鍵詞:軟包裝;企業;成本控制
一、軟包裝企業成本控制的特點
軟包裝企業通常產品種類多,產品的工序相對繁雜,因此很難明確劃分每種產品的分類標準,導致成本核算難度加大。對于一些小規模的軟包裝企業來說,依靠自主研發的差異化競爭戰略所獲得附加值有限,因此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必要手段。軟包裝企業需要采購大量的生產原料,因此其材料采購成本在企業的總成本費用中所占比重較大,是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重點。所采購的原材料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又會產生相應的生產制造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費用成本支出,后期還需要支出一定的銷售成本,經營管理成本等多種成本費用,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成本控制是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成本控制體系的改進需要綜合考量多個方面的成本因素,其中包括原材料的種類及數量、生產的技術水平、設備工具、生產勞動力、產品的質量及周期、企業的品牌影響力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成本控制的難度。
二、軟包裝企業成本控制現狀
目前,大多數軟包裝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1],材料的記賬方式不科學,成本核算存在誤判,導致成本賬實嚴重不符;在產品定價時沒有充分考慮一些輔助材料、管理費用等成本因素,不能合理地確定保本點;現場管理混亂,沒有嚴格按照生產計劃和生產目標進行操作,缺乏現場監管,導致成本控制措施實施困難;生產與銷售成本攤銷不合理,通常是依靠開具的發票數量來進行成本分攤核算;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導致成本信息不能很好地進行傳遞和反饋,成本控制效率低下;企業大多數人員沒有樹立正確的成本管理認知,認為成本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分內工作,對成本控制配合度不高,參與積極性不強;企業財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財務人員的成本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基礎的成本核算階段,對成本控制的手段方法缺乏了解,導致企業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控制水平不高。
三、基于BSC+ABC改進軟包裝企業成本控制方法
(一)明確成本控制思路,建立成本控制模型
BSC即平衡計分法,指的是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以及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對企業的成本控制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為企業改進成本控制體系提供借鑒依據。ABC法即作業成本法[2],指將企業的包裝產生生產全過程劃分為多個作業中心,按成本動因將成本歸集到不同的作業中心,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個具體的產品中,從而更加精準地計算出產品的生產成本。運用這兩種方法對軟包裝企業現有的成本控制方法進行改進,既能從企業全局的角度出發從多個維度分析成本的影響因素,形成動態的成本控制改進機制,也能夠通過成本動因,科學地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發現其中的不增值以及高成本環節,從而更加精準地實施成本控制策略?;贐SC+ABC的成本控制思路為:結合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利用BSC法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發展四個維度建立成本指標體系;將戰略規劃分解,分析行業標準數據,確定指標目標值;運用ABC法預估各個成本中心的成本數值,為成本核算提供參考;結合層次分析法對指標進行賦權,對關鍵成本環節實施成本控制措施;計算總成本,與目標值進行對比,強化績效反饋,對原先的指標體系進行修正和改進。基于以上的成本控制思路可以幫助包裝企業更全面、準確的掌握成本消耗情況,從而主動、動態地進行成本控制,及時對成本措施執行反饋結果進行評價,實時監控成本控制效果,提高企業成本控制的靈活性。
(二)成本控制關鍵要素設計
結合上文所述的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關鍵要素設計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步驟。第一,明確成本控制對象,將企業的產品按照產品形態進行分類,將不同類別的產品作為成本控制對象。第二,確定主要的作業內容,按照生產工序,包裝企業一般有吹塑、印刷、復合、熟化、分切、制袋以及人工剪裁多道工序,根據工序內容所涉及到的生產環節,可進一步將企業的作業中心劃分為準備起動、材料采購、生產協調、質量控制、運輸配送等,按照作業中心類別確定其主要的成本構成。第三,明確作業成本動因,成本動因一般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兩大類。前者反映的是驅動作業成本增加的資源因素,對應的是資源的消耗,主要作為將成本歸集到不同作業中心的依據,如人工、電、輔料、油等。后者反映的是驅動產品成本增加的作業因素,對應的是作業量的消耗,主要作為將成本分配到不同產品中的依據。如準備次數、采購批次、協調次數、檢驗工時、運輸次數等。第四,進行成本的歸集和分配,在前期做好成本核算數據調研后,按照資源動因將制造費用歸集到不同的作業成本庫,按照成本動因進行成本分配,確定各個成本對象的作業量,并計算各個作業中心的成本總量。第五,將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企業所生產的最終產品中,計算出各個產品所需分攤的制造費用。第六,將計算結果同事先利用BSC法制定的成本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出現成本偏差的主要原因,找出成本控制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有效進行成本糾偏,將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第七,根據成本控制結果的分析研究,對現有的成本控制體系作出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以形成長效、持久的成本控制改進機制。
四、強化軟包裝企業成本控制的基礎保障措施
(一)做好軟包裝現場管理工作
軟包裝企業產品批量生產,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因此也對現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降低資源消耗,提升企業的綜合效益,要制定嚴格的生產計劃以及標準化作業流程,實行目標管理和定置管理[3],通過平面圖、顯示屏、指示燈等指導車間生產工作。同時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及生產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要貫徹落實“8S”管理活動,在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的同時,加強生產控制過程中的成本監管,確保貨物進出有序,物、賬、卡保持一致。
(二)加快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設
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依靠大量的成本信息數據,僅靠人工采集再錄入系統的方式效率太低,而且過程中容易出現統計過信息傳遞錯誤,因此企業要對現有的ERP系統進行改進和完善,通過與企業生產、銷售等系統的數據對接,實現成本數據的實時記錄和自動更新,要確保成本數據記錄的全面性,將一些輔料成本、零散的管理成本都納入在內,確保獲得準確、真實的成本核算數據,更加精準地實施成本控制管理。
(三)提高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水平
提高企業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水平,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體系,包括采購、生產、銷售、績效考核等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條例,為企業的成本控制行為提供規范性、權威性的指導參考依據。二是加強企業員工培訓,鼓勵財務人員深入到企業生產業務的各個環節,了解成本特點,并針對性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同時積極學習管理會計相關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的方法手段,以便更好地開展成本控制活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軟包裝企業要結合企業的成本控制特點及管理現狀,運用作業成本法及平衡計分法對現有的成本控制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礎保障工作,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群.云生公司制造成本控制的改進方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
[2]羅丹.基于BSC+ABC的包裝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 (01):269-272.
[3]包裝地帶.印刷企業怎樣加強質量成本控制[J].中國包裝,2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