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傳
摘要: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給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但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加強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企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資金利用率,增強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然而,在中小企業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一定問題,導致成本管理效果不佳。對此,利用價值鏈改革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對中小企業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價值鏈;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改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中小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涉及行業廣泛,多數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靈活,發展迅速,有效推動了我國經濟水平提升。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相比于大企業,中小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低、資金、人才與技術上處于劣勢,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在該種環境下,中小企業想要提高經濟效益,應加強成本管理。然而,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管理效果難以發揮。對此,本文就如何進行成本管理改革展開探討。
一、價值鏈的簡單概述
價值鏈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85年,由邁克爾·波特提出,主要是指在企業經營發展階段,通過設計、采購、財務、生產、人力資源、銷售等活動,實現企業增值。在各項活動開展過程中,活動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而各項活動的實施,需要成本投入的支持,并產生一定價值,如此,便形成一條成本鏈,因成本鏈展現了價值形成的過程,又被稱為價值鏈。在企業內部活動中,價值鏈主要由企業生產、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構成,其中,生產前的原材料關系著供應商,銷售活動與售后服務面向客戶[1]。供應商、客戶這些外部聯系直接影響企業成本與收益,并構成企業外部價值鏈。總之,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客戶、企業與供應商形成一個整體,三者間的復雜關系最終性成價值鏈。
二、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的作用
在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成本管理作為重要組成,直接影響著企業經濟效益、市場競爭能力,關系著企業發展潛力。對此,在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應重視成本管理,全面落實成本管理制度,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新形勢下,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比逐漸增大,中小企業的地位逐年上漲[2]。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綜合能力相對較弱,在融資過程中,困難度較高,資金流動快、流動金額效,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生產效益與企業自身價值都難以相提并論。因此,中小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中得到發展契機,加強成本管理非常關鍵。對此,提高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意識,積極掌握成本管理中的常見問題,依照價值鏈理念,改革成本管理,能夠有效解決成本管理問題,提高企業經營水平,增強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基于價值鏈的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改革中的問題
(一)成本控制較為被動
新形勢下,部分中小企業所采用的經營管理方式仍以家族化管理為主,管理理念相對較為落后,有效管理手段不足,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中小企業因實力不足,缺乏競價能力,只能被動接受供應商、下游企業報價,導致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過高,所獲利潤較低,一旦出現遭遇風險,極易造成中小企業倒閉。并且,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經營能力、生產能力不足,生產經營范圍有限,然而,在現代社會生產中,一個行業作為一個完整價值鏈,則企業就是價值鏈上的一環,若中小企業參與到價值鏈中,一旦價值鏈的上游企業、下游企業成本變動,中小企業將很難抵抗,只能被動改變成本,主動權的喪失,中小企業的利潤難以保障。
(二)庫存和銷售的額外成本較高
在諸多中小企業中,因市場營銷、庫存管理方式不夠科學,管理效果不佳,導致產品滯銷、積壓等現象,增大了庫存和銷售的額外成本,降低了企業經營利潤。若額外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小企業的后續庫存管理、銷售管理的成本相應增大,惡性循環下,導致大量成本浪費。另外,庫存成本和銷售成本管理不足,也導致無效作業增多,浪費了企業材料成本、人力資源等,放在行業價值鏈中,這些環節應該剔除。對此,改善庫存管理與銷售管理的理念與方式,降低不必要的額外成本,對提高中小企業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三)成本管理方式滯后
由行業價值鏈來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是一項系統、細致、科學的管理流程,需要優秀團隊、現代化管理工具等作為支撐,方能保障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效率。然而,在部分中小企業中,人才欠缺、管理工具落后、資金匱乏、融資困難,導致中小企業不具備科學、細致管理成本的條件[3]。企業只能依賴低效、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以財務報表籠統管理,增大了成本管理失控幾率,影響了企業效益。
四、基于價值鏈的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改革
(一)強化成本管理
社會生產大背景下,企業價值鏈不再局限在企業內部,而是深入到行業中,形成了內部生產經營、外部交易貫通,原材料提供至客戶使用商品全過程覆蓋的價值鏈。在一個行業為一個價值鏈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想要提高成本管理的主動性,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中小企業應明確自身價值,掌握自身在行業價值鏈中處于哪個環節;其二,明確上游企業、下游企業等各個環節的價值與增加量,科學計算并分攤上下游企業、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測算產品價值總增量、各個環節的分攤成本;其三,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成本,判斷經營成本的高低。若經營成本過高,應調解原材料、半成品的進價與售價,控制生產、庫存與銷售成本,實現與上下游企業價值的科學交換。如此,直接將成本控制由中小企業的內部向外部延伸,將庫存、銷售管理放在行業價值鏈中,提高成本控制的主動性,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中小企業經營效益。
(二)有效控制庫存與銷售的額外成本
庫存與銷售額外成本的增大,已經成為諸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為提高成本管理效果,控制額外成本非常關鍵。對此,中小企業應將庫存與銷售的額外成本作為價值鏈的重要一環,以此提高管理主動性與管理質量,提高額外成本的管控水平。其次,應將庫存、銷售的成本管控與其他環節成本管控有效聯系,制定優化措施,有效控制庫存、銷售環節的額外成本。最后,避免將生產環節作為價值鏈的管理重心,而是將各個環節放在同一地位,將所有環節有效聯系,以此控制整體經營成本。
(三)制定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
面對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方式滯后問題,首先,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成本管理體系,依照中小企業經營與生產狀況,將企業的價值鏈分為橫向與縱向的價值流動,前者包含了材料采購、產品生產與銷售,后者包含了生產、售后與管理,尋找所有環節的價值增加情況,判斷價值增長是否與要求相符,針對性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提高成本控制水平[4]。其次,制定科學的核算方式,由各個模塊向財務部門提供信息,財務部門對各模塊的成本進行核算,針對不同模塊中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式,以此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為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企業健康發展,應重視成本管理。然而,在實際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一定問題,增大了成本投入,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對此,中小企業應立足于行業價值鏈,提高成本管理的主動性,有效控制庫存與銷售的額外成本,制定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推動中小企業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麗姚.基于價值鏈的成長型中小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探討[J].現代商業,2016 (14):112-113.
[2]王鳳娟.基于價值鏈的企業成本管理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8,495 (21):29-30.
[3]譚文萍.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意義、問題及對策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 (11):99-100.
[4]趙秉友,劉強.基于價值鏈分析的中小企業庫存與銷售成本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 (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