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現階段,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催生出了各種類型的公司和企業。而公司的治理、內部控制審計不僅有助于公司本身的發展,還能提高其社會形象和影響力。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一項財務經濟手段,是一種先進科學的控制方法。沒有內部控制公司不可能發展的一帆風順,因此,內部控制對于公司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性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部門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內部審計牽扯的因素逐漸增加,審計內容和范圍也逐漸拓展,內部審計不僅能順暢內部控制的流程和各環節,還能完善公司發展的戰略規劃,進而促使公司達到相應的戰略目標,進一步保證公司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
關鍵詞:內部審計;公司治理;價值
一、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理論基礎
(一)公司治理概述
目前,公司治理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的,廣義的理論解釋是對公司的權利合理規劃安排。而狹義的理論就是將企業中每一個層級的權利如何授權給具備能力和素養的經理人,同時對經理人持有的權利義務、職業行為嚴格監督管理的學科。此次論文研究主要是從狹義理論基礎上進行分析,也就相當于公司內部的治理和控制。具體來講,是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對于公司的監督管理和制約平衡的機制,相當于在制度約束下合理的劃分公司股東和高層管理人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主要是通過股東、董事、高層等公司主題結構來進行內部控制和治理。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提高股東的利益,以免高層管理者為一已之私而背棄公司利益。
(二)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公司內部進行的客觀性檢查咨詢工作,是由企業內部的審計職能部門或相關人員進行的,不同于外部審計。進行公司內部審計,是為了及時發現各職能部門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進行改正,更好的完善公司內部控制體制,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提升公司的價值。
二、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系
(一)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內部審計都要建立在所有財務信息的基礎上。內部審計的關鍵作用還在于加強公司治理力度,提高內部控制完整性和監督作用,進而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如果內部控制系統運行中出現弊端性問題,就要從公司內部著手來處理,才能進一步健全治理系統和結構。
(二)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必要手段
內部審計主要作用是監督預防、促進、評價,只有內部審計,才能從更全面的角度來評價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內部審計的地位越高,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當公司管理者和經營者之間出現不容易定性的問題時,可以通過內部審計來厘定責任。進而幫助他們提高執行力和有效性,從而確保公司的有序經營,所以,要想將公司的治理結構趨于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就必須重視審計工作。
三、公司治理中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模式不合理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程度取決于內部審計模式是否合理。從很多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看,每個公司的內部審計獨立性程度各不相同,其對于公司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有著多樣性。所以,公司的隸屬關系決定著審計工作的獨立程度。目前,我國企業中內部審計的隸屬關系主要有:(1)董事會直屬管轄內部審計機構,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非常高,同時權利也很高。然而,在我國這樣的模式和隸屬管理卻很少。(2)內部審計機構被監事會直屬管轄,因此,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內部審計的權威性也很明顯。然而,處于這種模式下,內部審計不能將服務工作和經營工作同時進行,進而阻礙了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3)內部審計機構被總經理直接管理,雖然獨立性和權利都非常高,但是,對公司的高層領導各種經濟行為的審計被架空,基于這樣的背景,公司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從相關調查中發現,我國的大部分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由總經理直接管理,審計模式不合理。
(二)落后的內部審計觀念
如今,內部審計達不到其權威性效果的關鍵因素就是審計觀念的落后。雖然在公司治理中,內部審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老板不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公司沒有獨立的審計部門。而且我國很多公司的內部審計都才開始進入發展階段,諸多環節和流程都還不成熟,和國際水平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三)內部審計工作范圍小
目前,公司在治理工作中遇到很多棘手、局限性的問題,都是由于審計的內容少、范圍小的原因。要想達到公司治理的目標,就要從企業文化方面來完善治理結構。因為,企業文化是公司治理的基礎和前提。作者調研了一部分企業,從調查結果中看出,很多公司內部審計只局限于財務會計、企業經濟發展、內部控制等和“錢”有關系的方面,對于企業的發展目標、戰略規劃、財務風險和企業文化方面都沒有系統審計,有的甚至不涉及。由于公司內部審計的內容和范圍受限,因此公司治理不能系統化、完整化。換句話說,內部審計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和資源。
四、公司治理提高內部審計效率的措施
(一)開拓審計范圍,增加經濟效益
現代化公司在運行過程中,一切經濟行為都會以財務審計為依據和基礎。拓展審計范圍完全能將工作責任到人,以這樣的方法來拓展審計范圍才能拉開審計管理的層次,提高審計業務技能。這樣一來,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投資者都有益處。擔任審計工作的人員也應該評價審計工作的合理性,對審計責任進行追蹤,進而提出合理化建設性的意見,以便創新審計方法和審計工作,給公司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公司的一些關鍵管理者也要適當的參與審計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審計工作強有力的執行,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最終能從根本上處理公司治理中遇到的問題。
(二)改變內部審計模式
在審計工作開展前,要針對公司下達的審計任務和目標熟悉審計項目中的內容,熟悉審計環節和流程。重點檢索造成風險的關鍵因素,同時,采用專業基礎知識來控制風險。在制定審計方案和審計計劃過程中,要科學確定審計關鍵點,進而分析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與審計項目的風險控制,進一步劃分工作。審計主管在審核審計底稿中,要落實審計工作人員的每個工作環節,才能嚴格控制風險發生。在出具審計報告后,審計人員還應該繼續跟蹤調查已經出具審計意見的項目,保證其落實完成,減少企業的內在風險。
(三)提升內部審計監管力度
嚴格公司內部控制機制,完善內部控制結構和制度,才能有效的進行內部設計,進而預防相關部門提供虛假的信息。因此,要想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首先要從“人員”著手,也就是審計工作人員,審計人員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監督權力較高的領導,以免高層領導干預審計工作。另外,要建立一個權威性較高、獨立性較強的審計部門,才能從基礎環節提高審計監督控制力度。
(四)提升內部審計獨立性
內部審計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性質就是獨立性。同時,也是達到審計目的、實現審計功能的關鍵因素。在現代化公司發展理念引導下,分析我國目前公司的審計領導模式,雖然大多數公司中都存在不同的審計制度,審計制度卻沒有起到切實可行的作用,進而引起內部審計窘迫的局面,這跟審計的獨立性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換個說法就是,公司治理不僅要從內部控制開始,還要把大部分的思想向著內部審計轉變,才能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在這樣的基礎上,內部審計能夠對企業中的各個部門進行獨立監督,審計部門的職能也將會提升。
五、結束語
合法合規地運行的一個框架制度,是在公司經營權與管理權相分離的條件下,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建立的權力、責任和利益的均衡機制。而內部審計是該框架的核心。執行有效的內部審計工作,可以解鎖公司的信息渠道,減少業主和運營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且可以通過依賴審計工作的監督和評估機制,為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及時糾正管理漏洞,從而改善公司的管理機制,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減少公司的運營風險。
參考文獻:
[1]裴曉鳳.基于基層央行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理論與實現模式研究[J].金融經濟,2018 (22):174-176.
[2]呂林根.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 (32):132-134.
[3]余靜.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執行力提升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 (21):83-84.
[4]王淇.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問題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 (20):139-140.
[5]宋冬梅.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納稅,2018,12 (30):157-158.
[6]刁佳妮.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審計質量的相關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