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珂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8)
民族聲樂是我國珍貴的藝術財富,是古代勞動人民反映生活場景的重要方式,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民族聲樂具有豐富的藝術表達形式,包含戲曲、說唱、民歌和曲藝等,優秀的民族聲樂具有深刻的主題和濃厚的情感,通過民族聲樂演唱能夠加強民族凝聚力和團結力,為此探究民族聲樂的韻味美,提高民族聲樂的知名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聲”是民族聲樂的基本特征,民族聲樂主要通過聲音將作品的主題和內容傳遞給人們,以引起和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聲音的韻味美是民族聲樂最直接的藝術特征,人們在欣賞民族聲樂的過程中,首先會被其聲音吸引,才會產生了解和學習民族聲樂的興趣。當前我國民族聲樂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音韻體系,主要強調發音的字正腔圓,提倡“以字帶聲”、“字重聲輕”,這就要求民族聲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能夠結合聲樂作品的曲調,流暢的進行音調、音色和音速的切換,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享受,為此探究民族聲樂的“韻味美”需要從民族聲樂的角度出發,通過音色分析聲樂作品中流露出的審美意識。如在聲樂作品《春之舞》中,多處運用“著”這一詞語,“風吹著、光照著”,在發音上對演唱著的要求較高,既要提出字的發音,又要將一種欣喜愉悅之情表達出來,給人們營造春天歡快、生機勃勃的氣氛,讓人們從音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又比如在演唱藏族聲樂作品《喜馬拉雅》時,需要結合藏族語言的發音特色,用藏族音腔進行演唱,咽部的張力要大些,咬字貼近上齒,多用一些混有真聲的音色,這樣就能表現出藏民族特有的色彩。
民族聲樂在我國民族藝術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漢字是我國獨有的語言形式,漢字從字形和字義上都有獨特的審美韻味,體現出意象美和意境美,民族聲樂擁有豐富的題材,如敘述自然風光、表達愛國情懷、思想之情的,無論哪種題材都需要用文字來表達,“字”韻味美在聲樂作品中擁有極高的審美內涵,也是民族聲樂的重要特征之一。民族聲樂中的字的韻味美,要符合我國語言運用規律,在漢字的風格、要求、四呼、清濁等方面都有著明確的要求,充分的展現了我國漢語文字的博大精深,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探索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在創作和演唱民族聲樂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同聲韻的漢字運用,爭取做到押韻、工整,經過仔細的推敲和琢磨形成具有深刻內涵和底蘊的作品,靈活的運用漢字的本意和延伸意義。如著名的聲樂作品《西廂記》“柳葉眉,眉柳葉,柳葉彎眉分八字”,通過首尾呼應的方式,將崔鶯鶯的外貌形象深刻的表達出來,在演唱過程中則要驚艷和贊美的音調,又比如作品中的“銀合百合三元報喜 迎春探春四季海棠”,用短短兩句話就描繪出花園熱鬧的場景,同時透露出崔鶯鶯此時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我國民族聲樂中流露出豐富的韻味美,為我們現階段創作聲樂作品提供學習和借鑒的價值。
音樂是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我國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必然飽含著深刻的感情,情感是音樂的靈魂,也是民族聲樂韻味美的重要表現,民族聲樂中的情感價值在古代就得到充分的運用,如著名的聲樂《高山流水》不僅表達了對美麗自然風光的熱愛,更表達了知音難覓的友情,正因為其中蘊含的情感,才得以流傳至今。在現階段的民族聲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聲樂學家將教育的重點放在音樂情感表達方面,只有融入演唱者自身的情感,才能演唱動聽的音樂,只有先投入自身的感情,才能將音樂的情感傳遞給觀眾,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從而發揮音樂才陶冶人民精神世界、提高人們審美素養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音樂對人們的影響是巨大。如在我國著名的革命聲樂作品《洪湖赤衛隊》中,運用獨唱、合唱的方式通過音樂劇的形式,刻畫出革命者的偉大形象,向人們傳遞勇敢、堅定的革命信念,在當時這部音樂作品帶有濃厚的時代精神,同時還運用快板、散板等樂器形式,進行伴奏,起到音樂情感的渲染。又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部音樂作品中,表達了改革開放之后人們對新生活的美好向往,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風光,讓人們感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形成了豐富的體系,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特征,繼承和弘揚我國民族聲樂,是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責。民族聲樂中的韻味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本文著重選擇民族聲樂中的“聲”、“字”、“情”,從這三個角度闡述民族聲樂的韻味美,指出民族聲樂對提高人們審美意識和審美素養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好的保護我國民族聲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