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慧
摘 要: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最初始階段,是至關重要的教學階段之一。如何打造高質量的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面臨的重難點之一,隨著時代的變化,教學方式需要不斷深入改革,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實現高質量的識字教學。本文就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展開敘述,分析更為科學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以期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一 引入、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興趣,是一個人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它給予人內在動力,推動人去探索真理、了解事物本質。教師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考慮怎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地自發性學習,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應該如此,因為他們很難在長時間內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新型教學方法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依照學生的思維特點,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促使學生自發積極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如字面意思,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輔助學生識字,借助圖片、實物等,將課本上的抽象符號現實化,使學生直面漢字的形音義,從而在腦海里刻下更為具體的字體形象,加深印象并融入自己的理解[1]。如“大”和“小”這兩個字,教師可借助實物,如乒乓球和籃球,將這兩個物體擺放在講臺上,讓學生進行觀察,兩個物體之間最大的差別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同時對學生進行講解,這兩個物體都是球,但很明顯的是,這兩個物體的外觀不一,籃球明顯要比乒乓球大,而乒乓球明顯要比籃球小,這便是大小之分,同時讓學生明白大小是可以進行對比的,“大”“小”是一對反義的字。
(二)形象記憶法
在我們博大精深的漢語言中,許多詞匯都是由實際圖案文字演化而來,也就是所謂的象形字,這類字有口、云、雨、月等。在教學這類字時,學生很容易通過字聯想到實物,更形象地了解其意;當教學非形象字時,可借鑒形象字的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觀察字的結構特點,通過畫面、小故事幫助學生加深字體結構的印象 。以“哭”字為例,在實踐教學中,不少教師會發現學生總會忘記“哭”字的最后一筆,或許是這一點太不引人注意了。那么,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加深這一點的印象,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正在哭的卡通人物形象,以模仿或創新的方式將這幅圖繪畫出來。這時,教師可以結合圖畫,向學生解釋“哭”字上面的兩口就像眼睛,右口下的點便是淚,有眼有淚才是哭。這樣聯想,學生便會很容易牢記。
(三)觀察比較法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積極參與觀察與思考,往往比被動學習的效果更理想。教師在課堂上,應避免一味地講解教學,而應轉換思想角度,帶領學生,并同學生一起進行觀察字的形義音,將學習的字進行歸納整理,這樣會發現許多相似的字。如“日”與“目”,“藍”與“籃”,“今”與“令”等。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印象,明確區別相似字,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細致觀察,自主進行對比,通過小組探討等形式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了解多一筆與少一筆的漢字變化。在今后的識字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不僅能加強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還能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 引入多媒體教學
我國科技在不斷進步,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已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課前教師應合理制作教學課件,使單一的課本內容與生動的圖片視頻相融合,以新穎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識字教學質量[2]。
三 聯系生活
語文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商店的招牌、報亭的雜志、街上的宣傳單,都是學生識字的素材。教師應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將學生的識字范圍擴展,而并非限制在課堂,使學生在生活中積極認字、識字。教師也可通過安排學生自制生字卡片的方式,將學生的被動識字地位轉變為主動,從“老師要我識字”轉變為“我要識字”,從生活中發現、了解、掌握漢字,并將之謄寫到生字卡片上,進行整理歸納,在早自習或課堂上進行交流匯報,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運用多樣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觀察、探索漢字奧秘。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學習自信心,使學習更為輕松、愉悅,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和樹花.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J].都市家教月刊,2017,24(7):43.
[2] 李敏.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J].好家長,2017,16(54):80.
基金課題:廊坊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究》課題編號:2019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