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丹
[摘 要]
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是由梁云江先生所創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現代二胡作品。本文將從樂曲的作者簡介、創作背景、結構特點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對樂曲進行系統、詳細的分析,談談對該作品的學習心得及體會。
[關鍵詞] 《江河云夢》;創作背景;結構特點;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2-0101-02
一、作者簡介
梁云江先生生于1961年,1989年在天津音樂學院取得二胡表演藝術與教學碩士學位。在校期間他還學習了作曲以及鋼琴專業的演奏及理論知識,為他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梁云江先生所創作的作品高達五十多首,如:《川江》《汨羅江》等,在他的作品中創新了很多演奏技巧,如“重力運弓”等;他曾數次代表學院出國訪問及演出,組建的室內樂團在德國和奧地利演出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梁云江先生也曾在國內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數篇專論,如:《論二胡倒把與臂部定位》《論重力、動力在二胡運弓中的應用》《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的創作特點及演奏藝術要求》等。梁云江先生現為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民樂系副主任及碩士研究生導師,也是近幾年來較活躍的現代作曲家。在他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培育出了很多專業演奏人才,在創作、教學、演奏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作品分析
(一)作品創作背景
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創作于20世紀90年代,該樂曲的創作理念是源自于梁云江先生在峨眉山旅行的經歷。作者站在高山之巔,放眼望去,一道道連綿不斷的山脈浸沒于滾滾云海之中,一股股云霧堆積而至,風雨夾雜著云霧游蕩于山間,一會兒眼前便布滿陰霾。大自然宏偉壯觀的景色讓梁云江先生驚嘆不已,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在感慨萬千之下寫下此曲。
(二)作品結構特點及演奏技巧分析
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為單樂章的曲式結構,整首樂曲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引子、第一主題、第二主題(中段)以及尾聲。
1引子的演奏技巧及音樂處理
引子由D大調的散板開始,速度稍自由。旋律由一段強有力的鋼琴伴奏引入,峨眉山的巍峨景色似乎就映襯在聽眾眼前。首句第一個音“3”在演奏時力度要強,揉弦要飽滿且帶有強有力的硬弓頭,情緒要雄偉自信。[1]隨后的樂句以“1”音開始,復雜的、快速的上行音階技巧要求演奏者在一弓內流暢的完成。在運弓時要注意弓速,不要奏得太快。隨后三組三連音的節奏型使得情緒稍顯激動,演奏時應注意三連音大二度音程的音準。隨后,樂句開始進行上方二度模進,此時的情緒較前更加激動。在引子的最后,“2”音做了連續的八度下行,然后以漸慢的速度加花,最后落到“2”音結束,仿佛描繪了一陣烏云壓境、狂風暴雨后的山頂依舊云霧縹緲,勝似人間仙境的情景。此段變化音較多,演奏時應注意音準及指距變化,同時也要注意散板這一部分的力度以及情緒變化。整段描繪了群山疊連的畫面,烘托出了大自然博大而深遠的動態感。
2第一主題的演奏技巧及音樂處理
第一主題由C調開始,速度較慢,主題分為兩個樂句,情緒帶有遐想的意味。首句由3/4拍開始,共有4個小節,旋律寧靜而悠遠。第二樂句從第7小節開始,樂思不斷發展、旋律音域加寬,在演奏時運弓要平緩、呼吸要均勻。[2]在這兩個樂句中均有較多的下滑音,在演奏時應做半音階快速向下進行,其時值大約為一個十六分音符。第二樂句結束后,鋼琴伴奏的八度音程將旋律過渡到散板。散板以突強的力度開始,速度稍快,似飛云翻滾。散板旋律以八度音程的強切分節奏開始,隨后旋律急速下行后又急速上行,最后以弱的力度收弓,仿佛將聽眾帶到了云霧環繞、變化無窮的深山之中,展現了山峰險峻陡峭的情景。在這一部分中音準顯得尤為重要,在練習時要先慢練,搞清指距規律以及關系,待兩手配合好后,再加快速度。接下來是稍快的行板,以6/8拍開始。此段的節拍變化十分頻繁,演奏時注意6/8拍、3/8拍、2/4拍以及3/4拍的節拍變化,掌握好每種節拍的強弱規律。旋律從26小節開始進行上方大二度模進進行,使得情緒層層遞進。[3]隨之28小節開始的散板演奏難度較大,應注意下行音階的音準。另外,此段出現了較多的頓音,在演奏時要堅定有力且弓速要快,七組重復的頓音進行在演奏時要注意速度先漸快后漸慢,不要加重音。29小節“3”音的高八度進行使得旋律情緒過渡到另一種情緒,演奏時揉弦速度要加快用于表現深情、激動的情緒。整段旋律像作者在靜靜沉思,慢慢描述出一幅云在飄、山在長、江河流淌的畫面。
3第二主題的演奏技巧及音樂處理
第二主題的小快板是本曲的中心段落,該段由F調開始,7/8拍的鋼琴伴奏引出了二胡的快板。在36小節至38小節出現的滑音要滑到位,不能拖泥帶水。旋律從40小節開始速度加快,節拍也變成了2/4拍。46小節開始的顫弓在演奏時注意音色要統一,力度與情緒也要不斷加強。鋼琴伴奏之后的小快板情緒更加明亮。大段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快速換把以及變化音的出現,增加了此段的演奏難度。旋律從92小節開始,力度稍弱。96小節是92至95小節的上方四度模進進行,隨后樂句旋律急速下行。110小節開始樂句上方模進進行,在小快板的最后大量運用了三連音,演奏時注意力度先強后弱,以弱的力度結束小快板。[4]
接下來旋律進入第一插部,以D調開始。此段旋律悠揚、明朗,如夢如幻,在演奏時注意運弓流暢且要加大運弓幅度。鋼琴伴奏不斷推動著旋律的進行,仿佛將聽眾帶到了與世隔絕的峨眉山。待137小節旋律漸慢后,在結束處應留有足且深的氣口,以增強快板的爆發力。快板由F調開始,情緒較為急迫,節奏較前快了一倍。在此段中,5/8拍、9/8拍、8/8拍、2/4拍幾種節拍變化頻繁,在演奏時要注意看清節拍。旋律142、143小節是140、141小節的上方二度模進進行,在演奏時注意141小節、143小節處重音的使用,以增加旋律的緊張度。在小快板的最后,換把、換弦較為頻繁,在演奏時同樣要注意重音的使用及變化音的音準,換弦應不留痕跡。旋律由C調的鋼琴伴奏過渡后,進行到了第二插部。
第二插部由F調展開,意境遙遠又令人向往,仿佛有雨過天晴之感。旋律168至175小節是160至167小節的下行八度進行,情緒較前一部分更為深情,在練習時可以先練這一部分,有了基本的音準概念之后再練習前一部分。該段較多的變化音為此段的旋律增加了一些別樣的色彩。緊接著旋律進行到第二主題變奏的小快板,此段旋律律動感較強。196小節開始的旋律向上模進進行,音區逐漸升高,情緒漸漸激動。在197小節出現了新的二胡弓法技巧:跳頓弓。這種新穎的右手弓法技巧將二胡的跳弓與頓弓相結合,演奏時應既有頓弓的干凈利落,又要有跳弓的彈性。幾組十六分音符過后,旋律從215小節開始變得厚重、寬廣。257小節開始大量運用了頓弓的演奏技巧,演奏時要具有頓挫感及顆粒性。隨后旋律進入了中段散板處,該段是三十二分音符的大量運用,變化音較多,速度較快,演奏難度也較大,對演奏者的聽力和音準的要求很高。旋律從268小節起更加急迫,上行二度模進的創作手法更增加了樂曲的緊張度。277小節開始頻繁地換弦,在演奏時應發揮好右手手腕及右肘的輔助作用,使聲音聽起來沒有換弦的痕跡。旋律從288小節開始轉換情緒,仿佛在一遍遍訴說著、強調著自己的感悟與體會。312小節開始進入中段結尾處,此處三連音運用頻繁,應注意每組三連音的第一個音演奏時都應為重音。承接著慢而低沉的鋼琴伴奏,354小節開始的旋律速度較慢,較有回憶性,仿佛一位老者將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看過的美景娓娓道來。359小節開始旋律速度加快,為后邊尾聲熱烈、激昂向前的情緒做了鋪墊。
4尾聲的演奏技巧及音樂處理
尾聲旋律以上方二度模進進行開始,364小節至371小節都以拉弓開始,張力十足。380小節以3/8拍開始,運用了重復的創作手法,演奏時力度應由弱漸強。384小節6/8拍開始的級進音階將旋律推向高潮。
結 語
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是近幾年來少有的描寫自然風光的二胡作品,樂曲中采用了中國傳統民族調式和西方大小調相結合的方法,運用了大量的非傳統把位技巧和變化音元素,增強了旋律的色彩性。整首樂曲旋律流暢且富有變化,激昂而動感,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作者以物抒情,通過對祖國壯美山河的形象描述,表現出一種縹緲的意境和浪漫的情懷,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愛戀和對生命萬物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