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水
摘 要:在高中階段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促進高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特別是在新高考背景下,要促進高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穩定的數學思考方式,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同時,這也是提升高中學生數學成績,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新高考的重要教學措施。本文對新高考背景下著力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進行系統分析,并結合當前我國高中數學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新高考;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大力深化教學改革,普及素質教育。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仍存在許多問題。在新課改理論的要求下,對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著力進行提升,其主要目的不僅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更是幫助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感悟,參透其內涵,進而有效拓展邏輯思維空間,提高綜合能力。
一 必須掌握數學的本質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反復強調:能把書讀厚,又能把書讀薄。讀薄就是抓住本質,抓住重點。抓住本質,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將數學的本質簡單理解為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特別是對重點知識的講解教學,是提升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題來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但長期發展下去卻會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固化,對數學素養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而數學的本質,應該是站在整體角度對數學知識進行感知,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使其深入理解數學公式定理的由來、推理過程等,進而使高中學生對數學領域的學習和探索進一步深化,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本質,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時,也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使數學知識真正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數學的本質,教師在培養高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必須清晰地了解課本脈絡和編者的意圖,同時還應具有大局觀,從整體上對教學方向進行準確把握,將高中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進行充分結合,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運用情境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
首先要對“情境需要”有個全面的認識,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情境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便于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循序漸進,進而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以及問題化的情境創設方法,提出問題能夠有效引導高中學生進行思考,經過思考不僅能夠使高中學生在新的角度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隨著對高中數學知識的不斷深入學習,高中學生掌握了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對數學也具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觀察分析、聯想創新等能力也在隨之發展。
三 強化學生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其突破了應試教育的束縛,明確了教育的正確方向。新課改下,所謂“教育”,應理解為“教”和“育”兩個部分,前者是知識的教授,后者則是素養的培育。在新高考背景下,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這是現代教育理念和新課改理論對高中數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的都是不同的,通過合作交流,能夠有效展現每個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促進學生之間進行取長補短。這對拓展高中學生邏輯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促進高中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四 加強基礎知識培養,帶著問題去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
著名數學家P. Harmous在一篇總結文章中強調“問題是關鍵”。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的。在數學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知識對提升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是數學核心素養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教學。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加強對數學抽象、模型、等量替換以及數形結合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見,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是提升高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必要前提條件。
結語:
著力提升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新課改對現代高中數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是對我國教育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實。在高中數學日常教學中著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培養現代化優秀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對建立現代化高中數學教育做出的重要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軍.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函數一輪復習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9(2):275.
[2] 李忠.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原則與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8(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