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繁
摘 要:新課程提出的新型學習方式,已深深地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與應用,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樹立課標理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樹立問題意識,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時期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身心發展等實際,不斷豐富教學活動,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快樂學習,主動鍛煉,不斷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習方式;轉變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理念,要求教師以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為立足點,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改變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富有個性化的教學體系,對學生加強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基本技術的傳授,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自我學習與鍛煉的方法,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樹立課標理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體育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牢記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積極挖掘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材資源,讓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落實及發揮,進一步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等目的。因此,體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使自己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扎實的專業水平,具備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要主動接近學生、深入學生、了解學生,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尤其要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核心素養精神,按照“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保證體育課中運動參與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和運動技能目標的實現,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此外,還要重視校內外體育活動的有序開展,認真組織好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落實陽光體育活動時間,要根據學校的場地,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開展具有學校特色的多樣的體育活動,充分地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內驅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歡快的鍛煉中享受到學習體育帶來的樂趣。
二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科核心素養理念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注重學生運動技能傳授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學生運動能力、體育品德等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積極開發教學資源,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喜歡、感興趣且具有鍛煉價值的教學體系,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同時,突出學生的運動專長,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要加強校本課程內容的構建,重視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例如:將啦啦操、武術操、搏擊操等作為體育課程內容,并引入大課間活動。在學習健美操時,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健美操的基本常識外,還可編制大課間室內健身操,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各種健美操的基本動作,進而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組合動作。這種手段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增強了學生的體能,使學生可以較好地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并較快地掌握技能,為下階段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 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
新課標明確指出:“體能對于人體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體能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也是養成鍛煉習慣、提高人體工作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必要條件,對培養學生刻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不斷進取的奮斗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角色,由以往以“主講”為主,向“主導”為主的轉變,變傳統的“組織者”“指揮者”為當今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基礎,不斷創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如: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通過激發學生思維,指導學生靈活地學習;通過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例如:為了充分利用現有器材的鍛煉功能,教師可設置問題情境:“短繩能做哪些游戲?”然后,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探討,于是形式多樣的練習內容會呈現在老師的眼前:有進行接反彈球、兩人三足跑的,有進行拔河、花樣跳繩練習的,還有的進行抓尾巴、踩尾巴等練習的……這種方式,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學生在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中較快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 樹立問題意識,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作為一名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讓學生明確主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問題”氛圍,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異議,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積極思維,通過相互交流、探討,得出答案與規律。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從膚淺的學習中學到體育的基本知識,在學習的本質中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并在熟練掌握鍛煉方法的同時,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富有創造性。對于學生的每一個問題,教師都要持鼓勵、贊賞、肯定的態度,并認真對待,尤其對于學生提出的哪怕極為簡單或者不切合實際的問題,教師都要肯定他們積極表現的一面,切勿嘲笑他們的表現或認為他們提出的問題“無知”“幼稚”,否則就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當然,為了積極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積極尋找問題突破口,捕捉學生的靈感,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敢于發言,挖掘學生的集體智慧,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在實踐練習及相互研討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五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待每位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積極創設符合身心發展及能力培養規律的良好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及學習素養的提高。同時要大力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將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及學習素養等任務有機地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進行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時,針對學生墊球中存在的不足,如墊球太高了、球偏移方向、球傳不出去等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練習情況進行相互探討:墊球的部位在手腕上10公分?在虎口處?經過學生體驗練習、相互探究后,學生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養成了相互分析、相互探討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較好地解決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出發,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目的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與訓練的欲望,不斷創造學生自主鍛煉與合作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掌握自我學習方法的同時,能享受到與同伴學習的樂趣及成功感。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廣大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圍繞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等實際,不斷優化以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及創新學習能力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構建旨在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教學理念,不斷整合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提高,掌握終身體育鍛煉的本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啟動[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楊旭東,王厚茂.論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J].中國學校體育,2019(8):16.
[3] 王錦山,孫嘵松.自主鍛煉的教學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9(10):39.
[4] 鐘啟泉.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