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林
(貴州省興義市六中,貴州 黔西南 562400)
有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如果這些困難得不到即時解決,學生就會出現厭學情緒。合作性學習以自身出發,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自己的理解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朋友傾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小組,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明顯的看到自己和別的同學之間存在的差異,產生心理落差,進而加強溝通努力學習。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整體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小組成員的個人能力得到提升。
起源于1970年左右簡單的合作性學習,這是現代合作性學習的萌芽。20世紀末,開始傳入我國,并且在課堂上開始出現。這是我國對合作性學習在課堂上的第一次實踐,是邁向多種學習模式的第一步。從那時候開始,合作性學習被廣泛的運用于教育領域。合作性學習,最普通的一種方式就是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各小組對課堂問題進行討論和學習,小組和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在這樣的一種模式之下,不但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問題,而且整個小組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鍛煉的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了課堂的枯燥,乏味。
合作性學習在全球高速發展著,遍布的范圍廣,發展速度快。如英國,80%的學校都對合作性學習進行了解和運用過。各中小學老師對這種教學方式早已經不陌生,已經熟練掌握。在我們國家,合作性學習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萌芽階段了,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把這種教學方式展示得淋漓盡致。學生通過合作性學習,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有了語言氛圍,自然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想合作性學習在教學中取得成功,必須精心制定相應的情景模擬,小組成員的合作程度是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之處。教師要合理的安排每一組的位置,增加學生和教師,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活躍課堂氛圍。比如傳統上的課堂座位,固定位置不可以隨意走動,這樣的小組成員就已經固定了,對教學效果影響不好。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成績進行合理的分配,保證各個小組勢均力敵,以示公平性。在分組的過程中,要保證英語基礎好的和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的比例配對,以及男女比例,盡量適當。因為合作性小組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合理分配后,優劣互補,充分地體現了這次合作性學習的意義。
通過合作性學習小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如果教師要想做好一個完美的引導者,如何引出課題內容、分析重難點、合理教學這并不容易。在新課開始之前,學生的學習小組就應該分好,每個小組有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出關鍵問題。到了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上,可以讓各組學生自己背寫英語單詞短語,再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演英語短劇、唱英文歌,或者演課文對話也可以。課程的教學方式沒有固定的方式,只要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巧就是好方法。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學生不僅僅娛樂了,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課文知識,掌握了新的學習方法。
教師對本堂課進行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并且體會到新方式學習的樂趣和收獲的內容。這種評價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個人行為的評價,還應該對他們整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激發他們的榮譽意識。肯定他們的付出,讓學生明白,付出就是會有收獲的。在肯定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這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在不斷的改進過程中才能獲得更全面的進步。這也是合作性教學的最終目標。在英語寫作中,在七年下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在完成泛讀后,老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如總結文段中心思想。最后,教師把各組總結的不同段落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糾錯。給一定的時間給與學生,讓學生提問題,老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回答。學生在自己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小組參與,教師還應該對各小組進行小組長的選舉,把成績較好的學生選為小組長,有利于促進小組更好的學習,讓小組長起好帶頭作用,營造很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還應該在觀察一段時間后,對小組長的職位進行更替,讓各組員都有當小組長的體驗,體會不同身份,理解各個角色在小組中的不同作用。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更加珍惜彼此,感情越來越好,團隊意識和責任感也油然而生。
教學模式要順應歷史潮流,合作性學習以及其他新型的教學方式應該合理地應用于教學中,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國家應該大力支持,學生也應該自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去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合作性學習能在各科學習中合理運用,主要是由于它的科學性得到了全面的認可,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體驗,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所以,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應該更加合理和廣泛的運用,對合作性學習的研究也應該更加深入,讓合作性學習得到全面地發展,才能體現其在教育中的最大價值,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