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兵
(重慶市潼南一中,重慶 潼南 402660)
兒時的我,憧憬著許多美好的職業,工人、解放軍、警察……但是,令我最羨慕的還是那三尺講臺-教師。因為是她,讓我走進了知識的殿堂;是她,讓我走進了故事的王國;是她,讓我走進了神圣的大學校園。因為我心中有夢,所以選擇了教師。
然而,當我親身走上那三尺講臺之時,才體會到當教師之難,而且想當個快樂的初中英語教師更難。為什么呢?一是因為我入錯了行啊,我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歷史教育,而畢業之后,學校卻安排我教學英語,俗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不是么?能不困難嗎?二是因為英語的確難學,難教,又尤其是農村中學,當時的教學條件,學習氛圍都欠佳的情況下,豈不是難上加難?隔行如隔山啊!頓時,大學畢業時的理想,豪情,猶如被一盆冰水潑來,蕩然無存。本想在歷史教育教學中大顯身手的我,卻感到毫無用武之地,心中那份失落啊,別提有多難受了。但是一切還得服從組織的安排。就這樣,我就懵懵懂懂地教學“洋文”啦。
盡管當時我心中有萬般的不愿,但是當我走進課堂那一剎那,看到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一張張稚氣的臉龐,對我充滿敬佩,充滿希望的表情,我的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得挑起這份重任,我得對孩子們負責,不能辜負他們給予我的期望。我在心中暗暗下決心:再難也得迎難而上,一定要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不能愧對“教師”這個這個光榮的稱號。
那之后,我才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畢竟我是“門外漢”,得抓緊時間充充電,邊學邊教。首先我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一是抓緊時間學習英語教學教法。二是盡快熟悉,理清初中英語知識點。三是借助當時唯一的電教設備,錄音機,糾正英語發音,練習口語。其次,我虛心地去向學校的專業英語教師請教,如何備課,如何分析、鉆研教材,沒課時就去聆聽他們上課,學習他們的上課技巧與藝術。再次是我積極參加學校和教育相關部門組織的英語教育教研活動與培訓。還別說,經過這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我的英語教學水平與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也得到了校長的贊賞:說我一個門外漢,把英語課上的花樣百出,有聲有色。與此同時,同行對我教學能力的認可與贊許,也讓我開始對英語教學充滿了自信。孩子們對我這個新老師也是很喜歡,課后總是圍著我轉,喜歡和我聊天,問我英語怎么學,為什么我學的這么好,事實上他們還不知道我也是門外漢呢。不過聽到孩子們的這些甜言蜜語,我心里總是樂滋滋的。這以后上課更有勁兒了,也時刻在思考,怎樣才能把孩子們教好,自己不露丑,怎樣把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天天都這樣快樂地學習。為了這個目標,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學習。
如今,隨著教育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的實現,與其他學校的教育教研交流、學習的機會增多,我更是積極爭取參與其中,跳出了井底,學到了更多的,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與理念,也讓我體驗到了更多的教育樂趣。尤其是近幾年參與的教研觀摩與研討,那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對我的教育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我的課堂教學也是錦上添花。到重慶育才中學觀摩“卓越課堂”,“高效課堂”,親身體驗到那些來自全國的優秀英語教師,聆聽他們的英語課,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課堂氣氛輕松、幽默、愉快,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技巧,讓我心悅誠服,受益匪淺。真正讓我感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我該改變。縣教委經常舉辦的英語教學、教研、示范課活動,也對我的教學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愛學才會有收獲,愛拼才會贏,我把學到的這些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技巧,結合自己學校,班上的實際情況,運用到教學中來,效果非常明顯。比如在初一教學某些實物單詞時,采用簡筆畫教學單詞,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學生既感興趣,又容易朗讀,記憶。采用情感教育法,讓學生知情而自愿、主動學。適時采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學生也更喜歡英語課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難怪學生說,我每次出去學習之后,回來上課總有些變化,我笑著對他們說,那是因為我去“西天取了經”。
如今,彈指一揮間,我教“洋文” 20幾個春秋,當初的“門外漢”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英語教學已經深深植入我的腦海,揮之不去。因為夢想,所以選擇,我愛教學,一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