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9000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掌握實際技能的技術型人才。通過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和相應的企業展開合作,讓學生可以接觸到社會實時發展的技術。另外,院校在傳授學生知識后還可以讓學生到當地的企業進行參觀或者實習,幫助學生切實的鞏自身的理論知識。而對于企業來講,和當地的院校進行產教融合的合作首先可以讓企業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其次企業可以在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下尋找自身心儀的人才并加以培養和吸收,為企業自身的壯大打下牢固的基礎。
產教融合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還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培養方法,因此職業院校方面對這種培養模式都有一定的自己的看法,故而在實際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可能會在執行層面有一定的偏差,因此為了讓產教融合這種培養模式不違背自身原本的目的,職業院校在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應當注意一些關鍵的點。
中職學校在開辦產教融合培養模式之前,應當仔細考慮自身院校的專業,并根據這一點去仔細篩選相對應的企業,在篩選企業時首先應該考慮企業的口碑,然后還應該考慮到企業的技術實力能否訓練學生的實際能力操作能力。其次在實行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院校方面應當牢記自身的專業,從自身的專業出發為學生制定相符合的教學計劃。因此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院校方面首先應當從自身的角度進行考量,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資源然后再和企業進行合作以達到產教融合的目的。
企業的首要目的便是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將利潤最大化,出于這個目的,職業院校在和企業方面進行產教融合的合作時不能光顧著培養自身學校的學生,而忽視了企業的利益。因此產教融合的另一個關鍵點便是要讓院校和企業始終維持互利共贏的關系。只有兩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證,才能保證院校和企業能將自身掌握的資源進行共享,因此院校和企業方面應當始終保持洽商,保證院校和企業的良好對接。在這一基礎上,院校還應當適當調整過去的學生培養發方案,讓培養方案更加適合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實施,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讓院校培養出更多的技術型人才,而與之相應的便是院校的口碑和質量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對于企業來講也吸納到了更多的技術型人才,進而促進了企業盈利的擴大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
過去在職業教育中,由于院校和社會并沒有過多的對接,因此院校方面教學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簡單,而且也不符合學生未來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院校老師的技能能力沒有得到考驗,但在實施產教融合這一新的培養模式后,便對院校方面的老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考驗。在實施產教融合之后,院校和企業,和社會的對接遠遠超過以往的情況,而這帶來的便是院校的學生能接觸到的也遠遠超過以往。因此作為教學執行者的老師要面對的問題也勢必會比以往要更多并且更加復雜。對于此種情況,院校方面應當出臺對老師的考核條款,針對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實際的技能水平進行考核,同時還應該讓教師組團,定期到相關的企業進行實地學習考察,盡量保證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技術的發展,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新的培養模式下能夠不被淘汰。
傳統的教學結構是只有教師的教學和少量的實踐操作,對于職業教育培養技術型人才的目的并不能起到什么幫助,而在實施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后,由于學生接觸的實踐操作大幅上升,因此院校方面可以將擅長實際操作的老師集合起來專門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其次,由于院校要和企業方面保持暢通的聯系,以方便雙方的資源可以便利的進行調動,因此院校方面應當優化自身的教學組織結構,建立專門負責溝通企業的組織,保證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的順利進行。
對職業教育進行產教結合的培養模式不僅是為了改善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的現狀,也是為了促進企業的人才積累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中職院校應當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充分開展和當地企業的互動合作,同時改善自身的教學組織結構,提升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這不僅是對院校自身的提升,也是在充分貫徹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