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遼寧省昌圖縣通江口中學,遼寧 昌圖 112527)
從字面上對“先學后教”進行理解能夠發現,此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自行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先教后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局限性和依賴性。因為學生的思維正處于極度活躍的階段,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影響。一旦學生接受了教師的理論,那么他們很難擺脫理論限制,只能跟隨教師的思維進行學習。長此以往,一旦學生脫離教師,其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消失殆盡。“先學后教”方式能夠改善這一局面。如果學生能夠有效解決自己在自學過程中所遇的問題,那么課堂教學效率會大為提升。
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能夠對現今初中教學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其一,“先學后教”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探究能力。在傳統的“先教后學”教學模式中,部分能力不足的學生由于自主學習能力差,只能跟著教師的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無法獨立思考、探究知識和解決問題。在“先學后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強化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順利完成知識轉化,培養探究知識能力。其二,“先學后教”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新課改后,“先學后教”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通過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在課堂下按照教師的授課思路和內容來被動聽講。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弱,很難跟上教師的授課進度,從而限制了學生能動性的發揮,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而如果可以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先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知識和生活閱歷來提前了解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尤其是幫助學生明確該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以便學生在后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重點聽自主學習過程中所不理解的疑難點知識。
第一個階段為:教師對課堂上將要講的內容,先進行概念性的講解,使學生們先了解課堂上要講的大體內容,對知識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形成針對性的學習,這樣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抓住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效率。
第二個階段為:課堂教學要分清主次,對重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次要或者只要求學生進行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講解中粗略解釋,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教學任務進行細致劃分,分層次進行講解,在上課過程中注意營造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講課要直奔主題,簡明扼要,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講解,這樣不但提高了課堂的講課效率,學生也能夠明白課堂重點所在,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第三階段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課堂之前進行先學,目的是為了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更加容易地記住學習內容,使自己對學習的內容理解得更加深人,在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時,可以查找資料或在課堂中,求助教師,尋求正確的答案。在課堂學習交流中,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在同學之間的交流中,或許能找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對這一類問題都進行解決,對這個知識點熟練掌握。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時,要引導每一位學生都進行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闡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可以促進學生在未來更好地發展。
多數學生的自律性不強,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很多學生一放學就將作業拋之腦后,盡情玩耍之后忽然發現作業還沒有做,此時他們已經差不多忘記了已學的知識,或者只是胡亂應付一下,而沒有經歷過系統性的復習和學習,從而不利于學生的鞏固學習。而如果教師可以采用“當堂訓練”的授課模式,趁熱打鐵,使學生在尚未忘記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當堂練習,以及時鞏固學生已學知識,從而達到夯實學生基礎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授課的過程中,除了答疑解難之外,還要預留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自主鞏固練習,同時這也有助于減輕學生課下的學習負擔,切實做到“減負增效”。
在經過課前備課指導以及課堂教學兩個過程后,“先學后教”的教學過程便已經結束。鑒于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缺乏評價能力,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結合實際學習情況,展開有效的教學評價。這一評價過程,便是對“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有效總結與歸納。
“先學后教”教學模式應用廣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責任感都有所提升,主動學習的習慣也在逐漸養成。在實驗“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這一模式并不適用所有的課型和教學內容,對成績差異比較大的班級來說效果并不顯著,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也會比較吃力。因此,教師再進行“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時,要注意因材施教,具體學生具體對待。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完善“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實現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