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華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我國醫學行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迅速。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既包括新興的服務業態,也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醫藥衛生這一傳統的與人們健康密切相關的行業,正經歷著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的變革,形成獨特的現代醫藥服務產業。高技能人才是影響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高職院校藥學教學是大眾化教育模式,主要是課堂教學,輔助實踐教學。藥學教學過程中課程的設置受專業分類的影響。不同的高職院校基于學科特征與培養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同時,藥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區域相結合,體現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目的。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突出問題是對化學重視,對醫學重視不夠;對實驗重視,對實踐重視不夠;對技術重視,對人文重視不夠。藥學專業的教學以藥物為重點,對基于醫患為主線的醫藥結合教育重視不夠,造成了人才培養知識結構存在不足,比如缺乏生物醫學與臨床實踐技能;選擇評價臨床藥物治療方案的能力低等。
(1)教育理念,高職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主體性、文化性、素質性、終身性的特征。充分尊重教育的本質規律,與時代特征結合,確立符合我國醫藥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2)培養目標,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高等職業教育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是人才培養的類型以及層次。培養目標具有國家、學校、教育類型三個維度的意義。首先,高等職業教育要能夠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其次,人才培養模式要與學校的辦學層次以及專業結合,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匠工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最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與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緊密聯系,要能夠適應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企業實際技術水平的需求。(3)課程設置和專業設置是關鍵,目前,隨著技術革新和經濟轉型的加快,職業界限日趨模糊。在課程設置之前必須進行職業調研分析。專業設置要與經濟發展現狀、產業現狀等外部因素結合,才能保證專業設置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基于對我國醫藥健康形勢分析,我校新增藥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越來越急需大量的應用創新技能型專業人才,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說明校企合作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正確方向,也是必然趨勢。高職院校必須通過校企深度合作,讓學生第一時間掌握相關崗位的具體工作和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在具體的崗位上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訓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提升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此外,高職院校應加強與企業合作,實行師資互聘,選派教師到相關企業頂崗實習鍛煉,定期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藥劑生產需要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高職藥學專業教育一直受到傳統的“化學”模式的影響,藥學課程設置中對化學方面課程的設置比較重,對醫學類課程以及人文類課程的設置不夠重視,造成了高職院校學生畢業之后欠缺醫學知識、藥學服務技能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等。基于此,從基層醫療機構、社會藥房等對于藥學人才的要求出發,對藥學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技能等的培養進行綜合考慮,同時,和學生職業取向、新醫改的要求相結合,對能夠滿足崗位要求的藥學人才進行培養,對服務于基層的高職藥學課程體系進行重新的構建。高職院校新藥學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之中,對化學類課程的比例給以適當的減少,對醫學類課程、人文類課程的設置增加。對涵蓋臨床醫學概論、藥理學、基礎醫學概論等在內的藥學服務課程群進行構建。不斷優化藥學課程教學的內容,實現藥學教學內容和基層藥學服務崗位的緊密聯系。對于藥理學課程而言,教學內容涵蓋了藥物在人體內的過程、藥物的作用機理、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構效關系、不良反應等內容,教學過程中應該強化和基層工作崗位聯系緊密的內容,比如藥物的臨床應用、藥物的藥理作用、藥物不良反應防治等內容,簡化藥物的作用機制、藥物在人體內的過程等內容。對于藥學課程的人文類課程設置方面,以藥事管理與法規作為根本,對人際溝通、健康教育、醫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比例增加,使高職院校藥學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根據藥學專業辦學目標和定位,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改革,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計劃中,大幅度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中的比重;專業課程教學按醫院、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即基于工作過程)設計;增加校內外實訓,實訓教學過程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行工學交替,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培養為一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行業所需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藥學服務特色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仁愛為本、服務為先的意識。高職院校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需提高學生人文關懷能力,使其尊重與關愛服務對象。
1.課程設立。藥學專業課程設立分為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術模塊、專業支撐模塊和專業拓展模塊。建立了以藥學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群。2.理論教學內容創新。我校針對學生畢業后能夠考取執業藥師資格證書,在教學過程中“以考促學”,教學內容以執業藥師考試內容為主線。3.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中,突出技術技能的實用性、社會性,提高了應用能力的培養。實現“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實踐達標教學標準。成立互動實訓室、模擬實訓間,創建與崗位融和的實訓環境。
在校內培養過程中,注重教學效果反饋,形成督導組現場聽課、學生的網絡問卷、行業專家座談多維度的開放式教學評價方式,及時糾正教學偏差;關注行業新動態和國家政策,與行業、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建立定期溝通制度,及時了解專業發展態勢;遴選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企業作為調研對象,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增加校企互動;完善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回訪等人才需求反饋機制,畢業生反饋信息包括就業崗位分布、崗位適應能力、個人升職空間、工作及生活環境、工資福利待遇等,企業反饋信息包括崗位能力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發展前景評價和同類學生優劣評價等;完善專業調研途徑與方法,及時收集醫藥行業人才需求信息,獲悉新技術、新崗位、新標準、新知識、新能力等,動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確保高職院校學生的校內基礎知識、職業技能、校外社會服務能力等不斷結合,使藥學人才培養的教育、服務、實踐相融合,從而使高職院校藥學人才培養目標能夠順利實現,為社會培養綜合型高素質藥學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