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本文分析智慧旅游對旅游人才的素質要求,針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理論課程脫離智慧旅游的大背景、智慧旅游實踐課程較弱等問題,提出明確培養目標、緊跟行業實際調整課程內容、協同創新開拓實踐教學模式、注重人才創新理念的培養等策略,構建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智慧旅游? 旅游管理專業? 課程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C-0049-03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的日趨成熟,旅游進入了智慧旅游發展的新階段。旅游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會信息處理、懂網絡營銷、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智慧旅游人才。本文分析智慧旅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探究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缺陷,提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策略。
一、智慧旅游對旅游人才的素質要求
智慧旅游也稱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支撐,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觸摸屏等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購、娛的信息,實現游客與網絡的實時互動,智能化安排和調整旅游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它是融合了通信與電子信息技術,以游客體驗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保障,以激勵產業融合、鼓勵產業創新為主要特色。
2011年,我國提出“智慧旅游”構想。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智慧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對智慧旅游人才的培養、儲備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以保證智慧旅游健康、有序地發展。智慧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又一個新階段,旅游教育也面臨了新的機遇,亟須調整、改革、創新培養人才旅游。智慧旅游的發展需要的是懂技術,懂旅游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的復合型人才,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就是要順應新形勢,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造升級專業課程體系,完善專業課程的深層次建設,使旅游人才的培養由傳統旅游人才的培養向智慧旅游技能人才培養轉變。具體而言,智慧旅游對旅游人才的素質要求如下。
(一)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
在游客通過各種網絡手段交流和咨詢后,依托智慧旅游平臺,會收集到客人的各類信息,如瀏覽過的網頁、顧客的旅游需求、顧客的喜好、特殊的要求、消費能力等信息,這些信息表面看起來是瑣碎的、毫無聯系的,但是通過細心的整理,會發現旅游者的旅游傾向、消費習慣、客人的特殊要求、容易引起投訴的因素,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推銷線路,貼心服務易引起旅游者投訴的部分,避免網絡上的差評。因此,良好的用戶評價是吸引其他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二)服務溝通與網絡營銷能力
智慧旅游的服務過程中,有時是和客人進行的是線上的溝通,能夠在溝通過中準確理解客人需要,用精準、有效的信息回復客人,也是在考驗旅游從業者的溝通能力。旅游服務更多是一種面對面的服務,更是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智慧旅游的到來,OTA、OTO網絡營銷模式已經是大時代的趨勢,旅游者足不出戶只需要點一下鼠標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旅游活動各環節的預訂,良好的網絡營銷能力是智慧旅游時代旅游從業者的必備能力。
(三)信息技術和新設備的掌握及運用能力
網絡信息時代,“互聯網+”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智慧旅游就是互聯網與旅游結合的產物,以信息技術為保障的旅游發展新態勢,旅游從業者掌握足夠的信息技術也就成為必然。信息技術的推動,旅游行業中出現了各種新的系統、設備,如智慧景區系統、智慧場館系統、智慧交通系統、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統、飯店自助入住系統、APP、微信公眾號等智能操作的系統,這些系統為游客的旅游出行帶來了便利,能夠根據客人的需要智能化地安排和調整行程計劃,熟練地掌握這些系統能夠給旅游者的服務帶來更高的滿意度,這才是智慧旅游的初衷。
(四)良好的創新能力
“互聯網+旅游”讓傳統的旅游業面臨新的沖擊和挑戰。如果還是以服務傳統旅游業的心態進行旅游服務,恐怕將舉步維艱。旅游從業人員首先就要具體備能夠快速接受新事物和新變化的能力,不能停滯不前。同時,旅游者的需求也是在時刻地變化著,因此作為旅游從業人員,就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把新趨勢、新動態、新方法融入旅游服務的各個環節,讓創新成為旅游服務過程中的常態。
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及存在的缺陷
依據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旅游管理專業2018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包含基礎素質模塊、職業核心素質模塊、職業素質拓展模塊、實踐教學四個部分組成。詳見表1。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目標為:掌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熟悉國際旅游法規和國際禮儀,具有生態文明意識的應用型旅游人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是培養面向全國、服務廣西的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是以符合旅游行業的大趨勢以及企業需求為導向,否則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旅游企業的用人需求。
第二,理論課程脫離智慧旅游的大背景。首先,在課程體系的系統性不夠。智慧旅游人才應具備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三個部分的知識與技能,但現有的課程設置只是在原有的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上增加或者刪減,課程的總體設置缺乏系統性。其次,課程內容的設計欠缺針對性。例如,現開設的導游實務課程,學生的實訓是圍繞如何接待團隊、展開導游講解、接團過程的注意事項、如何合理安排行程展開的,但進入智慧旅游階段,導游的智慧旅游服務技能卻少有涉及。最后,課程的設置創新性不足。例如在智慧旅游中,旅游者更愿意通過網絡獲得旅游信息,如何進行網絡營銷就顯得更為重要,但是現有的課程設置中學生學的還是傳統的市場營銷課程。
第三,智慧旅游實踐課程較弱。在整個課程體系的安排過程中,實踐教學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現場導游(1周)、導游業務(1周)、旅行社管理(1周)、智慧旅游(1周)、畢業實習(18周)。可見,有關智慧旅游實踐教學的安排只有1周,這1周的實踐還是主要集中在校內智慧旅游實訓室來完成,主要采取邀請本地智慧旅游企業的管理者給學生講解智慧旅游理論知識、線上營銷運營,一般是“2+3”的模式,兩天理論加三天實踐,實踐是學生分組走入旅行社進行觀摩加操作。平均下來每個學生在旅行社操作實踐也就是半天左右,這么短的時間要靈活掌握智慧旅游線上運營是不太可能的,對于智慧旅游的相關模塊的操作更是困難重重。學生的學習要與市場、企業深度融合,必須增加學生走進企業的課程實踐。
三 、智慧旅游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一)明確培養目標
智慧旅游人才的培養要堅持“實用、前瞻、發展”的目標培養思路。“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理論課程以智慧旅游理論課程為基礎,考慮具有前瞻性,實踐課程要以培養智慧旅游人才能力為根本,體現實用性。在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設計上,明確具體的培養目標,并細分能力培養目標,使人才培養更明確更具有針對性。智慧旅游依托于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更新之快,人才的培養要跟得上變化,這就要求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具有適度的超前性。
(二)緊跟行業實際,調整課程內容
1.豐富課程內容,增加智慧旅游的相關課程。在現有的課程設置中,智慧旅游的相關課程只有實踐課“創新創業:智慧旅游”這門課程。智慧旅游是信息技術與旅游業融合的旅游業的一次新發展,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掌握智慧旅游的理論知識是從事行業的前提,以理論學習為基石,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展開實踐,才能充分掌握行業發展規律,增加智慧旅游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可開設智慧旅游概論、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網絡營銷等課程,在開設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充實理論,操練技能。
2.結合多種教學手段,更新理論課程授課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新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例如可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模擬情景教學等教學手段,豐富理論授課的形式。同時,也可利用校外實訓基地的現場資源,開展第二課堂—— 企業課堂,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智慧旅游,為畢業后“零距離”就業提供基礎。
3.創新課程內容,提高針對性。結合智慧旅游的特點,開設具有針對性的課程。例如現在所開設的酒店管理概論課程,就可以結合課本的知識結構和現在的智慧型酒店,分模塊或者項目進行授課,模擬對客服務的C/I和C/O模塊,實現訓練和模擬,使課程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正在開設的中外民俗課程,可結合廣西少數民族的地域特色,分模塊進行節慶、服飾、建筑、飲食的分模塊教學,畢竟游客來到廣西是體驗當地特有的民俗的,只有立足本地特色開展教學,才能滿足旅游者在這些方面的資訊和服務。
(三)協同創新,開拓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模擬職場體驗的教學,學生體驗越真實,也就越接近就業狀態。增加實踐教學可以給學生減少這種差距。基于協同創新理念,應不斷拓展實踐教學的模式,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實踐教學。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其一,教師與學生協同創新課內外學習方式,老師組織學生舉辦旅游管理專業的智慧旅游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比賽的方式促進智慧旅游服務技能的提高,例如旅游小程序的開發、模擬旅游網站的建設等比賽。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下轉第110頁)(上接第50頁)老師給予專業指導,將智慧旅游與創新創業相結合,通過參與比賽,達到提升技能的目的。其二,學校與企業協同創新校內的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外的智慧旅游實訓,以聘請智慧旅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為主,通過專家講座、學術沙龍、論壇等形式,將專業技能以理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保證智慧旅游的操作技能、理論進入課堂。而后,依托校企合作打造的智慧旅游實踐平臺,展開智慧旅游的課程實習以及畢業實習。基于校企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習,培養智慧旅游人才,讓學生在實習中學習,實現智慧學習。
(四)注重人才創新理念的培養
隨著經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旅游的過程中旅游者更注重旅游體驗、旅游參與、旅游中蘊含的文化,從而產生的“互聯網+”、全域旅游、智慧旅游、鄉村旅游、自駕旅游等旅游活動不斷地創新和深入開展。時代與技術都在不斷更新,旅游業也會呈現越來越多的新形式和種類。這就要求在專業設置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智慧旅游是旅游行業發展的新形勢,旅游人才的培養應以服務智慧旅游為基礎,構建或改造升級專業課程體系,完善專業課程的深層次建設,使人才培養由傳統旅游人才的培養向智慧旅游技能人才培養轉變。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智慧旅游視角下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廣州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8(8)
[2]劉麗群,許英.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智慧旅游”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2)
[3]王曉峰,程圩.旅游新常態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探索——構建主義的視域[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智慧旅游背景下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GXGZJG2018A003)
【作者簡介】杜 娟(1984— ),女,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與旅游系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