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在對港口物流、區域經濟內涵及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作用機理進行梳理基礎上,實踐調研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現狀并用SWOT方法分析其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得出其現存問題,提出適合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策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性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背景
京津冀因為位置相鄰,經濟上相連,形成環渤海經濟帶。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津冀調研后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召開座談會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15年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列入經濟工作重點。2019年明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一場深層次變革。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深入貫徹到三地市各領域,港口作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關鍵環節,如何依托此資源優勢,建立健全港口優化升級整合機制,提升其在全國乃至全球物流綜合競爭力,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河北港口物流發展新格局,促進地方經濟健康高速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港口物流、區域經濟內涵及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作用機理
港口物流是指港口依托其獨特區位優勢、先進軟硬件設施,集運輸、中轉、倉儲、裝卸搬運、包裝加工、配送及信息處理等物流環節于一體,優化整合港口資源,為客戶提供涵蓋物流產業鏈所有環節增值服務的綜合物流體系。區域經濟是按照自然地域、經濟聯系以及社會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經濟聯合體,體現了一定空間范圍內的社會化分工和經濟協作。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港口物流發揮經濟帶動作用,吸引臨港物流工業及配套產業入駐,形成港口產業集群,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優化港口資源整合,帶動地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拉動對外貿易增速,產生物流需求,優化港口物流環境,提升港口物流業規模,兩者間相互協調、共同促進。
三、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1.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現狀
河北省共有大陸海岸線487公里,島嶼岸線199公里。分布有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三個港口,形成了秦皇島港東港區、西港區,唐山港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黃驊港綜合港區、散貨港區、煤炭港區等規?;蹍^。
港口基礎設施目前已建成煤礦、鋼材、散雜貨、糧油、液化原油、天然氣、集裝箱等專業碼頭泊位。隨著曹妃甸港區煤碼頭及黃驊港通用散貨碼頭建成,總泊位數達到213個。港口總通過能力首破11億噸,穩居全國第二,三大港區航道均達20萬噸級以上。綠色生態建設方面,黃驊港目前建成“全鏈條本質長效抑塵、全方位集約循環用水、全覆蓋美化綠化環境”生態環保新模式,實現作業抑塵率97%。唐山港京唐港區入選全國綠色示范港口。日前河北港口已累計建成防風網達6.1萬米,強化噴淋設施應用,抑塵率達到90%。
港口吞吐量方面,2018年港口貨物通過能力和吞吐量均突破11億噸,共完成11.56億噸,分別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二和第四位,同比增長6.2%。集裝箱吞吐量2018年完成426萬標箱,同比增長13.8%,增速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二位。2019年一季度港口吞吐量2.69億噸,同比增長2.5%;集裝箱吞吐量77.8萬標箱,同比增長6.5%。港口貨種結構方面,2018年河北港口以煤炭為主發展模式大幅改善,煤炭吞吐量比重下降10%,金屬礦石吞吐量占比增長6%,成為第二大貨種。同時,黃驊港非煤品海鐵聯運開通,增加了PVC、化肥、鐵合金、燒堿、工業鹽、水泥等貨種產品的集裝箱班列。
港口集疏運條件便利。鐵路涵蓋國鐵干線京山、京秦、大秦、京滬線等,地方鐵路滄黃、唐遵、卑水線等,港口鐵路干線唐港線、遷曹線;公路涵蓋京沈、沿海、長深、京哈等高速及205、102等國道;海運至上海688海里,至香港1364海里。2014年-2019年,黃驊港與南沙港、泉州港、營口和福州集裝箱實現直航,秦皇島港至廣州南沙港集裝箱實現直航,唐山港在西北部省份設立內陸港16個。唐山首條散裝液化品貨輪歐洲航線開通,唐山港-烏蘭巴托“日韓中蒙”過境集裝箱班列開行。
2.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港口物流發展SWOT分析
(1)發展優勢
港口區位條件優越。秦皇島港位于渤海遼東灣西側,扼東北、華北咽喉,是我國最大煤炭下水港;唐山港地處渤海中部、渤海灣東北端沿海,背依京津冀地區;黃驊港地處渤海灣底,北倚京津、背靠華北,位于京津冀、山東半島兩大經濟板塊交匯區;港口自然條件稟賦。秦皇島港是天然不凍港,港闊水深,風平浪靜,泥沙淤積少,共12.2公里碼頭岸線,陸域面積11.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26.9平方公里,萬噸貨輪自由出入。唐山港京唐港區是京津冀港口中距渤海灣出海最近點,水深岸陡,不淤不凍。曹妃甸港區有69.5公里可利用岸線,不凍不淤,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30-70萬噸級大型泊位天然鉆石級港址。黃驊港是冀東南地區運距最短出???港口發展規模迅猛,現躍居全國第二。2018年三港口單港吞吐量均突破2億噸,唐山港成超6億噸大港,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三位。集裝箱班輪通航港口從國內遍布全球;港口經濟腹地遼闊,與全國多個港口航線互通,與西北部多省業務相連;港口交通條件便利,陸海空一體化,連接京津冀,輻射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及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港口。
(2)發展劣勢
港口間同質項目重復建設、基礎設施搭配不夠合理;港口間分屬不同行政規劃,地方政府各有利益取向,腹地交叉較大,港口間存在同質化無序競爭;港口綜合服務功能不足,臨港物流產業有待開發。秦皇島港臨港物流產業較少,集裝箱、雜貨和海上旅游客運業務發展不足,缺乏特色高端服務項目。唐山港在拓展港口物流、商貿、信息、保稅等服務功能方面還需提升。黃驊港還需繼續拓展綜運、臨港工業、物流等現代港口功能;目前各港口均已安置基本業務網絡辦公系統,但港口群智慧物流網絡平臺還未構建;港口缺乏高端物流專業人才,在崗業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此外,港口綠色生態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政策、法規、制度還沒有形成系統。
(3)發展機會
國家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的宏觀政策導向,為港口綠色崛起提供新良機,港口間差異化發展必會促進調整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港口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步伐,實現港口間聯動、錯位互補共生發展和城市一體化發展進程;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帶來新機遇。2014年津冀兩港集團出資設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統籌規劃兩地港口資源及航運要素,實現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2018年津冀兩地政府聯合印發《加快推進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推進津冀港口一體化有序開展;河北政策支持。2014年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局和長遠重大任務作出安排部署,明確提出本省港口“三大戰略任務”:明確港口功能定位、明確港口發展目標、明確提出“地主港”建港模式,以借機實現轉型升級、綠色崛起,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
(4)發展威脅
國外港口威脅。隨著國際船舶大型化和現代綜合物流服務大環境趨勢,航運企業采取船舶大型化、經營聯盟化及運輸干線化競爭策略,對國內港口國際業務發展構成直接威脅;國內港口競爭。為應對航運聯盟市場形勢及增強核心競爭力,國內浙、遼、蘇、桂等省份港口加速整合,集團化發展趨勢明顯,由于經濟腹地和港口業務的重疊,造成同質化競爭嚴重,成為河北港口發展外部威脅因素。
四、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現存問題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比較河北港口定位和發展目標,港口物流現存問題有:對港口群協同發展頂層設計還缺乏具體指導與工作細化;三地市港口企業主體較多,港口腹地交叉嚴重,存在同質化競爭,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港口與腹地良性互動尚未形成;港口基礎設施重復建設,部分貨類結構產業過剩;港口與臨港產業關聯度不強,貨物“過境通道”特征明顯;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不平衡,鐵水聯運及中轉量比例較低,集裝箱多式聯運還需提高;港口高端旅游、商貿信息、保稅金融、第三方物流等綜合服務功能還有待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化開放程度不強,港口群智慧物流網絡平臺有待構建;物流高等教育和專業培訓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綠色生態港口建設系統亟待構建。
五、河北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針對性優勢政策,強化反不正當競爭調查,避免惡性競爭和資源分散,保證港口群總體資源優勢和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實現協同共進,創建命運共同體。爭取國家和省內出臺新一輪政策,在用地用海、財政貼息、項目審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對港口集裝箱補貼力度。賦予河北沿海與天津濱海新區類似政策待遇,如金融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設立區域性金融機構等政策。三地市政府也要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建高層次協同發展、互補互助、信息共享、監督管理和利益協調與分享等機制。
2.結合港口布局與發展目標頂層設計,充分利用岸線整合港口群物流資源,加強港口合作,實現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秦皇島港要加快轉型升級,把西港區建成旅游客運碼頭,發展高端旅游產業;東港區加快集裝箱和雜貨碼頭及大航道建設;唐山港應全面發展大宗散貨運輸和綜合物資運輸,拓展港口物流高端增值服務功能,加快把曹妃甸港口建成北京最快捷出海通道;黃驊港應重點發展鐵礦石、集裝箱、液體化工、煤炭、原油等,拓展綜合運輸、臨港工業、物流等現代港口功能。三地市港口間應加強戰略聯盟,用資本參股等方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根據航線、航班情況進行相互中轉,建立相互合作、相互喂給的河北省集裝箱物流網絡。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港口貨種結構,拓展港口綜合服務功能,高質量延伸港口服務質量。為實現以第四代港口為標志的全國知名大港,三大港口應加強大型深水集裝箱碼頭、散雜貨碼頭和泊位建設,加快碼頭數量、堆場裝卸能力、航道水深等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還應廣泛開展船代貨代、海運、倉儲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服務,積極開展動產質押、保兌倉、海陸倉等物流金融服務,有效拓展航運交易、金融商貿、理貨報關、物流信息、旅游、保險代理等港口物流高端服務功能,實現多業態共榮。
4.完善港口綜合集疏運體系,加強區域干支網絡建設和聯運組織,增加與國內外港口間海航線,推進集裝箱“散改集”,帶動多式聯運和港口運力、航線增加,促進港口群延伸與共享。完善公路運輸體系,打通省市間交通路況障礙;加強港口與腹地銜接的對外高速疏港通道和鐵路通道建設;發展海上交通,打通港口群與西部直至中亞地區貿易通道。提升海鐵聯運比例,增開與國際城市鐵路集裝箱班列。重點發展“水水聯運”,開展周邊港口集裝箱短程喂給,實現互為中轉、化解返程空箱的配載難題。加快集裝箱業務整合,引進國外大型集裝箱班輪公司,將省集裝箱碼頭的建設運營業務融入其中。圍繞塊煤、礦粉、糧食等貨種,推進“散改集”業務。
5.加強港口與城市臨港產業融合,提升港口拉動城市經濟能力水平。積極擴展貨源腹地,充分利用腹地沿線物質資源,開發港口腹地聯動發展。為早日實現第四代港口發展目標中的港城一體化,應盡早解決港口臨港產業與城市經濟互動發展問題。結合三地市港口目前各自特色,可大力發展好臨港海洋產業,如海洋電力、工程建筑、船舶工業等,同時發展前后向關聯的陸域產業;此外還可發展現代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等先進制造業、集疏運業、倉儲物流業、海上旅游客運、親水休閑業等臨港產業,帶動臨港服務產業發展。利用腹地沿線物質資源,推進集貿易、保稅通關、加工代理等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內陸無水港和集裝箱場站建設,依托沿海港口建設國際及區域物流中心,促進港腹聯動發展。
6.加強保稅港區建設,構建港口群智慧物流網絡平臺。積極推進企業設立智能登記系統網上服務平臺,實現以電腦系統自動智能審批進入企業設立秒批時代。搭建港口群大宗散貨物流公共信息服務云平臺、智能碼頭平臺和港口大數據客戶服務平臺,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實現港口物流標準規范化。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北斗、RFID、APP、IM、智能監控等技術,建設大宗散貨物流信息、電子商務、經營管理決策支持、電子口岸等系統,為港口用戶提供實時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實現港口物流基礎數據的智能感知和采集;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建設集中式大宗散貨數據中心。最終實現港口物流全程一單制和港口作業信息協同化,實現港口物流各環節信息與數據共享,提升碼頭智能化水平。
7.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打造綠色生態良港。制定省內人才引進政策,在省內高校布局、專業設置等方面進行傾斜,實施高端人才引進計劃和培養工程。三地市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要給出優惠政策,港口企業也要開展與相關院校在物流方面合作,采取校內專業知識培訓與在崗實踐相結合辦法,大力培養物流專業實用型人才。在綠色港口建設上,政府應給予專項資金支持與減免環保稅等政策扶持,推進港口企業:采用新技術、材料工藝,實施港口設施油改電工程,推進港基供電工程,減少船舶大氣污染排放,加快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建立污染防治評價指標體系,對突出問題強化整治;推進港區及周邊水體治理,規范各類涉海排污口建設與使用;健全完善綠色港口指標體系,為港口綠色生態水平評估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張麗君,候超惠.現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2]吳傳清.區域經濟學原理[M].湖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蔣丹丹.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沿海地區和港口體制機制研究[J].河北企業,2018,(8).
[4]袁旭梅.津冀港口群物流系統協同發展建模與仿真[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9).
[5]唐建新.河北省港口功能拓展策略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1.
[6]李敏.加快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 打造河北港口集團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J].河北企業,2014,(9).
[7]劉艷紅.河北省沿海經濟發展補短板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9).
作者簡介:華艷(1978- ),女,河北秦皇島人,管理學碩士研究生,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