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徐樂
[摘要]在目前的高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個別高校青年教師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認真履職盡責,甚至出現嚴重違反師德行為。針對這個問題,高校應全面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教育,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關注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平臺;積極組織高校青年教師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青年教師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優勢與作用;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立足發揮整體效應。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19)12-0105-0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規范,劃定基本底線。在目前的高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為了提高新形勢下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引導廣大高校青年教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2013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曾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意見指出,我國高校青年教師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數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三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根本保證。
一、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現狀分析
我國家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青年教師(40歲及以下)已成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主體。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關系著大學功能實現的質量,也關系著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水平。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成長在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轉型時期,他們思想開放、視野開闊、自我意識強、憂國憂民、奮發進取,其師德狀況和整體素質的主體是好的,但由于受社會、學校、制度以及個人修養等因素的影響,少部分高校青年教師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師德情操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高校青年教師業務至上與政治觀念淡化的不平衡性
高校青年教師普遍學歷層次較高,精通并掌握一定量的現代科技知識,求知欲強,注重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同時在經濟利益多元化、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和行為呈現出多變性、矛盾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高校向來是社會思潮匯聚和交匯的前沿陣地,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對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導價值觀念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沖擊。一些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的認同度下降,缺乏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度,政治理論學習懈怠,政治意識缺乏。
(二)高校青年教師物質追求與職業道德淡化的矛盾性
青年教師承受著巨大的生活、教學、科研及職稱的壓力。青年教師普遍職稱較低、資歷較淺,但卻面臨成家立業的巨大經濟、社會壓力。這也導致了一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師只關注學歷、職稱和待遇等切身利益問題,而職業道德感淡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的主體意識、主觀能動性增強,但同時存在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價值觀盛行的現象。少部分高校青年教師思想不夠穩定,對本職工作投入精力少,職業認同度差,無心致力于教書育人,而忙于炒股、經商等第二職業,甚至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同時高校青年教師接受的職業道德培訓不系統,未能形成完整的職業道德觀念,缺乏對高校教師職業神圣感和光榮感的領悟。在治學態度方面,部分高青年教師治學態度不嚴謹、浮躁,缺乏潛心科研的精神,總想在業務上找捷徑,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存在粗制濫造的學術浮躁之風和行為。
(三)高校青年教師教師個人理想追求與集體觀念淡化的不協調性
高校青年教師基本上能夠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民族利益相統一,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能夠堅持社會與個人、權利與義務、奉獻與索取并重的價值取向,但也有少數的高校青年教師表現出價值取向自我化、短期化與多元化。在個人與集體利益關系上,少數青年教師甚至把個人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較多地考慮個人利益,一旦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較少考慮集體利益,強調個人索取的情況較多。
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全面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強化政治理論學習、開展形勢政策教育、豐富政治理論學習方式,切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引導。只有理論成熟,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武裝高校青年教師,堅定高校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使其掌握科學地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理論。要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對青年教師進行形勢與政策的教育。傳統的理論學習方法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聽報告、讀文件等傳統方式的吸引力越來越弱,需要不斷探索思想教育的靈活性和吸引力,利用新的載體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實效性。高校應創新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與工作方法,不斷增強創新意識與陣地意識,高校可以開設交互性、開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強化網上的正面宣傳。開展網上專項服務,開展在線交流,糾正錯誤的信息和言論,加強校內輿論引導。同時要與時俱進,創新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的自媒體,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為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促進廣大青年教師利用新媒體開展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信息交流,以青年教師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實效性,傳遞正能量。
(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教育,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推進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強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激發青年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嚴守教育教學紀律和學術規范。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杜絕有損國家利益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敬業精神的培養需要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形成合力,為高校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適宜的有利環境,職業道德的確立還要依靠青年教師自身的不斷努力。
1.注重師德教育和師德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高校應重視對青年教師進行師德與敬業精神方面的培訓與教育。要以師德建設為重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青年教師的責任意識,強化育人觀念。堅定信仰,培養其使命感;端正認識,培養其光榮感;教學相長、培養其成就感;融入團隊,培養其歸屬感。高校針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培訓,應引導廣大青年教師自覺遵守《教師法》《高等教育法》《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對職業道德的明確要求。同時加強青年教師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愛國敬業、志存高遠,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虛心好學、求真務實、以人為本、探索規律,團結協作、勇于創新。
2.完善師德規范,加強師德監控,構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三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完善師德考核機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長期以來,高校一直存在重業務素質、輕思想政治素質,對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形式過于宏觀,缺乏對職業道德素質考核的明確指標。高校應建立相應的師德評價指標體系,把教師職業道德作為優秀教師評選,職稱職務晉升、專業骨干教師培養、進修培訓、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和內容,實行師德標準“一票否決制”。
3.樹立師德典型、進行榜樣示范。開展師德標兵定期評選活動,樹立和宣傳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榜樣在師德建設中的示范作用。
4。大力倡導求著務實的治學精神,恪守學術道德、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反對弄虛作假、抄襲他人學術成果。
(三)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關注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平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做好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了高校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認識。三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也強調要關心解決青年教師實際困難,幫助解決住房、收人、子女入托入學等實際問題。廣大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認同與共鳴,必須切實解決關注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為青年教師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搭建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平臺,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青年教師成長特點的高校用人機制,促進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高校青年教師走上工作崗位時間較短,正處于人生的重要發展期,面臨眾多實際問題。其中生活待遇與事業發展是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面臨的兩個突出問題。高校青年教師的工資和職稱相對較低,面對成家立業的巨大經濟壓力。高校青年教師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且尚未形成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參與學術會議機會不多,申請課題經費難度較大。面對生活和事業的雙重壓力,部分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礙。高校各級領導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廣大青年教師的實際需要,關心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有的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利益訴求不予以及時答復,對教師個人利益漠不關心,容易引發矛盾。高校應改變高校原有的對待青年教師權利訴求的回應方式,構建科學、暢通、高效的教師利益訴求體系,為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成長成才環境,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職業滿意度。高校應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平臺,如設立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實施“青年人才工程”等,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應完善青年教師的培訓激勵保障機制,切實落實青年教師在深造培訓方面的相關待遇;也應增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激發廣大高校青年教師的對工作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四)積極組織高校青年教師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
青年教師涉世不深、經歷單一,對社會和國情的了解都不透徹,更容易受到負面社會現象的影響。實踐中高校青年教師往往夸大了社會陰暗面的影響,把對社會現實的不當認識帶到課堂,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社會實踐作為提升青年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的傳統方法深受廣大青年教師喜愛,因而組織青年教師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非常必要,要多組織青年教師到革命圣地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進行參觀考察,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掛職鍛煉、調查研究、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校情,親身感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鼓勵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消除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方面的負價能,增強其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引導教師正確、成熟、科學的觀點和理論教育學生。
(五)加強青年教師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優勢與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創先爭優”活動中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感召青年教師,感染與調動周圍的非黨員教師,使青年教師積極靠近黨組織。基層黨組織要調動和保護好青年教師的政治熱情,歡迎與鼓勵他們的入黨要求,密切與青年教師的關系,把高校青年教師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拓寬和延展傳統的黨組織生活領域,提高青年教師黨員的黨內事務參與度,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立足發揮整體效應
《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黨委組織、宣傳和教育工作部門要強化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和檢查督促。建立健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落實工作基礎保障,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一方面高校要建立黨委、宣傳部、團委、工會和人事、教學部門要建立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網絡,以保障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健康良好的運行。另一方面要建立適合本學校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形成制度保障。把思想導向與和政策導向相結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效應。
三、結語
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更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和努力。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既要靠教育引導,也要靠紀律與制度,高校要正確引導青年將生命融入學校發展與教育事業中,在實踐中使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得以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