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想對山西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行研究,就要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促進作用以及提出的新要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山西省;鄉村振興戰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9-006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 ? ? 文獻標志碼:A
1? 鄉村振興戰略下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
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要求新型城鎮化把建設重點放在“人”的城鎮化問題上,即讓該地區城市范圍內和小城鎮范圍內的人都實現城鎮化[1]。城鎮化建設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逐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1.1? 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科學配置城鄉資源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城鄉產業的有機融合,可以促進大中小城市和鄉村產業資源要素的流動和科學配置。一方面,山西省的主要產業是資源采掘業。近年來,一些嚴重依賴資源型城鎮的傳統產業停滯不前,新型產業發展緩慢,從根本上制約了山西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山西省貧困地區多,貧困程度深,農業規?;a條件不足,限制了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要想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就要在城鎮建設的過程中重點發展特色產業,穩定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并且通過三產融合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要通過加快農村產業發展,吸引農民返鄉置業,讓資源與人口向農村流動,促進新型現代化農村的建設,增強農村的經濟發展活力[2]。
1.2? 合理規劃城鎮群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山西省經濟發達的城市多數是依靠煤炭產業支撐發展。在過去數十年里,過度依賴傳統資源型產業發展,使城鎮化規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脫節,缺少新興產業支撐和核心競爭力,最終走向衰落。
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都是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要在山西省鄉村振興戰略總規劃的指導下,做好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各項規劃[3]。了解不同區域的特征,打造不同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1.3? 解決“城市病”問題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壓力增大,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公共服務都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口快速增加的需要。要想讓山西省新型城鎮化有效發展,就要讓農業人口回流,讓更多農民在農村創業,緩解城市壓力,分流城市的住房、教育和就業,有效解決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城市病”。
2? 山西省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山西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注重提升城鎮化質量,在區域規劃、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速度較快,2018年末,山西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0.85%。但與我國發達地區相比,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在發展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2.1? 城市功能單一,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弱
在城鎮化進程中,依托資源優勢,山西省的發展形式主要表現為資源密集型,在山西省22個城市中,11個市屬于資源型城市。資源型城市高碳且低效的經濟增長模式,造成產業結構單一、城市功能不能維持可持續發展以及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另外,這些城市大多數都不具備一般城市對社會經濟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縣城和建制鎮服務能力弱,存在著大城市不大、小城市不強等問題。
2.2? 城鎮化發展不充分,“半城鎮化”現象依然突出
由于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地域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山西省各地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都存在較大差距。在11個市中,城鎮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4個,其中太原市城鎮化質量比較高,為84.8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個,城鎮化率最高和最低相差34.68個百分點。與太原市相比,忻州市和呂梁市的城鎮化發展有明顯差距,說明山西省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充分、不均衡。
2018年,山西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2個百分點。隨著城鎮發展方式轉化為新型城鎮化,城鎮的發展更加強調質量的提升,更注重人口市民化。與2014年相比,2018年末山西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的比率下降了2.37個百分點。但全省仍有大約650萬人口未能真正實現城鎮化,長期往返于城鄉之間,戶籍仍在農村,享受不到與戶籍掛鉤的城市服務,人口“半城鎮化”現象依然突出。
2.3? 城鎮化進程中忽略了生態環境發展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單一的產業結構對山西省的環境、生態造成了較大影響,再加上城市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大量修建及重復拆建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在山西省的農業結構中,傳統農業占比較大。而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大量使用薄膜和化肥等生產資料造成白色污染和土壤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質會流入河流,污染當地的水資源。另外,在畜牧業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資源,同時會帶來很多生態環境問題,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 鄉村振興戰略下山西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對策
3.1? 優化產業布局,增強城市輻射力
優化產業布局,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打造有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優化第二產業結構,做好轉型發展;支持服務創新,增強第三產業的經濟帶動效應。通過調整和重新布局產業結構,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加強城市對周邊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增強各大中城市的輻射力。
3.2? 合理規劃城鎮群建設,提升城鎮集聚力
政府要合理規劃城鎮化建設,制定“一核一圈三群”協調發展與重點城鎮組群的規劃,使城鎮群建設一體化和諧發展。首先,支持省會城市太原率先發展,發展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使其能夠擔負起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組織和核心職能。其次,積極培育其他城市的主導產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和聚集能力。
3.3? 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協同發展
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從根本上提高對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優化農村的生態環境,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保護鄉村生態。另一方面,改進鄉村居住環境,處理好農村的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加速宜居環境建設,全面提升農村生活水平和農民生活品質。
3.4? 統籌發展城鄉公共服務資源
發展城鎮化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首先,以發展鄉村產業來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其次,要穩步推進城鎮基本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城鎮化過程中戶口在農村,但實際居住在城鎮的這部分人口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享有城鎮居民應有的待遇,讓農業人口變成享有福利待遇的真正市民。另外,讓留在農村的人口和市民一樣享受優質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