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 要:針對電路與電子課程實踐教學的不足,運用先進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實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本文首先對電子技術做了系統的概述,分析了電路和電子技術領域的人才需求和當前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探究了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希望對高校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路與電子課程 ?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a)-0195-02
1 ?現階段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高校電路與電子課程培養的電子技術人才不能很好的滿足我國市場上公司的需求,這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以下幾個問題有關。
1.1 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明確
目前我國各高校在學生整體素質和師資力量以及硬件設備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的差距,雖說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電子技術課程和電子技術的專業方向,但各高校開設電子技術相關課程的專業與院系卻都不相同[1]。一般可開設電子技術相關課程的專業為電子類專業和通訊類專業以及計算機類專業,但是由于各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一樣,所以設置的課程內容與側重點也不一樣。高校本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來開設目標定位明確的電子技術課程與電子技術專業,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大多數不同層次的高校都開設了相同學時、教材和實驗設備的電子技術課程,這就導致了高校無法滿足學生系統學習電子技術的需要。
1.2 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系統安排不合理
高校將具有相關性和整合性的本專業或跨專業的培養方案中若干門在知識方法和問題等方面有著邏輯聯系的課程加以整合從而形成的課程體系被稱作課程群。只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加入電子技術的一門或幾門課程是現在大多數高校的普遍做法。在這種情況下高效的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無法形成合理的課程群,因為電子技術課程與已有的課程是相割裂開的。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并沒有開設與電子技術課程相配套的有關課程,因此學生沒法學習額外的相關內容,教師也無法在有限的學時內更好的向學生傳授電子技術開發所需要的知識。以上的情況就導致了學生在學校對電子技術只是粗淺的學習所以無法在畢業后滿足互聯網公司對電子技術人才的要求[2]。
1.3 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
由于電子技術系統的教學研發綜合了多門學科,科技的迅速發展導致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極快,所以高校的電子技術課程對授課教師的研發設計能力與經驗有著較高的要求,通常也要求授課教師具有操作系統、匯編語言、處理器等各方面的知識。由于國內互聯網公司就業市場需求旺盛且待遇較為優厚,這就出現了電子技術高技術人才很少有愿意到高校執教的。只有部分重點高校開設的電子技術課程整體師資力量較強,而大多數高校的電子技術專業老師則都普遍缺乏企業項目的研發經驗,動手實踐能力較差,所以導致了電子技術的課程建設不到位,而教學崗位上基本上多以理論型的年輕教師為主。與此同時,高校對電子技術專業的老師也缺少定時定期的相關技術培訓。因此由于以上各種原因導致師資力量在建設上不能跟隨新技術的發展,導致教學內容既缺乏廣度,又沒有深度。
1.4 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缺乏實踐
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實驗實踐,由于內容涉及指令編程、應用程序編寫和內核移植設計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實驗印證,加深理解。而現實情況是,絕大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環節都是驗證性實驗,缺乏主動參與,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同時,實驗課的學時不足,有限的學時根本不足以滿足實踐教學,更是無法滿足市場新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需求[3]。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若是可以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可以有效的在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從而提前適應社會崗位,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實驗實踐水平的提升。
1.5 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未足夠重視校企合作與科技競賽
由于電子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因此高校應當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接觸新技術和知識的機會,為了避免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內容的陳舊應該多重視與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例如百度、網易、騰訊等。而電子技術相關的科技比賽技則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電子技術的科技競賽能給師生們提供一個走出去的平臺,科技競賽不僅能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還可以讓不同高校之間的師生互相交流溝通電子技術方面的應該及最新電子技術最新技術的發展,進而提高高校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水平。
2 ?基于CDIO模式進行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2.1 明確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目標定位
一般國內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是以硬件知識為主,包括單片機應用、現代測試技術、編譯原理、驅動程序開發等。根據學院的相關專業特點特色,首先學院應當明確電子技術課程的目標定位,深入發掘市場需求,并根據市場需求開設對應的課程。電子技術處理器以及操作系統是構建電子技術系統的核心。
2.2 加強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
高校相關人才的缺失,一方面是薪資待遇不及自由市場,另一方面是高等院校對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并不敏感,教研工作者不能接觸到更多優秀的同行,長此以往,會逐漸喪失競爭力。在這點上,筆者建議高等院校應向英美國家的高校學習,教授教師以企業帶動教學教研,投入到社會生產中去,優勝劣汰的環境下保持最新的科研能力,同時反哺學院的教育教研工作。
2.3 不斷更新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教材內容
隨著教育教學內容的不斷改進,根據教學的不斷反饋,由目標和內容編著一套與時俱進的理論課程的教材。筆者認為,該教材應以實際應用的項目任務為教學單元,以ARM處理器和Linux操作系統為主體,以電子技術開發過程為主線,對其他體系結構和操作系統做詳細介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節省實踐,同時可以更全面的掌握電子技術系統的基本知識。
2.4 重視校企合作與科技競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重視并參加國內的各種電子技術的相關競賽,如英特爾國際杯大學生邀請賽,國家機器人大賽等等。競賽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實踐動手能力上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可以和多個高校的師生在競爭中交流學習。形成一個傳、幫、帶的梯隊,達到“以點帶面”的良性循環。
3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處于起步階段,教學工作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這要求教師團隊需要緊跟電子技術的最新發展,不斷學習同時提高教學科研的能力,結合自身特色,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包括軟硬件教學,應用方式方法,發揮各自獨特的優勢,以科研帶動教學,促進電路與電子課程教學的教、學、研的全面健康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精、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慶香,蔡洪民,彭業開.基于CDIO的《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模式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6):113-115.
[2] 李金平.CDIO模式下《通信電子電路》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2):24-26.
[3] 閻守華.CDIO模式下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教改的探討[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9,24(5):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