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應用能力是新時代大學英語的培養目標。翻譯能力是中國大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重視程度不高、教材缺乏和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混合式教學法恰好可以解決目前的這些問題。混合式教學法可以使得翻譯實踐的互動性加強,提高了翻譯語料的多樣性,豐富了翻譯教學方法,翻譯評價的手段多元化。結合智慧校園的建設,翻譯教學也將會有質的飛躍。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翻譯教學;翻譯實踐;翻譯評價
【作者簡介】卜磊(1977.02-),男,滿族,寧夏人,寧夏醫科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和翻譯研究。
前言
翻譯教學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項。大部分教師認為只要聽說讀寫好了翻譯自然就會提高了。歷年來隨著全社會對英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翻譯的問題才凸顯了出來。翻譯教學對于高校英語教師來說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翻譯教學需要教師具有專業的翻譯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而這些都是無法通過自我學習來提高的,因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使得翻譯教學有了新的視角和方法。
一、混合式教學法的特點
混合式教學法不是單純地將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混合在一起的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法旨在彌補傳統教學法中存在的不足而興起的。傳統教學方法從教師層面上講存在教師是授課的主體,課堂的中心是教師,從學生層面上講學習手段單一,學習內容過于抽象。然而,混合式教學法存在以下特點,正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法的不足之處。1. 他是各種語言學習理論的混合。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是在實踐中獲得的,教師不應該是純粹的知識傳授者,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解構主義認為沒有一種方法是處于中心地位而亙古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主流教學方法也會被邊緣化。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學習的發生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各種教學活動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主動獲取知識。2. 各種教學資源的混合。課本已經不是學生唯一可以獲取知識的來源。網絡的普及使得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獲取手段也變得越容易。課本上的抽象文字可以輔助以形象的視頻而變得容易理解。成百上千的網絡資源不僅可以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也極大豐富了學習的途徑。3. 各種教學方法的混合。視聽法,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反轉課堂都可以在混合式教學法中出現,原本單一的課堂變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4. 學習方式的混合。網絡可以提供更多快速而多樣的學習方式。反饋也更加及時迅速。學習的速度也更快。5. 評價方式的混合。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只看重結果。形成性評價可以監測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都可以及時的反映出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甚至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都可以體現出來。混合式教學法使得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加開放靈活,學生的學習也呈現出多樣性。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一直都是大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隨著中國國際化的加快,翻譯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往往忽略了翻譯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翻譯人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也被提高到了一個重要的高度。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還存在以下的問題。1.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翻譯能力的概念也只近年來提出的。過去的教學研究認為只要聽說讀寫好了翻譯自然沒有問題。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只側重以上四個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2. 沒有適合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教材。在相當多的教材中翻譯只是作為每課的課后練習存在的。翻譯內容單一不夠具有連續性。學生對翻譯的積極性不高。如果不是近年來四、六級考試涉及翻譯,翻譯教學依然得不到重視。3. 翻譯教材的單一也導致了翻譯教學方法的陳舊。上課時老師給出例句讓同學們翻譯,然后給出正確的翻譯句子。這樣的方法既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也不能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三、混合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運用
1.翻譯實踐的互動性加強。學生不再單調地面對書本做翻譯練習。過去簡單枯燥的課堂在混合式教學中已經徹底改變。網絡使得翻譯的互動性更加快捷。通過社交軟件學生可以和網絡另一端的外國人或者從事翻譯的初學者進行直接的翻譯互動。網絡的視頻資源可以豐富翻譯課堂里單一的語料資源。名人演講,脫口秀節目,新聞聯播都可以實時的在課堂里進行。這些真實的語料對于學生掌握和鍛煉翻譯技巧和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學生可以在手機里錄制自己的翻譯活動,分析自己的問題并且和他人討論。反饋的信息也可以及時到達。這種多維互動方式,為翻譯教學提供了多種可能。學生的翻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翻譯材料,實時更新翻譯語料,達到與時代同步。
2.翻譯語料的多樣性提高。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課堂中,通常只是單一地依靠課本內容展開教學,而課本中的知識點較為固定且繁雜,學生學習起來難免會感到枯燥,很容易喪失學習熱情。(王麗燕,2019)因此,網絡技術和智慧校園為翻譯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了學生學習熱情,教學趣味性增添。互聯網的普及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海量的資源。在線學習平臺,視頻,網絡電視節目和電子書等等資源都具有免費,快捷,方便,共享等特點。在翻譯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資源用于學生練習。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文學、科學等方方面面的材料都可以快速獲得。教師可以根據社會需求選取合適的材料來鍛煉學生的翻譯能力。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語料,翻譯也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翻譯教學的方法豐富。在智慧校園環境進行英語翻譯教學,翻譯語料可以用圖片、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腦海中可以產生直觀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和記憶。聲音和視頻可以形象地再現實際翻譯場景,學生可真實地感受翻譯過程。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學生既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必要的知識,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大量的練習。課堂的時間有限,無法解決的問題都可以在網絡上得到解決。老師可以通過設計軟件及時反饋學生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即時的提問。教師真正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第四,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同時進行。
4.翻譯評價的手段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論為多元評價體系的提出提供了理論基礎,多元評價體系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新興的評價方式,它使得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從終結性評價模式中走出來,進入了多元評價體系的時代,主要體現在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不僅包括對學生的翻譯理論知識、翻譯技巧、翻譯實踐和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職業素養、道德意識等方面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使得老師不再是唯一的評價者,學生也積極參與到了評價活動中。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參與者會積極地自我反思、自我監督及自我提高。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解決了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的弊端,將形成性評價、同伴互評、自我評價和在線網絡評價結合在一起。它使得評價變得更加客觀公正,評價帶來的反撥效應也更加顯著,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總結
混合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將對培養學生的翻譯應用能力起到關鍵的作用。翻譯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翻譯教學也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單一環境中。利用混合式教學法的多元途徑,教學效果將得到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將得到切切實實的鍛煉。混合式教學法充分發揮了老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蔡基剛.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翻譯,2003(1):66.
[2]程赫,周爽.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06).
[3]崔澍.構建大學英語口譯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之淺析[J].考試研究,2018(5):63-66.
[4]弓靜.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以筆譯教學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14(01):60-62,68.
[5]荊全忠,邢鵬.“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24):48-53.
[6]劉曉民,劉金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問題與對策[J].山東外語教學,2013(5):69-73.
[7]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6.
[8]唐懌春.高校英語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J].海外英語,2018 (17):96-97.
[9]王麗燕.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6(52):72-74.
[10]文軍.論翻譯能力及其培養[J].上海科技翻譯,20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