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龍 王玲 雷水旺
摘 要 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極具現實意義。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部分高校缺失信息化教學理念、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班班級人數過多、高校學生初期不適應翻轉課堂信息化教學和高校思政課教師翻轉課堂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針對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思政課 問題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2018年11月2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提出“金課”標準(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和“水課”特點(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在打造大學“金課”上,吳司長特別強調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性。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發布的《線上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催化劑》研究報告指出,混合學習模式將成為未來學習的主流模式。在此大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開始實施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翻轉課堂思政課就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常用的思政課教學方法之一。
1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
1.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譯作 顛倒課堂)最早由美國學者Bergmann和Sams于2007年提出,基本模式是“學生課前在線看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視頻和教學材料,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作業,討論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課后做作業解決問題”的教學順序正好相反,故稱為翻轉課堂或顛倒課堂。翻轉課堂傳入我國后,迅速被我國教育界所學習和應用。
1.2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
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是指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具體教學設計是將思政課教學具體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讓學生通過在線預習完成對課程漸層知識的學習;課中由教師引領學生運用預習所學習的知識來做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做題和解決問題來實現對知識的進一步學習、理解和內化;課后由學生在線完成復習工作。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的相互協作,落實思政課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度和提高思政課課堂學習的難度。
2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2.1部分高校缺失信息化教學理念
目前國內高校學生使用手機、電腦等移動信息終端,通常是娛樂的比較多,用于學習的比較少。為了提高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有高校禁止在思政課堂上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甚至有高校在教室里安放了手機袋,學生進入課堂時,首先要把手機等通訊設備交存到手機袋中,然后再上課。這種管理方法確實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但也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思政課知識的需求,將失去引導學生思想、凝聚政治共識的新場所、新陣地。
2.2高校思政課教學班的班級人數太多
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班的班級人數普遍在60人以上,教學班人數太多,不利于翻轉課堂的教學組織與實施。以解決問題為主的翻轉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在課堂上更多參與解決問題并闡述觀點的機會,但如果班級人數過多,很多學生沒有機會發表觀點,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班級人數過多,不利于學生之間近距離交流,影響交流學習的效果。
2.3學生初期不接受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
首先,在初期執行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時,大部分高校學生不愿意參與。他們已經習慣了上課一本教材,聽完課就結束的傳統思政課學習模式。而翻轉課堂教學讓他們的學習任務增加了很多,既要學習云課堂軟件的使用,又要認真執行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到課后的復習任務。
其次,部分學生的課前在線預習落實不到位。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生課前對課程淺層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沒有課前充分的在線預習,課堂解決問題的教學就很難執行。
2.4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翻轉課堂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翻轉課堂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傳統高校思政課教師有三項翻轉課堂教學能力有待提高。一是使用云課堂等教學輔助軟件的能力有待提高,隨著教學輔助軟件的不斷開發,軟件的使用功能越來越多,使用復雜度也越來越大,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進一步的學習提升;二是制作教學視頻的能力有待提高,視頻的拍攝和編輯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視頻軟件應用技能,大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具備這項技能;三是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內容的“翻轉”設計和教學組織能力不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完全“顛倒”了傳統課堂教學,這是傳統高校思政課教師所面臨的新領域,大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不但以前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可以參考的教學示范也很少。
3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中碰到問題的解決對策
3.1高校要樹立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新理念
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融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用回避使用新技術來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不是理性選擇,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培養學生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在線學習的理念和習慣。對此,黎加厚教授認為,“如果一所學校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等設備,那么這所學校就無法進入‘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手機等設備進課堂,不僅僅是‘碎片化學習的問題,更是對現存教育教學體系的一次顛覆性變革”。
3.2實施高校思政課“小班化”教學
建議高校加大思政課的教育資源投入,將高校思政課的班級人數降到40人以下,實施思政課“小班化”教學。首先,從課堂教學看,學生人數的減少,學生有更多發言交流機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更多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鍛煉。其次,班級人數的減少,思政課教師可以給予每一位學生更多的關注和學習指導。
3.3培養學生用智能手機學習的習慣,適應翻轉課堂信息化教學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擁有了手機后,首先是用手機來娛樂,他們幾乎沒有用手機來學習的經歷,也沒有用手機來進行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以下三項工作,一是要培養學生使用手機在線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對手機的使用有清晰的認知;二是通過云課堂等教學平臺布置在線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使用手機來學習,培養他們養成用手機學習的習慣,逐步適應翻轉課堂信息化教學;三是要注重過程考核,建立過程性動態考核方式,全程分階段多次考核,使考核真正成為教學的內在環節,從而形成學生全程參與學習的倒逼機制。以課程考核進一步促進學生養成使用手機學習的習慣,保證在線學習的效果。
3.4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
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目標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在此大的背景和翻轉課堂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需要下,高校要加強思政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
培訓的內容主要有三項:一是教學輔助軟件的使用培訓,能熟練使用云課堂等輔助教學軟件來進行教學活動;二是教學視頻的攝制和編輯培訓,雖然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公開的慕課視頻資源可以利用,但各學校學生的學情不同,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同,所以能直接使用的教學視頻不多,這就需要教師制作適合自己學生、適合自己教學設計的課前在線學習視頻;三是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的培訓,與傳統課堂的知識講授不同,翻轉課堂的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學生用預習時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以達到進一步深入學習教學內容的目的。此時,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思政課教師要具備針對講授內容設計教學問題的能力和組織引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語
與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創新,能切實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效。但是,也需要高校在思政課教學上投入更多的教學資源,高校思政課教師提高相應的教學能力作為保障。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專題項目。課題名稱:“基于數據智能終端為載體的思政課‘云課堂創新與實踐”,項目負責人:謝玉龍,項目編號:2018SJSZ3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謝玉龍(1980—),男,江蘇寶應人,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育,2018(12):4-9.
[2] 劉海燕,常桐善.模塊化、靈活化、全球化: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學習范式”轉型——基于麻省理工學院的案例探討[J].開放教育研究,2018(03):19-26.
[3]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46-51.
[4] 黎家厚.最終改變課堂的或許是手機[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20).
[5] 吳潛濤,王維國.增強親和力、針對性,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