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亦男
摘 要 基于數字化資源的學習模式是基于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和學習策略,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基于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學習模式的探討對當前學校的在校學生及社區教育的推廣、在職人員的進修等各社會各方面人員都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數字化資源 教學模式 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1目前現狀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數字資源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相關研究沒有深入研究自主學習類型與所使用的數字學習資源類型之間的關系,沒有深入探索不同類型的自主學習應該用于哪些不同的學習模式。
數字化學習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很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它有利于促進分層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特點和情況獨立學習。
2數字化學習模式的優勢
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模式下,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和網絡搜索或下載他們感興趣的資源,在線提交作業,實時學習微課程視頻,積極參與互動,進行交流,討論等,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導者。在這種學習模式中,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2.1高度的系統性
學生和教師使用數字學習資源和數字學習環境中學習活動產生的數據,與系統緊密結合,形成集中的“數據鏈”,實現高度的系統性,形成完整、系統的前期學習,課堂學習和課后評價過程。
2.2可操縱、可再生性
數據呈流動性,且時刻動態變化著。利用這種方式,跟蹤并觀察記錄下學生的學習軌跡,以進行整合和分析,然后獲得指導策略計劃。
2.3多層次、可擴展性
根據社會組織的規模和資源環境的特點,數據具有可擴展性和收縮性的特點,使相關應用更加真實,使參與者獲得更真實的體驗。
3數字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在不斷探索數字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的目標是充分利用平板電腦,學習平臺,網絡和信息技術,建立開放、互動、共享的教學模式,促進課程改革;通過課堂內外學生終端設備的應用,將學生的學習風格轉化為實現學生自主、便捷、高效、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首先,我們必須創造性地建立數字學習的硬件環境;有效選擇應用技術以降低應用成本。充分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手段,對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數字化教學的綜合研究。充分利用平板電腦,學習平臺,網絡和信息技術探索和創造新的“教育與學習”模式。通過探索開放,互動和共享的教學模式,深化課程改革;通過課堂內外終端設備的應用,轉變學生的學習風格,實現學生獨立、方便、高效、個性化的學習,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數字學習活動的個性化和自主性決定了數字學習活動(學生)和面子(教育資源系統)的互動特性,許多學生的學習活動形成了新的教育資源,參與者的生態化資源、數據和信息,決定數字化學習活動的復雜性,如何將各種因素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然后形成一個生態學習環境,這是有效開展實施數字學習活動的先決條件。
第三,課堂上數字學習活動的場所是固定的,參與程度很高,課外學習活動是不確定的。它決定了數字學習資源、平臺和環境壓力的現實,系統平臺的數字化以及環境的智能和扁平化,是實施數字化學習活動的保障。
最后,從“應試教育”到“灌輸知識”,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轉變為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學習方法和教學策略。從“教師的教學”到“學生的學習”,和實現戰爭信息化的“數據鏈”非常相似。形成學習活動的學習評估、學習反思、應對參考和教育研究,并對已建立的“數據鏈”提出極其苛刻的要求,這是對數字學習活動的更高層需求,也是對人類發展的需求。
4數字化學習模式的發展方向
4.1頂端設計原則和模塊化設計方法
學習是一種非常系統的社交活動。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這無疑是片面的,狹隘的,不完整的,錯誤的。并且在構建數字學習平臺時,必須擁有高端的站點,深入思考,系統規劃和設計。基于頂層設計理念,我們面對整個教育信息化的當前發展,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從各種用戶、系統集成、互聯、業務流程和時間,系統架構和安全性,穩定性的角度對數字校園平臺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統一規劃和整合學校所有部門的認證和服務,建設和實施的技術架構規劃,軟件和硬件基礎設施支持規劃和計劃,確保后續開發對于信息化建設是合理有效的。
4.2分級分層,轉化壓力
當真正的數字化學習進入常規時,數字學習在交換機和路由器上產生大的數據流量壓力。為此,我們需要開發專用的設備,每個科類都提供一個類服務器,提供功能包括無線Internet訪問、數據收集和處理、交互、聚合、上傳等,然后它與學校的主服務器交換數據。對于一些比較有效的課程,需要為學生提供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為數字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4.3根據需求推廣技術應用程序
我們將格式化和模塊化數字化校園的應用需求,并根據學生,教師和學校的需求提出以下應用需求模塊。以應用需求促進生態運作,確立模塊之間相互動態生成,數據流轉,數據鏈接的機制,教育實踐和技術環境構成了一個具有“高度系統性”、“可操縱性、可再生性”和“多層次、可擴展性”的數字化校園環境,其核心就是在技術支持下的學生的學習活動。
總之,新的數字化教學模式滿足了現代教育的需要,可以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的共享,對培養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更為重要。提高其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 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開啟了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洪萬全.活動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