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荷花
【摘 要】微媒介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踐教學帶來了契機,它可以有效彌補原本實踐指導開展晚、實踐指導時間不足、反饋和監督手段不足等問題。借助微博、微信的一對多傳播和及時互動性,可以使實踐教學更加有效、及時、便于監管,并在“群”傳播模式下呈現出相互激勵的團隊氛圍。
【關鍵詞】微時代? ?廣播電視編導? ?實踐教學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已上升至8.47億,其中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2.32億,從中反映出“互聯網+教育”模式的蓬勃潛力。互聯網滲透至教育,使得原本相對單向的“教”與“學”模式變成了雙向交流傳播模式,在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很有運用空間。
一、編導專業在以往實踐教學環節中的不足
1.實踐教學時間不夠長。廣播電視編導是技與藝結合的專業,需要長時間不斷的觀察、思考、實踐,方能使得技藝能力不斷螺旋式上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觀察、思考的專業引導都可以達到一個不錯的效果。但是實踐時間不長、作品討論和反思空間不足是顯然的掣肘。在許多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是三年學習,加最后一年畢業設計,在最后一年畢業設計中由導師對作品進行從選題、制作到反思完善的深度實踐指導。而實際上,一個成熟的編導,其實踐、反思、提高有賴于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臨近畢業考研找工作的最后一年才開始系統的實踐指導,時間不夠長,且時機滯后。
2.實踐指導交流不足。在許多高校,大多數實踐活動都是由各院系的指導教師進行。然而,由于實踐活動的時間、空間分散的特點,可能各個實踐學生或實踐小組的活動安排并不一致,這將導致他們很難在實踐過程中經常性集中起來跟指導教師進行頻繁的交流。而影視作品的細節豐富,很多90后和00后學生創意很好但表達不出來,所以要想使作品質量進步在初學階段是非常需要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討論指導的。缺乏足夠交流使得許多具有潛力的同學實踐進步緩慢。
3.對學生狀況難以全面了解。之前,許多高校實踐活動的組織方式仍是學生被分散或分組至不同的實踐基地進行實踐。同學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缺乏交流機會,只能狹隘地接觸某一個實踐基地的實際情況,難以盡可能多地了解實踐基地的工作環境和特點,從而難以對行業環境有一個更加豐富和全面的了解。而許多指導教師又難以實地陪同在實習單位進行全程跟蹤指導,所謂“鞭長莫及”,學生的狀況其實是比較難以了解和控制,實習管理比較乏力。
二、微媒介在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大學生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日益習慣及依賴。移動媒體覆蓋率高、傳播效率快、互動反饋及時、群組效應明顯,如今,世界上許多高校都在利用移動媒體提高課堂效率和成績,這些優勢同樣可以為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所用,使手機從誘導大學生“低頭”轉變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巧幫手。
1.早起步,勤鼓勵。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踐教學應及早開始。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感受鏡頭捕捉和眼睛捕捉的不同之處,將使學生在大一、大二的賞析學習中擁有更直觀和深入的理解領悟。
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教師可以通過微博或微信群,發起實踐小練習,鼓勵低年級同學將作品分享至微信群,加以分析指導,給予積極鼓勵。實踐證明,這將有效喚醒低年級同學的實踐意識,并在大一、大二就帶給他們非常清晰的專業歸屬感。
具體方式大概有:
①使用微媒介征集實踐選題,鼓勵學生利用微媒介發表實踐小創作。在大學低年級的專業課程中就時不時地拋出一些實踐小練習對于同學們來說是一個難度系數低、上手相對容易的實踐教學策略。每到這時,教師常常需要思考選題,一個視角新穎、契合大學生心理的選題往往更易在初期實踐中激勵學生全力以赴。除常規的經典選題外,教師可以利用微媒介觀察學生對熱點話題的敏感度,甚至可以直接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中征集實踐選題,借助90后和00后的視角,挖掘時代感強的選題,并鼓勵學生將文稿、視頻等實踐創作發布至班級微信群,方便后期小組和班級討論。
②發展微媒介為課程討論的平臺。Lock haven大學、南州立大學的R.JUNCO、G.Heibergert在他們學校的健康學預科專業課學習中使用了微博和社會網絡平臺,用來作為各種學術和課程討論的工具。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比未實驗組明顯更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了更高的學習成績。由此可見,開發微媒介作為實踐討論的平臺,將使教師和學生都高度參與到這種超越傳統課堂活動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實踐。在編導專業課程中,教師可以在點評學生實踐作品環節,開放微信彈幕平臺,鼓勵學生發表作品評價、作品建議、制作疑問、共享素材資源等進行討論,教師實時對有價值的彈幕進行放大,并對同學們的疑問進行回復,促使學生對自己和周圍同學的實踐作品更積極地參與。需要留心的是,無論征集選題還是組織討論,“早起步,勤鼓勵”都是編導專業低年級專業開展課程小實踐的重要思路。
2.讓微媒介成為畢業實習組織和監督的好平臺。微博、微信平臺可以幫助指導教師既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也成為信息的接受者。實習指導教師可以通過組建實習微博或微信群的方式,一方面,發布實習的統籌信息和節點指導;另一方面,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發布自己的實踐行為、實踐進度和實踐思考,進行自我管理。此外,小組成員還可以觀察其他成員的實踐進度和實踐成果,從而對比調節和改善自己的實習行為。整個實習過程形成教師監督管理、學生自我管理、同伴積極影響的組織形式,使得畢業實習更加規范、積極、有效。
同時,借助這種模式產生的學生實踐評價是更加有精準度的。借助微媒介的實踐痕跡記錄,教師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學生的實踐動態,以便綜合作出評價和引導,而這種真實客觀的評價體制又會反過來遏制實習作弊,促進學生真正積極地參與實踐練習。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注】本論文為周口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微時代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編號:J20160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