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和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性娛樂服務應運而生,新時代下紀錄片節目備受好評,也正是依托于新媒體的環境優勢,我國紀錄片節目才得以在激烈的娛樂市場中立足,雖然現如今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還是需要創新未來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與時俱進。這篇文章剖析了我國紀錄片節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紀錄片節目? ?發展策略
紀錄片節目的出現不僅是時代特征的體現,也是推動時代進步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傳統媒體時期信息技術遠遠不如現在發達普及,人們只能通過公共影院、廣播等方式收聽收看,直到21世紀我國正式步入了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日益顯露,手機、電腦等多功能的娛樂傳播工具使得紀錄片節目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較高的收視,也正是由于科技的進步,我國紀錄片節目的內容增強了趣味性和內涵,走上了一條更好的創新發展道路。
一、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紀錄片節目的傳播特點
1.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進步,人們對紀錄片節目的要求再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各種大型互聯網平臺成為人們的信息交流中心。現如今的紀錄片節目傳播具有高效性、及時性、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通過一些軟件,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人群也可以展開溝通交流,使得新時代下的紀錄片節目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傳播,而且一些軟件開發商根據群眾的所需信息開創了紀錄片專享交流平臺,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傳播方式。
2.受眾人群擴大化。新媒體技術在提高紀錄片節目傳播效率的同時也給了觀看者很大的自由選擇空間,人們通過手機、電腦等工具觀看紀錄片節目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觀看,也可以在閑暇之余放松觀看,這種方式可以讓受眾人群更加方便地接觸紀錄片,讓紀錄片節目適應受眾人群的節奏,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紀錄片觀看人群,收獲了觀眾基礎。
3.營銷手段豐富化。對于觀看需求不斷提高的受眾群體來說,傳統的紀錄片節目營銷索然無味,沒有可以引人注目的爆點,但是新媒體形勢下由于社會職業的不同分化,明星成為紀錄片節目營銷的助推者,許多商家邀請受追捧的高人氣明星代言,在娛樂市場中開辟了一條更具創意性的道路。
二、新媒體時代下紀錄片傳播存在的問題
1.紀錄片品質良莠不齊。新媒體環境不僅為電視娛樂節目行業的在職人員帶來了諸多好處,也大大地降低了紀錄片節目的入門級別,各種攝影器材加上互聯網的幫助,許多自媒體愛好者使用手機拍攝的小短片也會在互聯網中獲得廣泛傳播,隨之而來的是爭相模仿,這也造成了非專業人員參與紀錄片節目的現象。我們在日常閑暇時看到許多畫質模糊、音質不好的短片,它們打著紀錄片節目的標簽混在了市場中,可以說新媒體環境下的非專業紀錄片拉低了該行業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2.紀錄片缺乏長期傳播效益。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節目傳播從好的角度看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也正是由于新媒體環境加大了對紀錄片傳統節目的沖擊力度。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讓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由于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更加關注于一些熱點問題,對于枯燥的紀錄片節目很難提起興趣,也不屑于花費時間去查找觀看,當然不容易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目前紀錄片市場的點擊量來看,它的傳播速度和熱度保留效果還是有待提升的。
3.紀錄片盈利模式仍不容樂觀。紀錄片節目并不像一些娛樂性和商業性的節目擁有很多粉絲,紀錄片的盈利模式無論是在傳統媒體時期還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都是不樂觀的,一些歷史性和年代較為久遠的紀錄片不受當前娛樂市場的歡迎,多次的翻新也只是花費了財力和物力,并不能改變經營方虧損的局面。而且紀錄片節目沒有形成正規的企業合作模式,沒有企業的資金支持很難在商業性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而且我國絕大部分觀眾都不會為觀看紀錄片節目付費,從而導致紀錄片節目市場低迷。
三、新媒體環境下我國紀錄片傳播的發展策略
1.加強紀錄片人才團隊建設。紀錄片節目的拍攝不是只要有專業的攝影器材就可以,對人才隊伍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新媒體形勢下人們對自媒體行業的關注,許多院校都開設了紀錄片節目拍攝專業課,學校應該引進先進的攝影器材,與行業專業人士展開交流,把紀錄片的基礎人才培養工作做扎實,使其能把專業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
2.加強紀錄片的互動性。紀錄片節目的收視之所以低迷,根本原因可能在于與群眾的生活比較脫節,缺乏互動性和交流性。如果說傳統媒體由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限制不能與群眾很好交流,那么新媒體的出現就打破了這個限制。在新媒體形勢下,紀錄片節目在錄制前、錄制中、錄制后都應該與受眾進行宣傳互動,比如在微博平臺播放短片預告,通過新聞媒體造勢召開發布會讓觀眾了解具體的播出時間,在紀錄片播放期間可以開通官方微博與觀眾進行交流,收集觀眾的觀看體驗,在此基礎上做出調整,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提高觀眾的參與感。
3.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結合。在新媒體發展勢頭還沒有現今如此猛烈的時候,傳統媒體依靠自身的優勢把紀錄片節目的收視率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但是新媒體的沖擊使得紀錄片節目的收視率波動較大。在此形勢下,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才是紀錄片節目發展的正確方向。在傳統媒體中把紀錄片節目作為主題宣傳,再借助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通過互聯網傳播也便于后臺工作人員操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資源促進紀錄片節目的傳播。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節目的傳播確實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我們不能只看見好處而看不見困境,新媒體的沖擊對于紀錄片節目的革新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如何使用新技術把壓力轉變為動力需要我們做出努力。要理性看待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節目發展,在多角度、多方面提高紀錄片節目的市場占有量,讓新媒體助推紀錄片節目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梅州市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楊浩安.關于新媒體時代下微紀錄片特征與傳播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8,2(25):58;[2]陳丹鳳.淺析新媒體時代下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創新發展模式[J].視聽.2019,142(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