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關鍵詞】 初中英語;興趣培養;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88—01
一、加強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有了需要才能樹立動機,有了動機才能確立目標。一個人只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此來推動自己的學習行為時,這種學習行為才可迸發成一種有利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反復向學生強調英語的重要地位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到,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并針對身邊的實例向學生宣傳英語語言的實用性,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科重要性的認識,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在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既要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筆者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教師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運用多種直觀的教學手段,自然就能夠吸引住學生,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第一,尊重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情境。我們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主張“以學定教”,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創新,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第二,利用英語歌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我們可以利用課前播放一些英語歌曲,在這種氣氛中,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注意力集中并準備接受新信息。第三,使用直觀教具。如掛圖,卡片,實物,ppt等,能夠更加形象地給學生展示新知識。第四,開展趣味性游戲。教師要注意課堂趣味性,做到生動活潑,可以用一些小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四、引導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所充當的角色應該是學習的引導者及協助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和學生進行學習信息的交流,同時也應該與學生進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的言行會給學生帶來一定影響,因而,民主、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是進行自主學習的首要前提。教師應該在學習中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并且要特別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生對教師的相信和尊重,都是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在實際教學中,給學生們預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自發并且主動地去探討教師給出的探究性問題,向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心中的感受。當學生們都非常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的時候,教學質量就會大大提高。
五、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變被動為主動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從而為他們接下來有的放矢地聽課學習做好準備。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還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六、創設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
課堂上,教師要保持良好的狀態。教師的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起情緒上的共鳴。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學會抓住上課前的幾分鐘,以精彩的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步步深入,以情感人,創設最優的教學情境,進而達到最佳的學習交流狀態。閱讀中,師生精神亢奮,與作者達到認識上的溝通、理解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鳴;練習中,學生積極活躍、主動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應將情感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時刻激起學生的共鳴。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掌握好教學節奏,使教學活動有張有弛,避免學生長時間興奮或抑制而感到疲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變化教學手段,使學生保持興趣和注意力。如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豐富教學內容,創設藝術情趣,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CAI具有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強大的音樂效果和智能性的啟發誘導功能,所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始終保持良好狀態,認知心理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