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2015中,我國四年級學生成績為第四名。雖然我國學生在國際評量的成績不錯,但評量結果也顯示出數學學習呈現M型化結果,在學生基礎素養能力國際評量計劃PISA2012中,有12.8%的學生落在低標區,比起其他鄰近國家,比例明顯偏高。此項調查結果顯示低成就學生在數學學習成效上愈趨薄弱,也表示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數學有困難。
關鍵詞:STAD策略;小學數學;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0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00
一、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問題
每當上數學課,班上總是會有些學生不參與小組討論,或是不認真練習習題,這些學生也許是因為對數學沒有興趣,或是自己的數學水平與同學相差甚遠,便選擇了當課堂中的客人;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發現大部分學生更喜歡聽同學分享自己的解題方法與過程,時常懇求教師在課堂上能讓他們一起討論;學生數學成績則如國際評量一樣,趨于兩極化。研究發現,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及學習成效,想先通過小組里角色的分工,讓小組的解題與討論更有效率;高年級的數學單元傾向于思考、解決問題,解題過程中需要許多不同的預備知識,因此希望通過精熟目的的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的教學方式,在小組討論的流程中學習各個同學解題的方式,并精熟各單元的解題技巧。
二、STAD教學策略實施方式
上課流程依照小組成就區分法的全班授課、分組學習、學習評量、計算分數與表揚。以師生共同討論代替教師教授;給予每個學生不同的角色并分工;適時提醒學生社會技巧的重點;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精熟題型,并學習其他學生的解題方法;在評量部分,每一至兩個重點一張小型評量卷檢測,不給學生造成負擔;表揚討論最用心又不影響別組的學生,表揚自己的表現達到自己確定的基本分數的學生,表揚整組進步分數平均第一、第二的學生。
(一)STAD教學的實施材料
在“圖文混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根據STAD合作學習策略的要求,教師需要準備兩個教材供學生使用:一個KWL表用于分析學習者的特征,以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現狀。知識狀態、學習期望和學習過程檢查期望。用來評價學生成績的量具。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成績的評價依據是作品評價、同伴評價和個人評價。在應用STAD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事先為最終評價提供尺度。同時,要讓學生了解STAD的評價方法,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STAD中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并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獲得高層次的認可。
(二)STAD教學的實施團隊的形成
為了避免由于學生分組不當或責任不明確而引起的學習效果不均衡的問題,在STAD教學策略的應用中,采用了學生能力分組的方法,即基于多重得分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圖文并排”的教學實踐中,將4—5名學生分成一小組,根據學生過去成績和考試成績的測量,將學生從高到低進行排名,并將排名分成4等分。在學習過程中,從每個部分選出1名學生組成一個合作小組。在組成學習小組后,要求學生在3—5分鐘內說出他們的小組名稱,并確定小組的組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明確他們在小組學習中的個人責任和義務。例如,當小組中的同伴遇到解決問題的困難時,小組的其他成員有責任幫助他們。只有小組全體成員順利掌握教學內容,才能完成小組合作學習。
(三)STAD教學的應用
在分析“圖文混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了“講課+合作+遷移”的學習過程。“講座”部分涉及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內容。在本課中,教師選擇“插入圖片”和“嵌入”格式設置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大屏幕演示的方法劃分教學步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如何將圖像插入文檔,并通過觀察和跟蹤操作將它們設置為“嵌入”布局。“合作”部分是STAD的核心部分,它要求學生分組探究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高于教學內容的技能。本班學生掌握了插圖和插圖布局的操作后,將以“藝術人物”和“文本框”的操作作為學生技能遷移的內容,留給學習小組在課后進行探索。
三、教學后的反思與建議
(一)STAD教學需耗費較多的時間
STAD教學著重的是學生上課時一起討論題目、解題,當全班共同討論一個教學重點后,再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解類似題型,能補足課本中相同題型練習不足的部分,能讓學生在同學的指導中精熟算法,但需要更多的時間,教師會承受課程進度的壓力。建議STAD教學可彈性使用,不需要每節課或每個重點都使用討論單。
(二)STAD教學需印制許多教材
STAD教學需印制討論單、評量卷、觀察單、小組總分單、小組基本分數表單等,建議可以將部分的表單結合在一起,或是將表單設計成可記錄較多次分數,可以看到學生的進步或是基本分數設定的改變。
(三)STAD教學需要教導合作的步驟與重點
小組討論時需要教導要注意的事情以及討論的步驟,才能促進學生討論,達到彼此說明、教授、解題正確的結果,若事前沒有規劃好步驟,討論時間就會有許多人沒有事情做。
總之,STAD教學討論過程中學生參與較主動,比起只聽教師說,和同學一起解題對他們來說更有興趣,成效也不錯,至少學生都會愿意嘗試列出算式,再解題。
參考文獻:
[1]范琳琳.合作學習中基于聚類分析方法的STAD分組策略[J].廣西教育,2013(5).
[2]吳瑞祥.合作式班級結構及STAD組織策略之淺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5).
[責任編輯 張宏麗]
個人簡介:羅永學(1973.3—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