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斌
摘 要 “合作互助教學”已走進當今課堂。合作互助教學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活動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互助教學,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筆者圍繞小學數學合作互助教學有效策略研究。
關鍵詞 合作互助 數學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同時,小學生愛表現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影響和幫助別人,同樣也能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小學生還具有極大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而這些是培養新世紀創新性人才的基礎。作為教師,應創造適宜的環境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由創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鼓勵其大膽想象,更好地釋放創造潛能。筆者長期一線數學教學,并且擔任我校數學教研工作,如何有效開展數學合作互助教學,進行以下探討。
1問題牽引,創設教學情境
鮑波爾曾經說過:“正是問題吸引著我們去發現、去思考、去實踐……”不難看出,問題意識是刺激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催化劑。通過數學問題,創設各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教學情境,很容易讓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這對于提升教學有效性和提高教學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相關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前面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知識來進行思維遷移,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將學生引入到教學問題當中去。首先,利用多媒體動態展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拼成梯形的過程,隨后,不斷拆分、拼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互助學習,經過探討、質疑、思考、分析、總結等思維過程。最后,發現梯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聯,進而讓學生輕松掌握本課的重要知識點。
2營造課堂氛圍
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且可以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立足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造出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教師應該盡可能減少課堂上的強制性約束,通過引導而非強制管理的方式,對課堂紀律進行維持。教師應該認識到,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不能一味壓抑,而應該通過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成為孩子們的朋友,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忘掉自己教師的身份,將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能動性。
3拓展教學內容
相比較語文等學科,數學的抽象性更強,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學習起來更加困難,也更加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立足教材內容,對其進行延伸和拓展,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使得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知識背景和實踐經驗,去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生活場景:兩個小朋友去超市玩,看到大大的西瓜,于是每人拿出一點錢,買了一個,假如兩人出的錢相同,則應該怎樣對西瓜進行分配?學生回答每人1/2,那么如果買西瓜花了4元,其中一位小朋友拿出了3元,應該分到多少西瓜呢?學生經過計算,回答應該分到3/4。通過這樣的貼近現實生活的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為自主互助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精準教學,互助合作學習
例如:如果一組中三人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先完成的幫助其它沒有完成的同學,哪組同學先完成,完成的好就加分,如果差生進步了,教他的小老師也共同加分,然后每周一小結,每月一大評,進行獎勵。按照上述的步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小組中先完成作業的同學,可以去幫助其他沒有完成的同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優等生的帶動下,共同進行學生互助合作學習數學活動,發揮互助合作學習的教學優勢,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幫助學生樹立了互助合作學習的意識。
5適時組織學生討論評議
學生之間展開討論的實質是相互競爭、相互誘導、相互激活的過程。因此我們選擇在重點、難點、疑點和開發性問題上及時組織學生討論、評議,使討論有價值,對討論評議的形式我們也進行了研究。基本形式是互助組合的形式,鼓勵互助組合的每個成員暢所欲言,杜絕一人說、幾人聽,一人發言、其他人沒事干或人云亦云現象,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闡述帶有個人情感的理解,鼓勵學生創新,使討論有實效、有質量,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使認識更深刻、更完整。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構建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是重要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結合時代特性,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實際入手,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布置教學環節,徹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意識。通過教師的點撥和提點,平衡教師、學生、數學課堂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優等生帶動中等生、次等生并行發展,從而實現全體數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阮敏.當合作互助“邂逅”“三小課堂”——小學數學“三小課堂”構建的思路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8(1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