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智力發育、人格發育的巔峰時期,小學音樂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學會聆聽,才能感受到不同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真諦,提高音樂素養。特以“學會聆聽,感受音樂的真諦——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的實踐探索”為題,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性;聆聽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5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49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所以教師要重視聆聽的重要性。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育中,教師往往忽略了聆聽的訓練,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和音樂碰撞。聆聽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的音調、旋律和節奏,對于集體演唱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其他人旋律的變化。由于我國之前對聆聽教學不太重視,所以小學音樂課堂聆聽教學存在一些教學漏洞,教師要及時糾正彌補,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聆聽有效性,提高音樂素養。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一)不明聆聽重點
不明聆聽重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之一,一個音樂作品必然有重點段落,這個段落的情緒表達最為激烈,也是學生最需要聆聽的段落。不明聆聽重點會導致學生無法抓住音樂作品的情感變化,無法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不利于學生有效地聆聽音樂作品,教師和學校應該重點關注這一問題。
(二)教學方式落后
教學方式落后是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之一,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教學方式落后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課堂落實聆聽教育,學生難以把握聆聽技巧,學生難以對音樂作品進行聆聽欣賞。
二、基于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有效性實踐中出現問題的策略
(一)把握聆聽重點,培養聆聽習慣
音樂教學中有效聆聽可以讓學生充分挖掘“聽”的內涵,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聽出音樂中蘊含的文化、情緒等元素,對學生日后音樂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聆聽是學習音樂的好習慣,它可以拉近聽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在感受音樂節奏變化的同時感受到作者的情緒變化。每首音樂都有高潮部分,這就是作者情緒表達最為激烈的部分,是整首音樂的重點。要想有效聆聽音樂,就要善于把握聆聽的重點,有利于在聆聽后解決想要解決的音樂問題。
教師在日常聆聽訓練中,要重視學生對重點段落的聆聽,對重點段落不等同于段落中的每一句都要分解著聽。教師引導學生聆聽優秀音樂作品,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對日后學生的音樂發展做出貢獻。
如小學音樂《彼得與狼》聆聽總時長需20多分鐘,學生在聆聽時要重點聆聽關鍵段落,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變化,了解每個人物的心理變化,了解作品的旋律變化。這樣學生可以分清主次,重點聆聽與整體聆聽相結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聆聽有效性。
(二)改變教學方式,強化聆聽效果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重視聆聽是教育部門對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的要求,聆聽音樂作品可讓學生提高對音樂作品的認知,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產生與作品的心靈碰撞。教師的教學方式對聆聽效果影響較為明顯,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拿出一個音樂作品,帶領學生演唱,大體地指導一下哪的音色、音調不準,忽略了聆聽教學。而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改變了這一現狀,教師轉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聆聽,用一種放松的心態對待音樂作品,主要教學方式為感知聽賞、聯想聽賞、記憶式聽賞。
感知聽賞就是指學生在聽到音樂時,身體跟著音樂的節奏律動,邊唱邊跳,調動感知能力欣賞音樂作品。聯想聽賞就是指聆聽音樂時,根據音樂的節奏、歌詞聯想事物,再用文字等形式表現出來。記憶式聽賞要求學生將自身情感代入到音樂作品中,回憶聽過的音樂。這三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培養聆聽習慣,強化聆聽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讓學生重視聆聽、學會聆聽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途徑。聆聽是要求教師進行有效聆聽。有效聆聽不是評判學生學得好不好的依據,而是學生實際取得進步的依據。有效聆聽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找到與自己的情感共鳴,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有效聆聽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技能素質,把握音樂作品中的聆聽重點,培養學生好的聆聽習慣。教師要個性化教學,避免填鴨式教育,轉變落后的教學方式,通過感知聽賞法、聯想聽賞法和記憶聽賞法等方法強化學生的聆聽效果,增強學生的音樂內涵,感悟音樂的真諦。
參考文獻:
[1]王小燕.小學高效音樂課堂聆聽三步走的運用探析[J].藝術教育,2018(16).
[2]李丹.培養具備音樂耳朵的人——關注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聆聽[J].中國音樂教育,2018(9) .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張宏慶(1977.9— ),男,漢族,甘肅永登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思品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