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天
摘 要:革命戰爭時期,大別山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建黨根據地,不僅孕育了一大批革命家和民族英雄,而且鑄就了偉大的“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別山的烈士們用義無反顧的勇氣和決心在激烈的斗爭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故事,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大別山革命斗爭歷史。紅色基因需要延續,紅色文化需要傳承,紅色傳統需要弘揚,信陽人民充分利用大別山的紅色資源,堅定信念跟黨走,擔負起自己的一份責任,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形成強有力的精神支撐。本文簡要介紹了“大別山精神”的內涵,重點分析了信陽打造紅色文化傳承高地的途徑探索,以期能為有關方面需要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大別山精神;紅色文化;傳承高地
信陽地處大別山區,蘊藏著巨大的紅色資源,是著名的大別山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和影響。大別山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在這里,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三次起義,即“黃麻起義”“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等紅軍主力部隊,創建了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激烈的斗爭中,不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故事、紅色歌謠和遺址遺存, 而且孕育出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寶貴精神,同時形成了獨具時代和地域特色的大別山紅色文化。弘揚“大別山精神”,才能傳承紅色文化,才能將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發揚下去。
1 “大別山精神”的內涵分析
堅守信念是“大別山精神”的核心,胸懷全局是“大別山精神”的主旨,團結一心是“大別山精神”的風格,勇當前鋒是“大別山精神”的品質。“大別山精神”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在實干中奮勇爭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革命之花,產生了無窮的創造力,形成了巨大的凝聚,造就了頑強的戰斗力,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歷史奇跡,為解放全中國和建立新中國默默奉獻自己。在大別山革命老區,信陽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其南部、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接地帶的新縣更是將軍的搖籃,紅軍的故鄉,在長期艱苦的斗爭中黨和新縣人民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突破艱難險阻取得偉大勝利。新縣作為鄂豫皖蘇區首府,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領導干部,留下了鄧小平、劉伯承李先念等革命家的戰斗足跡,誕生了“大別山精神”,成為全國著名的“將軍縣”,特別是像程懷天、肖國清這樣的烈士,他們在革命戰爭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革命之花,使革命的紅旗在大別山上始終能夠高高飄揚。大別山人民始終堅信黨的領導,黨始終依靠群眾,他們胸懷全局視死如歸,團結一心守衛“中原南門”,形成了堅不可摧的革命信仰和鋼鐵般的意志,使革命取得最終勝利。大別山革命運動堅持28年不曾中斷,留下了厚重的紅色文化遺產,激勵著新縣人民砥礪前行,凝聚起信陽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2 打造紅色文化傳承高地的途徑探索
2.1 發揚紅色傳統,傳承大別山紅色文化
黨帶領老區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別山紅色文化,信陽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利用好紅色資源,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發揚革命傳統,高舉旗幟跟黨走,讓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等英雄人物成為催人奮進的精神坐標,弘揚英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導人民群眾入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同時,要將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提煉成文字,編輯成家書、詩抄、小唱等多種形式,定期開展黨員學習和黨性教育,并將紅色傳統弘揚融入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過先進事跡引人向前,讓紅色基因流入信陽人民的血脈中,形成“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新時代精神。
2.2 強化紅色教育,厚植大別山紅色文化
中國革命歷史作為共產黨員的營養劑,能夠凝聚黨員思想,提高黨性修養,激發黨員活力,激勵著后來者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想要使正能量得到傳遞,即必須加強對革命偉大歷史進行重溫,一是充分發揮黨史“營養劑”的作用,注重普及和傳播黨史知識,讓廣大群眾對大別山革命歷史發展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讓黨員干部對大別山老區人民的偉大歷史貢獻和革命精神有一個系統掌握,通過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警示和激勵后來人;二是在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學習教育的必修課中加入革命歷史知識的學習教育,從歷史深處點亮愛國教育的火種,在重要節假日和重要人物紀念期間帶領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前往紅色遺址進行參觀,組織開展專題會對黨的奮斗歷史和輝煌成就進行集中宣傳,為革命先烈掃墓獻花,讓紅色故事和紅色文化根植于年輕人的心中,通過黨史教育凝聚起實現 “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2.3 挖掘紅色資源,激活大別山紅色文化
黨的長期的斗爭和改革中,形成了紅色精神,濃縮成紅色文化,這些紅色文化不僅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承載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片紅色沃土,大別山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只有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并讓其“動”起來,才能夠激活大別山紅色文化,使黨員干部將紅色基因轉化成不懈進取,勇于擔當的實際行動。一是通過對紅色資源進行搜集和整理,使其成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并定期組織誦讀紅色經典,在重要節日期間組織黨員干部觀看紅色電影,在重要歷史事件期間參觀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無形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作用;二是繼承傳統方式,緊跟時代發展,通過多媒體平臺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在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多維展陳,通過立體和動態的展示方式使參觀人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震撼,增強紅色資源的吸引力和活力,使紅色基因更加突出鮮明。
2.4 發展紅色旅游,喚醒大別山紅色文化
發展紅色旅游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紅色旅游能夠帶動老區振興發展,改善老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紅色旅游要突出紅色文化基調,在紅色文化遺址建立研學室、紀念館、歷史墻等游覽景區,并將其與綠色旅游和古文化旅游結合起來,形成游玩和教育相融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紅色旅游景區成為先進文化的指向標。另外,在紅色旅游景區,還要完善基礎設施,投入專項資金提高景區的通達能力和接待服務水平,讓游客感受到老區人民的淳樸熱情和殷切期盼。除此之外,借助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區的優勢,打造“大別山紅色旅游區”特色文化,提高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紅色信仰扎下根來、紅色資源鮮活起來、紅色文化彰顯出來,不斷提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寶貴思想和文化財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在傳承中感悟,在實踐中展現新作為。信陽作為大別山精神的傳承者,需要牢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用先烈們留下的優良傳統激勵著黨員干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凝聚共識,勵志奮進,齊心協力譜寫大別山老區改革發展新篇章,讓偉大的大別山精神煥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
參考文獻
[1]劉暉,侯遠長.大別山精神:內容特征及傳承[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6,(1).
[2]鄭保衛,王亞莘.試論習近平的宣傳藝術與傳播技巧[J].新聞愛好者,2015(12)∶10-14.
[3]李斌.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再訪西柏坡側記[N].人民日報,201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