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蓓
[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工作落實細節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該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19名為研究對象,參照抽簽結果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9名護理人員實施常規管理,觀察組10名護理人員實施細節管理,對比護理效果,評估并比較各組護理人員管理前后護理意識相關評分差異。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未實施管理前,護理意識相關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后,各組護理者護理意識均有所提高,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各項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消毒供應中心開展護理管理工作中落實好細節管理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觀念及服務觀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細節管理模式;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c)-0075-02
消毒供應中心屬于醫院重要部門之一,主要工作在于醫療器械的發放、回收、清潔、消毒等工作。如果消毒供應中心內護理人員工作稍有差遲,極容易引發感染,甚至對醫院整體運行造成損害,致患者、醫院嚴重損失[1]。那么,就需提高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質量,盡量避免疏忽、差錯等不良情況,從而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該文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該消毒供應中心19名護理人員為例,探究細節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選擇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19名為研究對象,參照抽簽結果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共計護理人員9名,均為女性;其中30~39歲護理者3名,40~50歲護理者4名,50歲以上護理者2名;工齡短則1年,長則5年,平均工齡(3.2±0.3)年。觀察組共計護理人員10名,男性1名,女性9名;其中30歲以下護理者1名,30~39歲護理者2名;40~50歲護理者5名,50歲以上護理者2名,工齡短則1.5年,長則6年,平均工齡(3.3±0.2)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經統計軟件檢驗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實驗經倫理委員會批準,護理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實施常規管理,工作內容包括:遵照相關標準開展護理管理工作,記錄醫療物品發放科室等。
觀察組護理人員實施細節管理,具體內容為:(1)組建質量監控小組。選擇經驗豐富、責任觀念強的護理人員擔任組長一職,每隔一段時間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各項工作環節及質量進行查看,便于及時發現存在的不足,并予以相應改進。另外,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活動,增強消毒供應中心護理者的責任意識及專業能力,以便提高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質量。(2)制定全面的消毒供應流程。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流程制定詳細要求,同時參照相關資料,結合工作經驗等不斷對該要求進行細化與完善,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3)落實消毒供應流程細化管理。①清潔細節管理。結合醫用器材的材質、受污染程度等合理選擇清潔劑,確保清潔劑符合國家要求。清潔過程中應保證動作輕柔,清潔徹底。②包裝細節管理。當醫療器材完成清洗消毒后送至包裝區,由負責包裝的護理者對其進行檢查,查看各器械表面及相應關節,齒牙位置是否殘留血跡、水漬、銹斑等,設備整體有無損毀情況,功能是否完好。對于清洗不合格的器材退回重新清洗,對于功能問題的器材予以相應處理。打包期間,需嚴格遵照醫療器械的大小、種類等合理選擇打包方法。針對單獨包裝的器械,使用一次性紙質塑封袋,針對無菌診療器械,查看包裝材料有無損毀、污漬情況。針對需要拆卸、組裝的器材,打包前需根據裝配圖示、說明書等進行組裝,保證零件齊全后進行打包。完成打包后注明器械的名稱,有效期,打包人員代碼等信息。③消毒細節管理。嚴格遵照相關滅菌要求落實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滅菌操作前,需注明鍋號、鍋次等信息,滅菌完成后要確認物理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合格,保證醫療器材的可追溯性。④發放細節管理。落實好方法及核查制度,發放無菌物品前核對名稱,有效期,包外指示膠帶或包內指示卡變色合格,無濕包,包裝完好,分類安排回收車輛與發放車輛,同時安排專人負責器械的發放及回收工作,保證各司其職。
1.3 ?觀察指標
評估各組護理人員護理總質量,優:消毒供應工作無差錯;良:出現1次消毒供應差錯;可:出現2次消毒供應差錯;差:出現2次以上消毒供應差錯。總質量=優率+良率+可率。自制調查量表評估各組護理人員管理前后護理意識相關評分,共包括3項內容,即安全識別意識、風險預防意識、服務意識。各項評分總計10分,得分越高,意識觀念越佳。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總質量比較
觀察組10例護理者未為出現護理差錯,總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管理前后各組護理人員護理意識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人員未經管理前護理意識相關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管理后,觀察組護理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醫院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場所,每天都需要收治大量的患者,而患者本身也是病源的攜帶者。在臨床治療、外科手術、護理檢查等多項工作當中均會使用到手術器械,而這些器械由于直接與患者接觸,就難以避免地會被病源菌污染[2]。按照規定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完畢后均需統一送往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處理,以此消除器械上附著的病原菌,但這也就使得消毒供應中心成為了醫院內病源菌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如不嚴格管理很容易造成院內交叉感染問題。
隨著當前國內人口對醫療服務要求的提升,醫院對院內環境的管理力度也在不斷增加,而消毒中心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各類消毒技術和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均無法大幅度提升,就必須對管理制度進行深化改革,從而滿足更高的需求[3]。從工作的本質角度出發,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就是對各類醫療器械進行回收、消毒、滅菌、重新包裝和方法,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消毒和滅菌的效果,其直接關系到院內感染發生概率,更直接關系到整個醫院能夠正常運行和醫療糾紛的發生概率。
細節管理是一種針對于工作中各類細節而進行全面優化的管理模式,其更加符合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特征,能夠有效整合整體工作模式,并細化在各環節工作當中器械的回收、消毒滅菌、包裝等操作,使消毒供應中心的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安全意識得到最大幅度提升。在細節管理過程中,需要每一名工作人員的參與,必須要求其嚴格按照管理辦法開展每天的工作[4]。首先需在供應中心內建立專門的質控小組,在工作的同時對各類操作細節進行監督管理,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記錄和糾正,以免器械帶著隱患進入下一個操作環節,造成更大的交叉感染問題。其次是根據院內醫療器械消毒的具體工作內容制定全面的供應流程,要求做到完全書面化,要求消毒供應中心內所有工作人員均需了解流程的全部內容,將工作落到實處。最主要的是制定細節化的管理內容,包括器械清潔管理、消毒管理、包裝管理以及發放管理,每一項工作均需嚴格按照細節管理辦法進行操作[5]。醫院該身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細節管理下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宣傳,使醫護人員該身對該項工作提高認知,從而提升其主動性,能夠配合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工作。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中心開展護理管理工作中落實好細節管理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觀念及服務觀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霞.細節護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外來植入器械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7):253.
[2] ?李培文,史立群.細節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9):50-51.
[3] ?周麗華.細節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2018,27(19):98-99.
[4] ?耿慧慧.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護理人員實施細節管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1):215-216.
[5] ?沈文瑛.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中細節管理探討[J].醫藥前沿,2018,8(15):279.
(收稿日期: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