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苗苗 武志海 劉進娜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常住居民的中醫體質,為后續中醫藥服務提供依據。方法 2018年7—9月采用中醫體質調查量表問卷調查法對河北省413名常住居民進行中醫學體質調查。結果 9種體質分布情況:平和質328名(79.42%)、陽虛質35名(8.47%)、氣虛質20名(4.84%)、痰濕質8名(1.94%)、血瘀質7名(1.69%)、特稟質5名例(1.21%)、氣郁質5名(1.21%)、濕熱質4名(0.97%)、陰虛質1名(0.24%)。結論 河北省常住居民中,以平和質所占比例最高,為79.42%,偏頗體質中以陽虛質占比最高,為8.47%,其次為氣虛質,占4.84%。不同性別、年齡的體質分布也有較大差異。
[關鍵詞] 中醫;體質;河北省常住居民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c)-0175-03
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1]。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2]。即體質稟賦于先天而形成于后天[3],在形成過程中受生活環境、風俗和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河北省位于黃河以北,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濱的省份,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河北省居民飲食的顯著特色是“雜”,具有五花八門的飲食習慣,大多口味偏咸,重油重色。現在對于河北省居民的中醫體質方面無太多研究,此調查對河北省居民的中醫體質進行了調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總結概括河北省常住居民的中醫體質情況,完善河北省常住居民體質研究,對于疾病預防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4]。2018年7—9月,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2016級學生利用暑期完成此次調查,共收回問卷413份,調查報道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①健康成年人:健康即未確診某種疾病,并未見明顯不適應成年人即18~60歲;②河北省常住居民均自愿參與調查。此次共調查413名,年齡與性別分布見表1。
1.2 ?調查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采用中華醫學會頒發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的中醫體質量表進行測試,體質的分類與判定采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將體質分為9種,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陽虛質、陰虛質和特稟質。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結果
該次調查對象共413名,其中平和質328名(79.42%)、陽虛質35名(8.47%)、氣虛質20名(4.84%)、痰濕質8名(1.94%)、血瘀質7名(1.69%)、特稟質5名(1.21%)、氣郁質5名(1.21%)、濕熱質4名(0.97%)、陰虛質1名(0.24%),見表2。
2.2 ?不同性別中醫體質分布情況
該次調查對象男性共186人,其中,平和質157例(84.41%),陽虛質11例(5.91%),氣虛質9例(4.84%),痰濕質3例(1.61%),血瘀質2例(1.08%),特稟質4例(2.15%),未出現氣郁質、濕熱質、陰虛質。女性共227例,其中,平和質171例(75.33%),陽虛質24例(10.57%),氣虛質11例(4.85%),痰濕質5例(2.20%),血瘀質5例(2.20%),特稟質1例(0.44%),氣郁質5例(2.20%),濕熱質4例(1.76%),陰虛質1例(0.44%)。見表3。
2.3 ?不同年齡中醫體質分布情況
將該次調查對象劃分為4個年齡段,18~30歲共248例,其中,平和質116例(46.77%),陽虛質21例(8.47%),氣虛質12例(4.84%),痰濕質6例(2.42%),血瘀質4例(1.61%),特稟質3例(1.21%),氣郁質3例(1.21%),濕熱質3例(1.21%),未出現陰虛質。30~40歲共30例,平和質25例(83.33%),陽虛質2例(6.67%),氣虛質2例(6.67%),氣郁質1例(3.33%),未出現痰濕質、血瘀質、特稟質、濕熱質、陰虛質。40~50歲共93例,其中,平和質77例(82.80%),陽虛質8例(8.60%),氣虛質4例(4.30%),痰濕質2例(2.15%),特稟質1例(1.08%),濕熱質1例(1.08%),未出現血瘀質、氣郁質、陰虛質。50~60歲共42例,其中,平和質30例(71.43%),陽虛質4例(9.52%),氣虛質2例(4.76%),血瘀質3例(7.14%),特稟質1例(2.38%),氣郁質1例(2.38%),陰虛質1例(2.38%),未出現痰濕質、濕熱質。見表4。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表2),河北省常住人口中以平和質最為常見。偏頗體質中,以陽虛質最多,其次為氣虛質。陽虛質最多,這可能與河北省地理環境有關。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屬于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山地、高原,其中,山地占全省總面積48.1%[5],氣候偏冷,《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說:“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長期生活在地勢高、氣候冷的環境下,加之多食多油食物,就容易導致人體陽虛寒盛。氣虛體質較多,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河北省居民飲食較雜,整體口味較咸,且偏油膩[6],油膩多生痰濕,最易傷陽,這一點在痰濕質數據中可以體現。痰濕困脾,使脾陽不振,則脾氣不足,升清無力,后天之本無力滋養臟腑,導致氣虛[7]。五行關系中,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土生金,金生水,土克水,由于痰濕困脾傷肺,咸走腎壯水,使得水旺金弱土虛,更加導致脾肺氣虛。同時,氣虛與陽虛也與當地人口的社會狀態有一定關系。這兩類人群長期生活在較大的工作壓力下和經常過度勞累 (勞身和勞心)[8] , 會使氣耗神傷, 氣機不暢, 心神失養, 而致身疲、神疲,出現陽虛、氣虛[9]。
調查結果(表3)也顯示了河北省常住人口不同性別間體質分布存在差異。男性平和質和陽虛質均較大程度低于女性,氣郁質和濕熱質集中在女性。《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女子從十四歲左右開始,通過月經的形式定期排血,對自身循環系統具有“清理作用”[10],而且男陽女陰,男性總能量代謝較女性快,臟器負擔重[11],加之男性多喜煙酒,所以健康體質人數比女性少[12]。《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易傳》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可以知道,中國傳統觀念認為男性屬陽,女性屬陰,所以女性較男性更容易陽虛。《臨證指南醫案》說:“女人以肝為先天也。”肝主情志,喜條達而惡抑郁,女性情志善變,容易肝郁氣滯,出現氣郁質和血瘀質。濕熱質集中在女性可能是因為現代女性多喜節食,且喜瓜果生冷,敗壞脾胃,助生濕熱,又容易肝郁氣滯,導致濕熱內盛。
同時,從調查結果(表4)可以看出,河北省常住人口不同年齡段之間,體質分布存在明顯差異[13]。偏頗體質與18~30歲人群關聯性強。此階段人群生長發育快,身體強壯,樂于運動,陽氣較足,容易出現內熱[14],再加上多油多色食物或者節食習慣,容易敗壞脾胃,使得陽虛、氣虛,導致濕氣較重,使得出現痰濕和濕熱;同時,由于生活水平提升,此階段對季節耐受性降低,夏季在飲食上喜好涼飲,喜歡空調屋等寒冷環境[15],導致寒從中生,寒性凝滯,導致血行不暢,出現血瘀;另一方面,此階段人群面臨較大的學習、工作、交往等壓力,容易出現氣郁體質[16];而特稟質則可能與青年人對過敏源及預防過敏反應發生的經驗不足有關。值得注意的是,18~30歲年齡段人群中,平和質所占自身比重較低,說明河北省常住人口中年輕人身體情況不太樂觀,這可能與年輕人不良的作息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壓力過大有直接關系[17]。
中醫體質學說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特點,有利于從整體角度去探討個體的身體健康狀況[18]。該研究初步總結了河北省地區常住人口的體質分布特點,可為該地區調整或制定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及治療等方案提供一定的參考,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由于樣本數量有限,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今后擴充樣本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馬曉峰.中醫體質學術發展史及中西醫學體質學說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
[2] ?劉揚.體質理論與現代化指標碰撞出火花[N].健康報,2018-05-09(5).
[3] ?朱燕波,虞曉含,史會梅.中醫體質三個關鍵科學問題的實證研究概述[J].中醫雜志,2018,59(13):1081-1085.
[4] ?丁文珺,熊斌.中醫體質治未病產業發展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7,28(12):3065-3068.
[5] ?郭燕嶺.河北省實際地形下太陽輻射分布式模擬[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
[6] ?劉環亞.河北某醫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健康素養與其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調查[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8.
[7] ?吳夢園,章瑩,王飛,等.中醫氣虛體質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7):140-142.
[8] ?鹿佳,朱燕波,王琦,等.1114例健康體檢人群飲食習慣與中醫體質類型關系的對應分析[J].天津中醫藥,2016,33(4):200-203.
[9] ?郝俏也,姜華,郭小龍,等.中醫體質學說與心身疾病[J].中國衛生產業,2016(3):196-198.
[10] ?王憲.月經周期療法的中醫文獻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7.
[11] ?吳夢園,章瑩,王飛,等.中醫氣虛體質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7):140-142.
[12] ?程子英,陳芳華.中醫體質辨證保健對社區更年期綜合征男性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76-78.
[13] ?宋麗珍,郭明義,陳鑒,等.福州地區不同年齡正常人群中醫體質分析[J].中醫藥通報,2018,17(3):44-47.
[14] ?邸潔,海納爾,朱燕波.不同運動習慣對大學生中醫體質的影響[J].天津中醫藥,2017,34(10):655-658.
[15] ?李海,林嬿釗,楊志敏,等.生活工作環境對中醫體質類型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J].河南中醫,2016,36(1):123-125.
[16] ?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17] ?杜佳蕾.中醫體質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雙足與保健,2018,27(10):196,198.
[18] ?楊曉光,李學智,任毅,等.中醫體質分型及量表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37(8):1003-1007.
(收稿日期: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