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教學的效率,為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有效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信息技術的視頻、音頻及圖像等特點,快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情境,并豐富教學的資源,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思考和探究,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本文就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已經與小學語文教學實現了有效地融合,不僅減輕了教師教學的壓力,同時也豐富了教學的資源,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認知,并對信息技術存在抗拒心理,從而導致自身信息技術能力不強,在教學中不是拒絕應用就是盲目地濫用,從而本末倒置,不僅沒有提高教學的效果,同時還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
一、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不強
在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教師都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只是單一地將圖片、視頻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信息技術未發揮出本身的作用。同時,教師缺乏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缺乏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甚至認為信息技術是一種負擔,從而在教學中減少信息技術的使用次數,進而影響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學課件設計不合理
還有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的應用,設計的課件時間較長,其內容過于花哨,嚴重地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信息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最初的教學目標發生偏離,同時還打亂了教學的節奏,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產生喧賓奪主的狀況。
二、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幫助學生扎實基礎知識,更好地去學習其他學科。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處于淘汰的邊緣。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首先,信息技術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微課等形式,利用視頻、圖像、音頻等特點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有效地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文本知識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其次,信息技術具有靈活性和便捷性,能有效地節省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和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最后,信息技術拓展了課堂教學,通過借助互聯網等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還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解惑,有效地加強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增加了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增加教師專業素養,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要想有效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首先就需要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幫助教師能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并逐漸地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帶給學生良好的教學體驗。教師要不斷地對自身進行充電,多參加一些教研活動和座談會,與時俱進地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并借鑒優秀教師的經驗,從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完善,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課件制作時,要做到耐心和細心,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課件制作,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學校可在對教師進行考核時加入信息技術考核,從而使教師能不斷地來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教學變得更加輕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直接關系著整節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課堂導入,從而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良好的開端。例如:在教學《火燒云》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形態的火燒云,演示火燒云顏色、形狀的演變過程,讓學生討論自己都見過什么形狀的火燒云,你最喜歡哪一種火燒云的樣子等等,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利用微課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是信息技術中一種較為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將知識重難點內容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從而使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和學習,進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例如: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鐵球落地的實驗視頻:質量不同的鐵球在同一高度下落會有什么結果?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觀看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結合課文的解釋,了解其真正的結果。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翻轉課堂突出教學重難點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了師生主體地位的互換,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翻轉課堂大多是以教學重難點為基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翻轉課堂的應用,則可以有效地突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知識,以其為核心將語文知識變得更加容易記憶和理解,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且,教師通過翻轉課堂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和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時,本文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對此,教師可借助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下搜集關于熱愛生命的資料,并制作成PPT課件,然后在課堂中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分享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感受課文的深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及時地轉變教學理念,提升自身信息技術能力,為學生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扎西才讓.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17).
[2]李媚.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7).
[3]肖輝.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新課程研究,2019(7).
[4]吳堃.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2).
[5]楊光.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5).
作者簡介:魏晉仁,1968年生,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人,大專學歷,任職于皋蘭縣中堡小學,一級教師,皋蘭縣教育局教研室兼職教研員,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