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花婷
【摘要】新課程改革落實后,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行語文教學。語文教師應從語言的構建運用、語文思維的發展及提升、語文審美能力的創造與借鑒、語文理解能力的理解與傳遞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全面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進行小學生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升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及語文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語文學習價值觀念,在學習生活中為學生樹立榜樣。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人才需求及個人終身發展的品格與能力。核心素養的形成對學生之后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核心素養觀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引入,能夠使語文成績得以提升,使小學生核心素養得以養成。那么,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當前語文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可以為此研究提供參考性意見與建議。
一、樹立小學語文素養培養正確觀念,明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正確內容
語文是小學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科目,想要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就應將小學生實踐能力與日常語文學習情況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多方面素養得以提升,幫助學生發散自身學習思維。語文學習過程中語言的運用與構造、語文審美與鑒賞、創造與思維、語言理解與傳遞能夠使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得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及生活觀念。
(一)培養小學生語言運用及語言構造能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程度有限,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大致分為認識漢字、組成詞語、根據詞語造句子等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分清學生語言構建能力,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分階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讓學生會“說”,在不同的情境下鍛煉小學生的說話能力,使小學生理解詞語的不同含義及相同詞語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達出的意思,長此以往,小學生便會自行體會到詞語中所包含的含義,潛移默化地對詞語進行理解,并將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小學生通過所學習到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提升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視程度,能夠使小學生表達能力及語言構建能力得以提升。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
小學生年齡較小,處于對外界形成認知的時期,對外界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性格活潑好動,想象力極為豐富。因此,小學生學習語文應該是一件幸福而又奇妙的學習體驗。語文這一學科之所以能夠吸引小學生,正是因為小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想象,對內心的事物進行正確的表達及描述,小學生能夠大膽地用語言表達的方式,說出自己對事情獨到的見解。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多樣式的文章、詩詞、散文等,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揮想象能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描繪想象畫面,并感受其中包含的韻味及美感,從而使小學生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得以提升。在日后學習生活中,對于事物擁有獨特的看法,形成正確的觀點。
(三)發散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
當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意識及表達能力后,學生針對語文學習就會產生一些獨特的見解與看法。在這一階段,語文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將同一詞語用在不同情境中的表達能力,在文章學習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將上下文相結合,對特定詞語及語句進行正確理解。帶領學生閱讀文章,使學生通過自身思維方式來對文章內容進行正確理解,通過自主思考,理解文章主旨及表達的中心思想。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使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得以提升。潛移默化中形成獨特的語文學習模式。除此之外,這種學習模式也可以應用到其他學科中去,使小學生學習成績全面提升。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一)以培養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導向展開教學
語言在日常學習生活與人溝通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這一學科在小學時期更加有著無法取代的教學意義。培養小學生語言能力就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語言基礎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有直接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升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視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講解每一段話語每一個詞語所包含的意義,并將自身理解擴展到其他文章中,使這些語句及詞語在不同情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參與到課程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或者組織學生對某一主題進行特定描寫等相關活動。此類學習活動不僅能夠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還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提升。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一些課外內容引入進來,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一些語言豐富的讀物給學生課后閱讀。一般情況下,課外故事能夠比語文教材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豐富自身的語文詞匯量,提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鍛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能夠提升小學生對語言的掌握程度及理解能力,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正確的核心素養意識。
(二)以培養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為導向展開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光能夠會說會寫,以核心素養為基礎進行語文教學,使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及語文鑒賞能力得以提升,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想要培養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語文教師就應樹立正確教學觀念,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以考試為主的教學方式,提升對小學生文學作品學習的重視程度。語文這一學科內容豐富多彩,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到各種各樣的風景、人物、文化、精神等知識。這一學習特點,滿足了小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年齡特點,小學生也會產生多種多樣的學習看法,這就是語文鑒賞能力的表現。 這一階段,語文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小學生審美能力得以提升。與此同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材料中詩詞歌賦變得生活化,將文中所表達的內容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相關聯,這一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小學生理解能力。教師在對文章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用精練的語言將文章主題突出,使學生能夠清楚明白作者所表達的文章思想及主旨含義。教師還可以將課外書籍及文學優美片段推薦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后時間自主進行學習,并將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大膽表達出來。這樣會使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得到培養及提升,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學形成獨到的見解,而非囫圇吞棗式學習。
(三)以培養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為導向展開教學
語文學習不應枯燥無味,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學習性格。文章的學習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文章中所描寫的生動之處,要發揮學生想象力,并將自己對文章的見解表達出來。學生通過與老師的互動,提升自己對閱讀的興趣。教師還可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教會學生,使學生根據自身閱讀方式形成語文思考,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理解,并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自主去鑒賞更多的文章,發散自身語文思維。
三、結語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語文學習價值體現的必經之路,想要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教師就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培養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構造能力、語文審美能力及語文思維能力。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使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傅成正.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
[2]楊巧云.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8.
[3]尹麗.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8.
[4]梁麗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