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已然成為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構建數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已然成為當下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立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線開發課程建設,通過分析當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狀,對大學英語在線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大學英語;現狀;建議
【作者簡介】涂穎,武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武漢商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學改革研究一般招標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編號:2019Y004)階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促進教育領域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進行教育資源的創新,實現優質教育的共享,鼓勵人們跨越時間、空間進行學習,在線開放課程應運而生。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這兩個綱領性文件,提出“要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并強調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改革的服務與支撐作用,以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政策支持下,全國高校掀起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熱潮。
一、建設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必要性
1.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和在線資源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大學英語課程作為普通高等學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必修課,時間跨度大,受眾面廣,應用性強,必須具備實踐性、時代性、社會性等特點,必須與時代發展步伐保持一致,要面向社會,面向實際,不斷豐富并拓展教學內容。因而利用網絡平臺,對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進行優質資源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教材的不足,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生提供技術保障,同時也滿足了縮減課時背景下對“減少課時,提高質量”的教學改革要求。因而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與時俱進的表現,是大勢所趨。
2.大學英語教學自身的需求。英語作為國際化通用語,是溝通文化、輸送文明、促進交流的工具和紐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和“一帶一路”的倡議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我國急需一大批具有外語交際能力的全面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文化自信。然而,當前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學存在“學用分離”“學考分離”“費時低效”等問題,學生聽說能力普遍較弱,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不培養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就無法為中國的崛起提供“軟實力”的支撐。且近年來應用型高校學生因自身深造、就業等未來發展需要對學術英語、職業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類課程也有較多的需求,但這類課程在大學中往往難覓蹤影。通過對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搭建,學生可以在豐富的課程資源庫里選擇自己所需的課程,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進行學習。這不僅讓師生的交流協作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育更具人性化和個性化,同時也實現了資源共享,推進了教育公平發展。
3.大學生學習特點和發展的要求。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素質相對較弱,更無法與高層次學校相比。多數學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英語興趣不濃,熱情不大,恒心不足,動機不高,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學不好英語。他們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快,適應能力強,容易接受新觀念。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的開發與應用正好迎合了這類特定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同時,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共享學習模式具有高度靈活性。圖文并茂、音視頻相結合的一體化信息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綜上,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有很大的必要,建設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對于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時也存在很大的發展和完善空間。
二、在線開放課程資源開發現狀
1.數量眾多卻非優質。我國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雖然發展勢頭很猛,速度很快,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內容和質量上還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目前已存在的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數量并不少,但是我們不缺課程資源,而是缺少優質的課程,尤其是有特色的優質課程。多數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資源過于側重形式與種類,花哨但不實用,優質內容比重少。眾所周知,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撐,比如優秀的教師團隊、較高的信息技術支持,可觀的經費支持和學校政策的支持等等。不少高校受限于這些因素,更多的是選擇引進其他學校,尤其是重點高校推出的在線開放課程,而自身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較少。
就目前而言,符合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相對較少,但是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有所不同,學生群體特點也有所不同,如果千篇一律地進行課程學習,則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2.思維模式固化,缺乏創新性。對于在線開放課程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很多老師仍認識不足,以為只是將平時填鴨式的課堂移動到互聯網上,更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教學模式,不愿意接受在線開放課程,甚至是充滿了抵制情緒。且大多在線開放課程所講授的知識比較零散,沒有形成有序的銜接和系統的梳理,脫離了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創新是外語在線課程建設的生命線。沒有一線教師的參與和教師團隊的共同合作與貢獻,難以做出創新性的課程。面對這些革命性的變化和教學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尋求創新,提升課程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則是每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
3.在線開放課程與課堂教學融合性不強。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開放課程教學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傳統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從而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線開放課程則無法實現師生之間實時互動交流,缺少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有效監控。但是如果將課堂教學與在線開放課程學習結合起來,則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可以實現課上學習和課下學習的有機融合,實現實時和非實時的互動交流。然而目前對在線開放課程與課堂教學二者相結合進行研究的較少,因而對二者進行融合性研究,形成一個和諧性的教育生態課堂十分必要。
三、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的實施建議
1.注重學科特色,建設優質資源。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在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時,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學科和辦學特色,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注重有特色的優質資源的開發,也可以加強與關聯學科的結合,拓展學科結構。在建設過程中也可針對不同學生層次提供可選擇性,比如可以通過選修課來確定適合的學生層次和適用對象,或者通過標示資源難易度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水平進行靈活選擇。課程類別可以盡可能地廣泛覆蓋學科大類,例如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等,也可以提供專門用途英語或者職業英語等課程,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銜接學生未來發展所需。
2.開展教師培訓,加強宣傳推廣。有些高校雖然已經開展了在線開放課程的自建工作,但有些老師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意識不足,甚至有抵觸情緒,所以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有關在線開放課程的講座和研討會,加強推廣宣傳。比如可以邀請在愛課程或中國大學MOOC上開課的老師為本校教師開展培訓或者舉辦相關講座,介紹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流程和經驗。同時也可以鼓勵教師在這些平臺上學習與自身開課專業相近的課程,不斷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學校也要注重宣傳推廣,秉承開放共享理念,向學生宣講學習在線開放課程的意義,真正使開放課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師,服務于教育,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終身學習。
3.完善課程平臺,融合課堂內外。完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平臺,以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和多功能多渠道的反饋溝通機制,為師生、生生之間提供直接或間接、即時和非即時的互動交流,實現互動的多元化。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在線學習和傳統課程相融合,實現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結合,使學生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資源。在開發在線課程資源時,也可以拓展教學內容,覆蓋多種類,多樣化英語教學,避免“一本教材一門課”。同時可以設置在線平臺的助教團隊,及時回答學生問題提供幫助,也可輻射同類院校,并最大程度輔助學生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四、結語
在線開放課程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同時也給廣大外語教師提供了創新的機遇和挑戰。教師們應以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開發,善于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積極參與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每一位學生的持續發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慶新.基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研究[J].岱宗學刊,200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