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鵬
【關鍵詞】 家長;孩子;作業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54—01
眾所周知,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密切配合。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可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當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的習慣呢?
一、 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良好習慣
孩子不能認真完成作業,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心猿意馬,寫一會,玩一會,為此,如何引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就成了能不能完成作業的關鍵。筆者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限時完成法。限時完成法就是家長根據當天老師布置作業的難易程度、題量大小等進行一個綜合評估,要完成這些作業需要多長時間,然后將這些時間分配到不同的學科當中。如,對于小學生來說,假如老師當天一共布置了語、數兩門作業,要完成這兩門作業一共需要50分鐘的時間,其中完成語文作業需要30分鐘,完成數學作業需要20分鐘,那么,家長就要在孩子寫作業之前讓孩子明白,不管之前干什么,中間干什么,只要拿起筆就要在這個時間完成。如果完不成,就要幫孩子查找原因了,是屬于知識掌握不牢固,注意力不集中,還是執筆姿勢不正確,書寫速度太慢等等,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分析清楚。只有查清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2. 中途激勵法。中途激勵法就是家長發現孩子寫一段時間后,就開始拖拉、撒野、和父母講條件,不能很好地保持寫作業的勢頭,這時家長就要注意提醒了。如,在講“寫作業的時候不要說話”時,可以講陳毅小時候“吃墨水”的故事,可以輕輕地摸著孩子的頭對他說:“不要氣餒,堅持就是勝利,媽媽相信你一定會完成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及時中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幫助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通常情況下,孩子是聽大人話的,也容易使孩子明白:他寫作業的時候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盡快完成作業。
需要說明的是,遇到孩子拖拉或是坐不住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用責備或命令的口吻數落孩子,如不能老是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多聰明!”“一道題也要做上半天,真不知道學校是怎么聽講的!”“不要玩,快寫!”因為畢竟在家里和學校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孩子在家里更需要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親和力。
二、分學段、有針對性地檢查孩子的作業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逼鋵?,就孩子的成長來說,小學階段對良好習慣的培養尤其重要。為此,在檢查孩子作業時,家長就要遵從教育規律,注重孩子習慣的培養。如,對于低學段的孩子來說,就要特別注重孩子坐姿和執筆姿勢是否正確,書寫是否工整,遇到錯的圈出來,圈一個改一個;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看孩子條理是否清楚,思路是否正確,而對于問題的答案由孩子自己確認;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要看是否審題,是否偏離了主題,解決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等等。
三、不要老盯著孩子寫作業
一般而言,孩子在家里寫作業還是有其優越性的,如相比學校來講,孩子心理更加安全,孩子精神更加放松,心情也更加愉悅,這都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試想,如果孩子寫作業時,有一雙嚴厲的眼睛死死盯著作業本上每一個字、每一道算式,遇到錯誤就遭遇家長的批評和埋怨,動輒“怎么搞的,說了多少遍了,真沒記性!”“你今天怎么聽課的,怎么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出錯?”……孩子在這樣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下學習思維是完全放不開的,是與孩子內心深處的需要相悖的,因此,也就不會產生家長期望的效果。
四、適當點撥孩子
1. 堅決杜絕將問題答案直接告訴孩子。對于一部分題目,孩子不會做不是真的做不出來,而是沒有認真讀題,孩子只是很輕率地看了一遍題目,還沒有經過一番自己的思考就認為自己真的不會做,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學習是十分有害的,長期下去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懶于思考,疏于分析。為此,家長要提醒孩子認真讀題,當孩子真的做出來的時候,就要給予鼓勵性的語言:“孩子,你真棒!媽媽相信你的能力!”相信,孩子聽了以后,今后也會逐漸養成會讀題的習慣。
2. 要講在關鍵處。有研究表明,越是“放養”的孩子成才的空間就越大,相反,越是從小處處被包辦代替的孩子成功的幾率就越低。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父母的包辦代替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和思維,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因此,遇到孩子深入思考卻解決不了的問題,家長切不可一次將問題的答案或詳細的步驟一步一步講解明確,要留一點想象給孩子,要講在關鍵處,要告訴孩子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得出什么結論,這樣,孩子的思路被打開了,學習效率就會越來越高。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