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大學中雙語教學改革也拉開了序幕。在高校中新增實用課程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普遍現象。ESP作為一種專門用途英語,以功能主義語言觀作為教學理論基礎,有效地拓展了語言教學及各項技能發展。本文通過對該門課程的概述,從而對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給出了幾點建議,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課程設置;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楊丹(1984-),女,湖南岳陽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專業英語ESP教學與改革。
引言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ESP作為科技語言的獨立學科,由于專業翻譯人員的缺乏,因此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該門課程目的性及專業性較強,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同時也是對基礎語言的一種拓展,從而使語言與專業運用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以充分發揮其特殊的實用性。
一、ESP科技英語翻譯的演變及的特征
1.ESP科技英語翻譯的演變。ESP意思為特殊用途英語及專門用途英語,例如醫學,財經、工程及商務等。在國際經濟迅猛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了其他專業領域的相關英語。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作用下,專業的實用性也逐漸凸顯,因此,ESP便運用而生。
2.ESP科技英語翻譯的特征。ESP科技英語翻譯是一門學習針對性強、目標明確、應用價值較高的學科,針對人群主要為商業領域的應用人才及專業崗位的從業人員。而在大學開展該門教學,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從而提升其專業知識及工作職能。
二、ESP科技英語翻譯的課程設置
1.基礎與專業相結合。進入21世紀以后,ESP科技英語翻譯是整個社會對教學提出的要求——為新時代培養兼備專業技能及國際化交流技術的人才。因此,在進行科技英語翻譯課程設定時,應以EGP作為課程基礎,并不斷地延伸和補充教學。另外,在加強基礎英語知識的基礎上,要堅持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經過長期學習后,使學生的基礎英語到達一定高度,這對科技英語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基礎英語與用途英語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在不斷地過渡、學習中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
2.明確專業特點。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專業的限制,其大學英語發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來說,不應該將英語的學習限制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應該加強對專業英語的教學,以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其開辟專門的英語途徑。一般來說,專門用途英語有獨特的語言特色,除了自身專業詞匯以外,其句法和篇章都獨具特征。首先,專門用途英語在整體文章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同時由于英語體系繁多,因此需要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語篇結構、表達形式及語言特點等,從而更好地翻譯相關文章;其次,在語句上面,專門用途英語更容易使用非限定性名詞、動詞被動長句及介詞短語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相關專業的語言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教學,以幫助非英語專業學生盡快掌握科技英語翻譯技能。
三、ESP科技英語翻譯的人才培養策略
1.先難后易,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過渡。以科學英語翻譯的實用性為教學原則,進行分層次、分結構教學,同時將教學重點放在練習上面,以學為主,以講為輔,從簡單的教學材料逐漸過渡到專業科普性文章。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技巧及方法的傳授,以免學生的學習出現隨意性和片段性。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應以案例分析法來增加授課的靈活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主動學習。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2.豐富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主體的轉變。科技英語翻譯教學本身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因此要徹底摒棄傳統 “滿堂灌輸”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通過有效的教學課件以及豐富的教學材料,讓學生自主發揮對知識的探究能力,為學生創建一個相對自由、正確的求之空間。另外,也可以在教學中增加小組學習模式,使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來體驗互相交流翻譯的優勢,形成活躍的交流對話群體,并找出在學習中普遍存在的難點,以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實施ESP科技英語翻譯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理工科學生的英語能力。由于該門課程的專業應用性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明確教學目的,從專業領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合理安排課程;同時提升該門課程的教學手段,以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逐步提升學生的科學英語翻譯水平,以此來完成人才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何燁.論ESP中科技英語翻譯的課程設置及相關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0(30):125-127.
[2]潘冀春.ESP中“科技英語翻譯”的課程建設[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