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華
【關鍵詞】 家庭教育;孩子;榜樣;行為習慣;交流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55—01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普天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可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在這里,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淺看法,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為我們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所以,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科學、快樂的成長空間。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長幼之間的關愛和互敬,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不能把工作中的煩惱和不愉快帶進家中,帶給孩子,不要隨意向孩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聰明、活潑,孩子在成長,我們家長也必須得不斷的學習成長,汲取嶄新的事物和知識。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生活中家長的榜樣作用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家長應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平時,我們的所作所為孩子們都在看著,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為此,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的力量去影響、熏陶孩子,爭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戲、不網聊,不給孩子帶來任何不良影響。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著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孩子一歲多時,教會他自己進食,兩歲多會自己穿簡單的衣褲,再大點教會他和小朋友相處,這樣孩子在上托兒所后,會表現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會經常被老師夸獎。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得并不好,但是要不斷地給他嘗試的機會,并加以鼓勵,直至他成功。我們平時還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干凈的時候,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家長得對他們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贊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范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說:“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于低齡孩子來說,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家長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并給予及時鼓勵和贊揚。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堅持不懈地督促和引導,需要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直至良好的習慣形成。
三、多和老師探討,多和家長交流
家長應經常與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現也訴之于老師,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好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更有利于他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針對孩子學習中的幾項弱點,根據老師的提議,家長可以做一張“好孩子進步跟蹤表”,當中列上比如“速度快”、 “很自覺”和“無錯字”等項目,每日一評,有進步的畫一顆紅星,無進步的畫一顆藍星。紅星可以用來兌換獎勵,積滿十顆紅星,就送他一本喜歡的課外書或者益智玩具,這樣堅持家校共育,激勵跟進,長期下來,會有顯著效果,孩子很開心,老師和家長也會很輕松。此外,每隔一段時間,家長可以在早上送完孩子之后,和其他送孩子的家長習慣性地拉家常,談論孩子在家的學習和生活。有些家長會把自己近段時間促進孩子進步、行之有效的新經驗與方法講給其他家長聽,同時也會從對方那里獲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以備往后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借鑒。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項偉大的事業。它要求家長綜合多方面的知識,更好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把孩子的潛力完全發揮出來。不過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應該因人而異、因勢利導,不能一概而論,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夠在孩子身上多花點精力、多動點腦筋,努力把下一代教育成一個自食其力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