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文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案導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07—01
一、任務導學,預習先行
當前,很多小學生在進行數學預習時,往往因為任務不清、方向不明而消極預習,使得預習流于形式。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幫助學生建立堅固的指揮中心,即加強任務設計、分解和實施,讓學生的預習有所依。學案是教師依據學情、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創作、集體備課研究的成果,它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核心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學案導學的重要特色之一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獨自一人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學生可以向他人尋求援助,小組成員可在合作探究中進行優勢互補,再通過整個小組共同思考、討論、分析,最終達到解決數學疑難問題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學“9加幾”時,當“還有多少盒飲料?”這個問題提出來后,筆者沒有急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筆者鼓勵他們分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得出了很多方法,如點數法、接數法、湊十法。
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
在學案導學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所以在這個環節上,學生比較隨意,沒有約束,可以隨時發表意見。基本上每節課,都可以看到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談論自己的學習感受。比如,“通過這節課,我學會了……”;“我覺得在……的過程中,還可以用……”;“在運用……這個知識解題時,……同學們都很容易出錯,以后一定要注意……”;“這個過程計算量有點大,用……更簡便”等等。這種做法對實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這一基本的角色定義有著深遠意義。但是學生在進行總結評價時,沒有約束,可以隨時發表意見,甚至打斷別人的話,這就會打斷其他學生的思維。而且每個人基本上是對一個方面進行評價,總結得不夠全面。因此,在進行小組討論后,學生應當系統地梳理、歸納知識。好的梳理、歸納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思維導圖法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在進行總結歸納時,運用思維導圖便可以用關鍵詞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這樣使得各個知識之間不再孤立,有利于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對知識網絡進行相應的建構,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總體把握知識。
四、布置有探索價值的課外作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希望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難度的課外作業。對于學生的這一要求,教師可以采取布置分層作業的方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根據教學實踐,大多數教師的課外作業都是從參考書、網絡等相關資料上找到的。筆者認為,其實沒有必要這么煞費苦心地去找,我們完全可以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深度解讀教材的各部分內容,尤其是經常不被重視的“讀一讀” 、“試一試” “想一想” 、“做一做”等欄目,從而實現教材內容深層次的價值。
例如,學習“角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旁白中的“想一想”讓學生思考:條件和結論互換,你會得到什么?鼓勵學生去思考、探索。這樣做,不僅可以為后續教學節省大量的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再比如,在母親節快到來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活動,“請幫媽媽計算一下,自己穿多高的高跟鞋看上去既漂亮又舒適?”這一問題本身就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愿意去想、去試、去探索。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該知道滿足什么條件才是最合適的,這就要回到教材中的閱讀小材料,從而引導學生探究“黃金分割”。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先將學生請進課本,再走出課本。這樣做,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