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祥
【關鍵詞】 數學教學;評價;方式;改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09—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反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往往是“唯分數論”、“一考定乾坤”,途徑單一、方法呆板,缺乏吸引力和激勵性。這種評價,把原本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數學教學,僵化為枯燥乏味的演算、考試程序,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數學評價要體現人文關懷
1. 要貫穿人文精神。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強調了數學學科的“真”,忘記了人文精神的“善”與“美”,忽視了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考查。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新課標強調,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即,數學教學評價一定要貫穿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學“元、角、分”一課時,教師要組織學生算算自己一年的花費,讓學生懂得父母的艱辛和對父母的感恩。
2. 要強化組織引導。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考查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及時給予引導。通過評價,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習慣。比如,教學“克、千克、噸”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分組記錄家庭、學校每天清運的垃圾數量、類別以及可否回收利用等情況,形成調查分析報告,以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參與社會實踐、團結協作等能力,增強學生的環保及節約意識。
3. 要加大賞識激勵力度。小學生都有被肯定、尊重、賞識的需要,因此,教師應尊重、賞識學生,并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評價學生。比如,教學“簡便運算”一課時,對運用多種方法正確簡便運算的學生,筆者給每種方法加5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每個人都找到了多種簡便運算的方法。
二、數學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1. 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因此,在評價時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評價。例如,教學完“比和比例”一課時,筆者給出數據,讓優等生自己設計應用題,并分析解答;讓中等生分析解答比和比例應用題;讓學困生力求準確完成比和比例相關的運算。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測評難度,有效兼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收到了應有的效果。
2. 要注重因材施教。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達到不同的目標。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一課內容時,安排優等生按要求畫出不同邊長和內角的平行四邊形;中等生測量平行四邊形的邊長和內角;學困生完成相關的識別、計算。
三、數學評價要力求形式多樣
1. 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評價多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多處于消極的被評價的地位。在當前教育理念下,應該在數學評價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比如,在單元測試中,筆者安排學生“一幫一”,組織學生結對交叉閱卷,相互分析講解對錯得失,把原本讓學生頭疼的考試變成了人人興趣盎然的主動參與。
2. 要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小學生正處于茁壯成長階段,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比如,設計學生數學學習成長檔案,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發現自己成長的軌跡,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 要把握評價的最佳時機。情緒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呈現出多變性。因此,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情緒、把握最佳的時機,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力爭取得最佳評價效果。比如,教學完“面積單位”一課時,先讓學生準確判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頃、1平方千米大約有多大,對判斷迅速、準確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估算課本、課桌、教室、操場、學校及各自家庭房屋的面積,并相互對比答案,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進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