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馳明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關愛;因材施教; 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64—01
數學作為一門在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學科,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但是,由于小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學困生。這些學困生主要表現為數學學習習慣的不良,基礎知識的薄弱,對所學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等。因此,數學教師要全面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與幫助,使其能夠緊跟教學的進度,促使學生增強數學學習的水平和能力,掌握適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技巧,徹底擺脫學困生的身份,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加強關愛,增強學習信心
小學階段的學困生大部分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膽小,經常表現出不敢參與課堂活動的現象,尤其對數學學習充滿了強烈的畏懼和抵觸心理。因此,數學教師除了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之外,還要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愛和幫助,主動與學困生嘗試做朋友,展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學困生去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使學困生能夠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從而逐漸放下心里的防備,從根本上打破學困生的心理障礙。
首先,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困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師生互動的活動,鼓勵學困生大膽地表現自己,給予其充足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并對學困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來引導學困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數學教師要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使學困生在無形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及成功的體驗和感受到被夸獎的心情,能夠有效為學困生的學習增添新的活力,調動學困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動力,從而逐漸改善學困生的學習困境。
二、 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數學教師要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對學困生進行分層的教學指導,并為不同學習情況的學困生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幫助學困生適當降低學習難度,激發起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困生能夠體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喜悅。其次,數學教師可以嘗試為學困生精心設計教學手段,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困生能夠一直保持著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新鮮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困生自覺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使學困生逐漸走出陰影。比如,數學教師可以為學困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困生播放一些視頻動畫,講一些學困生比較感興趣的故事,強化學困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又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操作,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此外,由于小學生天性愛玩,數學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游戲,將學困生的學習內容與游戲充分地融合,讓學困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既確保了數學教學的教育性,又增添了學困生學習的趣味性,使學困生逐漸喜愛上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習慣,促進學困生身份的巨大轉變。
三、 及時檢查作業,給予指導
對于學困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率極高。因此,數學教師要對學困生完成的數學作業進行及時檢查,做到現批現改,讓學困生看到錯誤立刻改正,將錯誤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防止再犯。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長處,即使是學困生也同樣有著閃光點,所以,數學教師要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學困生,善于發現學困生身上的優秀品質,給予學困生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使學困生的內心得到滿足。其次,當學困生出現錯誤時,數學教師要避免對學困生進行諷刺和批評,要做到耐心地指導,逐漸引導學困生自覺發現問題,使其自主改正。這樣不僅保護了學困生的自尊心,也能得到學困生的尊重,從而多一份愛心和呵護,有助于學困生數學能力得到一個質的飛躍。再次,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等生去幫助學困生,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還能為學生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并且,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優等生還能夠有效提升學困生的學習進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會啟發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使其能夠朝著優等生的身份前進,增強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最后,數學教師要培養學困生的自控能力,使學困生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排除與學習無關的干擾事件,專心地學習數學,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