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關鍵詞】 小學語文;巧識字;圖文并茂;游戲激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60—01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版)第六單元第13課的課文 ,這是一篇短小的散文詩,圓圓的、綠綠的荷葉就像串起童趣珍珠項鏈的線,而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就是學生們記憶中的珍珠。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篇充滿童趣的散文詩教學中,筆者融入了自己對識字教學的一些想法。
一、采用直觀的教具,圖文并茂
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正值夏季到來,學生們對夏季的期盼是具體的,可以游泳、穿裙子、吃雪糕等等,那夏天中的美景呢?以此為契機,筆者用優美的荷塘風景畫引入識字教學。選取這種方法的原因還有,這首明快的散文詩充滿了強烈的畫面感,圓圓的、綠綠的荷葉究竟是怎樣的,小水珠躺在這個綠色的、大大的搖籃里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呢?帶著疑問,在視覺沖擊中融入本課的生字。在本課識字教學中,筆者預設選取了“珠、搖、躺、晶、亮”五個字來用圖片引導學生識字。太多的圖片會對學生造成視覺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喧賓奪主,所以筆者將這五個字集中在一幅圖里,綠綠的荷葉中間,有一顆小水珠,陽光斜斜地照射過來,小水珠全身亮晶晶的,就像躺在搖籃里的寶寶。課前筆者將所有的生字做成了生字卡片,沒有順序,都貼在黑板上,當這幅圖片出現時,筆者不僅聲情并茂地讀出課文,還做出眨眼、躺等動作,引導學生們一起將第二段中出現的生字找出來,因為學生們課前已經進行了課文和生字的預習,所以這一環節很順利,學生們也很有興趣,紛紛回應是“珠、搖、躺、晶、亮”。接著,筆者提升了對生字的運用要求,將字帶入句子,而且是讓學生自己造句,不局限課文。然后,筆者讓學生們拿出生字本,在腦海中回憶剛剛說過的這幾個具體的字,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寫出這幾個字,作為示范,接著展示了寫得好的學生的字。
二、創設教學情境,游戲激趣
除了運用圖片,筆者讓學生們把自己在黑板上看到的生字卡片選出可以表演的,四人一組,可以用動作表演,也可以編成簡單的謎語,或者來個簡單的情景劇,但是要控制在一分鐘左右的小短劇,一個小組表演出幾個字也可以,這可以說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了,充分激發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剩下的字有“停、機、展、透、翅、膀、唱、朵、臺、魚、美、放”。在此,筆者鼓勵學生們想象情景:下課了,學生們在玩“寫王字”,三位學生開始游戲,當前面寫王字的學生轉過來時,后面兩位學生猝不及防,分別做出很有意思的靜止動作,學生們哈哈大笑,這時旁白的學生說,猜猜看,我們在表演哪個字?學生們異口同聲:“停”,然后本組學生把“停”這個字貼在黑板的最前面。還有一組學生是扮演了一家人,他們分別表演了“機,展、翅、膀、唱、朵、臺”七個字,也非常有趣,其他學生猜出他們表演的是這七個字并挑出來貼在黑板上,邊貼邊介紹這是什么字,其他學生跟著認讀。還有一個小組,編了一個簡單的謎語:“一個秀氣的女孩走在路上”大家一下就猜出:“透”。還有學生說,”一口吃兩個太陽”,一下子就猜出“唱”等謎語。總之,學生們的想象力讓人嘆為觀止,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想不到的。通過這樣的生字學習,學生們興趣十足,對字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三、教會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樂學
課堂中,筆者還引導學生去尋找生字的規律。如,加一加:“臺”字加一個提手旁就是“抬”,加一個三點水旁就是“治”。減一減:“透”減一減就是秀,“膀”減一減就是旁。換一換:“躺”和“淌”,“搖”和“瑤”就可采用換一換的方法。識字教學中形聲字占了多數,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教學時,要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如,教學“蜻、請、睛、清”,告訴學生“青”是聲旁,所以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后鼻韻母“ing”。“請”跟語言有關,部首是言字旁,“蜻”跟昆蟲有關,所以是蟲子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字旁,“清”跟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旁。運用這樣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識記效率。
總之,教師教是為了不教,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各種巧妙的識記方法,教學才會變得容易,學生才會學得輕松。
編輯:張慧敏